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之后,居住在俄罗斯联邦之外的原苏联各共和国的俄罗斯人转眼之间成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并由此引发了境外俄罗斯人问题。这一问题牵涉面广,复杂敏感,对原苏联地区各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处境不同的“少数民族”目前,俄罗斯人大约有1.374亿,大多数聚居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居住在原苏联其他各共和国的俄罗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的军事工业以其庞大的规模闻名于世。这个在战争年代和冷战时期发育形成的军工综合体,拥有2400多家企业和机构,760万职工,仅科研人员就有近百万;还有70多个独立的多功能军事工业城,被称为国家“精神和工业的主要支柱”。正是这个庞然大物,在把前苏联造就成超级军事强国的同时也使国家经济实现了军事化。然而,据俄罗斯《红星报》和《独立报》及其他报刊报道,随着俄罗斯经济衰退,俄罗斯继承下来的庞大军事工业也陷入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热心于国际上的维持和平行动,是近两年的事。冷战时期,联合国有一项不公开的规定:苏美两国军人不参与解决地区冲突。原苏联对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持不介入、不支持的立场。所以,在联合国过去40多年的维和历史上,苏联未出一兵一卒。但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维和行动的态度却由冷转热,不但积极参与,而且大加推崇。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了,世界松了口气。然而对于各国的军队建设来说,尤其是大国和发达国家却并不轻松。当前,无论是美国、俄罗斯或其他西欧大国,既要对付缓和造成的“军内”问题,又要考虑对付外部的新的“陌生的敌人”。这反映了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述了中国和原苏联建立现代采煤工业的过程,并从集中化生产、建立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和发展采掘机械化等3个方面,论述了原苏联对我国发展现代采煤工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武器出口每年超过150亿美元。1989年它拥有世界军火市场总份额的38%,就连美国也只能瞠乎其后(占34%)。苏联解体后,取而代之的俄罗斯受各方面掣肘,武器出口锐减。1992年俄罗斯武器出口仅为13亿美元,占世界军火市场总份额的17%,在排名表上跌到了世界第四位。现在,为了尽快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换取更多的硬通货来推动国内的经济改革,俄罗斯正力图重振武器出口工业。  相似文献   

7.
拉脱维亚境内的俄罗斯人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们会变成“外国移民”。据报道,随着原苏联的解体,这些昔日的“同胞”如今正沦为不受欢迎的“二等公民”,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受到排挤和歧视,大批人因不能取得拉脱维亚国籍而被赶回故土,留下来的处境也甚为艰难。1940年6月,原苏联最高当局根据1939年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出兵占领了拉脱维亚。此后,大批俄罗斯人迁徙到拉脱维亚定居,并渗透到各个政治经济部  相似文献   

8.
在多次对立与妥协的争斗中,经过反复磋商,俄罗斯终于在6月22日与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协议。各种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消息并加以评点。这使人们忽视了另一个重要迹象——西方国家同原苏联东欧国家还在加紧建立“经济伙伴关系”,它与双方建立的“和平伙伴关系”相配合,成为西方“东进战车”的又一只车轮。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有过短暂的“蜜月期”。自1992年年底起俄罗斯调整了对外政策,对美国从“全面倒向”改为“逐步拉开距离”,随后美国对俄政策也作了“微调”。1995年,美俄关系又有一些新变化。一、美国仍把俄罗斯列为其对外政策中首先关注的国家。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用现任国防部长佩里的话来说,涉及美国对外行动  相似文献   

10.
北约扩大是西方冷战结束以来最具战略意义的行动。它被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是对以下三个目标的“创造性反应”:一是美国与欧洲的战略关系;二是与发展方向颇不确定的俄罗斯进行接触;三是巩固中尔欧的“民主”。这三个目标大体上反映了美国主流战略家对欧洲的看法。这种看法表现美国对俄罗斯的一种特有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不能不进行接触,另一方面又存存一种制约俄罗斯的习惯思维。北约东扩已成事实。但是,在  相似文献   

