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调查川西北地区牦牛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对采自川西北甘孜州和阿坝州的26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分别以分离的大肠杆菌DNA和牦牛腹泻粪便样本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因子K99+菌毛基因片段,分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腹泻中存在情况,同时比较两种DNA提取方法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PCR检出率的差异;以分离自外表健康牦牛粪便的105株大肠杆菌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因子K99+菌毛基因片段,比较牦牛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外表健康牦牛和腹泻牦牛中的携带情况.结果:从26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出84个大肠杆菌菌落携带K99菌毛基因,这些菌落分别来自所有26份牦牛腹泻样品,因此,牦牛腹泻样本100%分离并检测到携带K99+菌毛基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而粪便总DNA检测结果为K99+菌毛基因阳性率84.62%(22/26),粪便中提取的总DNA模板K99+菌毛基因PCR检出率略低于分离鉴定的细菌DNA检出率;105株外表健康牦牛粪便样本分离株中检测到携带K99+菌毛基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34株,检出率为32.38%(34/105),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腹泻样本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外表健康牦牛粪便的检出率(P0.001).结果表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粪便中存在广泛,是引起牦牛腹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以粪便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可快速检测牦牛粪便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四川省成都等7市、县部分场(站)奶犊牛和牦犊牛腹泻病原调查及防制方法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仍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从腹泻犊牛粪便样品中检出的侵袭性大肠杆菌、亚利桑那菌、臭鼻克雷伯氏菌、(?)内氏志贺氏菌、雷极普罗非登氏菌、司徒普罗非登氏菌、粘性沙雷氏菌、蜂窝哈夫尼亚菌、聚集肠杆菌、爱德华氏菌等10种肠道菌也是致犊牛腹泻的病原,过去未见报导。并发现异型构椽酸杆菌在某些奶牛场可引起犊牛腹泻的极高发病率。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复杂,而不良的饲养管理是最重要的致病诱因。因此采取搞好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工作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防制犊牛腹泻的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措施,在自贡市马鞍山奶牛场试验,使该场犊牛成活率由66%(1986)提高到97.7%(1987)。  相似文献   

3.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肠毒素大肠杆菌的 3种亚型 (E .coliK99、987P和K88) ,进行以细菌细胞为单位的快速表征 ,探讨了不同表面特征的细菌细胞在电泳图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 ,在相同电泳条件下 (0 0 2 5mol/LNa2 CO3 -NaHCO3 (pH9.9)缓冲液 ,检测电压 14 .1kV ,检测波长 2 10nm) ,E .coliK99、987P和K99的细胞分别具有单一、稳定 (RSD≤ 0 9% )的特征谱峰 ;细菌细胞经去菌毛鞭毛处理及甲醛灭活处理 ,电泳行为差异显著 ,且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  相似文献   