11.
目前,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不断恶化,在低谷中苦苦挣扎,唯有白俄罗斯呈现出一些光明。白俄罗斯去年下半年不仅控制住了生产滑坡,而且11月份的生产奇迹股地增长了1.3%。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这一成就是在遭受能源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取得的,因此更使人感到来之不易。在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中,白俄罗斯素以机械制造业、石油加工技术及电子产品发达、科技实力雄厚著称,同时它又因能源奇缺而存在着严重的能源依赖性。白俄罗斯能源自给率尚不足12%,88%的能源要靠进口,其中80%以上(每年约3800吃原油)来自俄罗斯。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答应1992年按国内价格向白俄罗斯提供3090吨原油,但实际上项  相似文献   

12.
张弘 《世界知识》2014,(1):52-54
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在国际政治中出现。冷战结束后,西方在北约和欧盟双东扩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东扩目标直接瞄准原苏联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在国际政治中出现。冷战结束后,西方在北约和欧盟双东扩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东扩目标直接瞄准原苏联国家。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之后,西方改变了扩张策略,转而采取以软实力为主的欧盟东方伙伴关系计划,试图通过其在意识形态、文化和外交方面的优势继续挤压俄罗斯的地缘空间,而俄罗斯则被迫以能源和经济手段阻击对手。2013  相似文献   

14.
军工企业创新是决定我国国防实力的重要因素,是国防力量的支柱。增强国防军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确保国防军工业成为战略性产业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军工企业要根据市场的要求,提高军工产品的技术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是企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大大增强其竞争能力。该文立足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军工技术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原苏联时期传统的模式性、复制型师范教育体系,莫斯科教育发展所所长A.阿伯拉莫夫提出了连续性师范教育构想,又称作“阿伯拉莫夫构想”。这是一种块式的教育类型。连续性师范教育由四个阶段组成,这几个阶段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一构想体现了俄罗斯师范教育体系正朝着优先性、连续性、早期性、实践性的方向发展。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值得我国师范教育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转民”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一大批军工企业实现了向民品生产的转移。并成为了该民品所属行业的龙头老大。经过近二十年“军转民”的艰苦努力。一大批深受社会欢迎的军工行业的主导民品、支柱民品、优势民品和具有较好规模的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形成一个军民结合型的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新格局。“军转民”政策。使大批军工企业走出困境。走上了新的军民结合的广阔大道。“军转民”政策稳定和锻炼了我国军工技术队伍。发展了我国国防工业。另一方面。一大批军用技术实现了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加大了民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了民品的技术进步。一大批民企由于采用了军工技术和利用了军工人才。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产品更新换代,实现了产业升级,使企业获得了新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军转民”政策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军转民”政策将继续在国防军工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长久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军工企业经济多元化发展。其中一类是军民结合、军品占重要地位的企业。这类企业(以下称军工企业)相当部分民品整体发展不理想,军工任务又出现工作质量问题。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军工企业经济如何发展,将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一、军工企业面临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国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造了引人注目的业绩。但是面对现实,以发展的眼光看,众多军工企业正处于困境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些军工企业机体内滋长并根深蒂固存在着与市场经济格格不人的陈腐观念;一些军品计划任务较直的企业普遍存在低效…  相似文献   

18.
孙壮志 《世界知识》2014,(10):52-55
持续半年的乌克兰政治危机,逐步演化成俄罗斯与西方的正面对抗。随着美、欧对俄罗斯制裁的升级,俄罗斯的外交也越来越强硬,有人惊呼“冷战”第二季已经拉开帷幕。与此同时,俄罗斯加强了与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合作,被西方从G8中“开除”的俄罗斯是否会经历一次重大的外交调整?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积极推行北约东扩政策,欲抢先进入东欧裂变后形成的“安全真空”,主要矛头是针对俄罗斯的,当然遭到了俄罗斯的竭力抵制。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至原苏联传统势力范围,是对俄安全利益的严重威胁和对俄大国地位的严重挑战。俄罗斯的抵抗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北约实施东扩战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上以“秘密战争”为题,披露在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和苏联的战斗机曾经有过长达两年多的直接冲突。这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唯一的一次直接军事对抗。这篇文章还说,去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美国官员证实了这件事。文章谈到,有记者采访了原苏联空军中将亚·拉波夫。拉波夫被认为是这场“看不见的战争”的主角。据他回忆,1950年8月,即朝鲜战争爆发两个月后,他突然接到命令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地区。当时美军飞机在朝鲜半岛狂轰滥炸,有时非常接近朝苏边界苏联一侧,苏方对此忧心忡忡。不久,美军在仁川登陆并大举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