4.
大肠艾希氏菌(E.coli)中的大部分菌种是人与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一般情况是,对机体无害,并能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B和K,产生大肠菌素,对机体有利。随着kaufman的血清分型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细菌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也有部分菌种对人和动物有害,是肠道致病菌,可引起感染性腹泻,这一类大肠杆菌称为可致病的大肠艾希氏菌或致泻大肠艾希氏菌。目前已确知的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能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S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等。大肠艾希氏菌O抗原已有180种,H抗原有60种,K抗原已超过100种,能引起人出血性腹泻的目前认为有O_(157)∶H_7、O_(26)∶H_(11)、O(111)∶H_8、O_(125)∶N_M等血清型,其中O_(157)∶H_7是主要血清型。现将肠出血性大肠艾希氏菌O_(157)∶H_7(ECOH)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鸭病原性大肠杆菌Ⅰ型及P菌毛在体外的表达条件,用三株分别带有Ⅰ型菌毛编码基因(fim+),Ⅰ型和P型菌毛编码基因(fim+/papA+)和P型菌毛编码基因(papA+)的鸭病原性大肠杆菌SWY-098、SWY-009、SWY-027菌株,通过对鸡、鸭和豚鼠RBC的MSHA和MRHA试验,分别从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三个方面对菌毛在体外的表达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三株鸭病原性大肠杆菌在37℃表达菌毛,在18℃不表达菌毛;用BBL培养基37℃静止培养48h是Ⅰ型和P型菌毛在体外表达最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长时间持续发生下痢的乳用公犊牛的哺乳育成牧场,从引入第1天起的45天内,将泛酸钙按每头每天50—100毫克添加在代用乳内使其饮用,研究了其防止下痢的效果。在4群犊牛(每群约100头)中反复试验的结果,在泛酸投与期间没有下痢的发生在犊牛的哺乳期,因下痢而发育停止和死亡所造成的损耗是很多的。在乳用公犊牛的大规模的人工哺乳育成牧场成为仅次于肺炎的高死亡率的疾病。与下痢有关连的是著者在参与农林水产省另一项“关于肉用牛的生产技术开发的综合研究”中对诱发分娩的犊牛的发育试验,因下痢的原因而妨碍了经验的总结。犊牛下痢症的病因,一般认为主要是病原性细菌或病毒。关于下痢症的发病机制是病原性细菌与肠内常在的非病原性细菌的相互交替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目前由于实验方法困难,迄今不清楚之处还多。据报导,在人,母乳儿的肠内细菌丛被双叉杆菌(Bifidus菌)所占据,而人工乳儿则几乎全是大肠杆菌,有人认为,这同人工乳儿的消化不良、下痢发病率与死亡率都高可能有关。与此相反,最近又有人提出可能与泛酸有关。在仔猪,由于泛酸缺乏引起伴发水样性下痢和血便的溃疡性大肠炎。这次,著者为了弄清泛酸防止犊牛下痢症的效果,对饮用代用乳的犊牛经口投与泛酸,得到了有意义的知识。另外,本报告综合了著者在农林水产省畜产试验场进行的试验,以及调职到山口大学后继续进行试验所取得的关于防止犊牛下痢症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食物中毒是食品卫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细菌(毒素)性食物中毒又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中O157:H7大肠杆菌的Vero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和肉毒梭菌神经毒素是经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毒素.对这3种食物中毒菌毒素的产生、中毒情况、毒素类型、基因特性、致病机理、检测方法、应用研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1981—1986年间于不同日龄自然大肠杆菌病例所分离的96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比较系统的病原学方面的研究结果。其内容主要包括形态学,理化特性,血清定型,产肠毒素及纤毛抗原成分,内毒素致病作用,荧光抗体诊断,病理形态学及病原特性及药物防治等,对有效地诊断和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肠毒素分为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性肠毒素(LT),ST不具有抗原,而LT具有抗原性。ST是引起人、畜腹泻的重要致病因子。人们希望通过基因体外融合技术和化学偶联方法,使ST成为一种良好抗原。本文对此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从96头自然发病的腹泻犊牛粪便中分离到32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简称ETEC)。其中有18株菌产生耐热性肠毒(简称ST)、5株菌产生不耐热性肠毒素(简称LT)、9株菌产生ST及LT。经血清型鉴定分别为O_(26);B_6、O_(55):B_5、O_(86):B7、O_(111):B_4、O_(110a:112c):B_(11)、O_(119):B_(14)O_(124):B_(17)、O_(125):B_(15)、O_(126):B_(16)、O_(128):B_(12)十个血清型。值得注意的是:O_(26):B_6、O_(55):B_5、O_(86):B_7、O_(111):B_4、O_(119):B_(14)、O_(124):B_(17)六个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是与婴儿腹泻有关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用O_(26):B_6、O_(55):B_5、O_(86):B_7、O_(119):B_(14)四个血清型的菌株,接种小白鼠和犊牛,小白鼠于接种后39—72小时死亡,犊牛发生腹泻,病死。从上列试验动物标本中分离出原接种的同型菌株。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卷曲菌毛是其菌体表面的一种含纤维素样蛋白质附着器官,出现在大肠杆菌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黏附等作用介导大肠杆菌侵袭宿主.作为一种细菌淀粉样蛋白,卷曲菌毛有可能引起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卷曲菌毛可以诱导宿主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引起脓毒血症;卷曲菌毛可以和纤维素等一起构成菌外基质,参与生物膜的形成.基于此,综述了大...  相似文献   

12.
杨虹 《宜宾科技》2004,(4):29-31
仔猪大肠杆菌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危害仔猪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大肠杆菌是猪肠道里的常在菌,广泛存在于被粪便污染的地面、饮水、饲料和用具中,仔猪随着吃奶、喂食经消化道感染。在仔猪健康情况下,大肠杆菌一般不会引起发病。当在饲养管理不良,猪圈阴暗潮湿以及天气突然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仔猪抵抗力降低时,  相似文献   

13.
肠毒素大肠杆菌LT—B基因转基因马铃薯口服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马铃薯表达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口服免疫原性,选择4周龄的昆明白小鼠。转基因马铃薯块茎经冷冻干燥后,研磨成粉状,以灌胃给药的方式对小鼠进行免疫。分0.2 g、0.4 g和0.6 g三个剂量组,免疫三次,每周一次。对照组用5μg细菌中表达的抗原蛋白腹腔注射免疫小鼠,空白组小鼠饲喂普通鼠粮。利用ELISA方法对小鼠血清、粪便特异性抗体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有45%小鼠经转基因马铃薯口服免疫后可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与细菌表达的抗原免疫反应相比,血清IgG反应和黏膜sIgA反应略强或相当。说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转基因植物疫苗免疫动物可诱导特异的系统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为利用植物生产预防大肠杆菌性腹泻可食用的口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细菌性腹泻的侵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马铃薯表达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口服免疫原性。方法 选择4周龄的昆明白小鼠,转基因马铃薯块茎经冷冻干燥后,研磨成粉状,以灌胃给药的方式对小鼠进行免疫,分0.2g、0.4g和0.6g三个剂量组,免疫三次,每周一次,对照组用5μg细菌中表达的抗原蛋白腹腔注射免疫小鼠,空白组小鼠饲喂普通鼠粮,利用ELISA方法对小鼠血清、粪便特异性抗体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有45%小鼠经转基因马铃薯口服免疫后可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与细菌表达的抗原免疫反应相比,血清IgG反应和黏膜sIgA反应略强或相当。结论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转基因植物疫苗免疫动物可诱导特异的系统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这一研究结果为利用植物生产预防大肠杆菌性腹泻可食用的口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细菌性腹泻的侵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揭示了在细菌刺激下在肠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用圆小囊离体培养大肠杆菌O78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和巴氏杆菌作为刺激物,观察在细菌刺激后不同时间间隔下,圆小囊的黏膜部、黏膜下淋巴组织的圆顶部和滤泡部ecNOS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四种细菌刺激下,圆小囊中ecNOS的表达量均有变化,但是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可以提示,在对抗感染过程中,ecNOS的表达量和造成感染的细菌抗原物质本身的性质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各个实验组之间非统计学上的细微差别还是存在的,这可能与圆小囊器官在处理不同抗原物质上还存在一些差异有关。即使同种细菌在整个实验区间内,圆小囊不同部位的ecNOS表达量也有一些差别。提示由于不同细菌表面的抗原表位的不同,可能对圆小囊产生了不同的分子水平的刺激形式,从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一种高效的肠道集聚性大肠杆菌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方法,比较OMEGA、天根、宝生物、全式金4种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对肠道集聚性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并对宝生物、全式金试剂盒提取方法进行优化;测定所提取的基因组DNA的纯度及浓度,并进行基因组完整性检验及特征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使用全式金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肠道集聚性大肠杆菌基因组DNA时,通过增加溶菌酶孵育时长至40 min,同时蛋白酶K的用量增加1倍,基因组DNA提取浓度可提高约14.5倍。  相似文献   

17.
细菌生活在营养匮乏的环境时,为了能够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细菌自身会产生应急反应。细菌的应急反应至今仍是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实施这一应急反应的是胞内的信号分子(p)ppGpp,其能与RNA聚合酶结合,调控许多细胞过程,包括病原细菌致病过程,可以作为防治动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药物靶点。植物病原细菌分布范围很广,能引起植物的许多重要病害发生,对许多农作物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植物病原细菌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柑橘黄单胞菌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和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中应急反应的研究进展,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的应急反应,有效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药理学教授Cynthia Sears发现,遗传性结肠癌患者的肠道内含有脆弱拟杆菌和一种特殊的大肠杆菌,这两种细菌凑到一起会加速结肠癌的发生。论文已于2018年2月2日发表在Science上。全世界约有5%的结肠癌是由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引起的。FAP患者继承了突变的基因,在婴幼儿时期并不发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肠上开始长出息肉并最终几乎无可避免地发展成结肠癌。Sears  相似文献   

19.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韶关市郊区某些鸡场,经常发生一种以心包炎、肝周炎及气囊炎等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经细菌形态、菌落特点、生化反应等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3株分离菌与大肠埃希氏菌“0”抗原定型血清01,02,078进行血清学试验,玻板凝集反应与078出现凝集,确定该分离菌属078血清型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0.
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与人、畜的许多疾病有关,早在1900年就有人认为大肠杆菌可能是犊牛白痢的致病原因。几十年来人们对大肠杆菌致病性的认识虽然日趋深化,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没弄清楚,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大肠杆菌是人、畜肠道中的一类常在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