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尉犁县及辖区塔里木垦区水资源缺乏,轮作倒茬面积小,中、低产田的面积占整个植棉面积的40%以上。棉花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品种、气候和栽培技术三个方面,其中品质是内在因素。自95年“军棉一号”被淘汰以来,我区引进并推广的棉花品种达8个以上,每年都有10个以上的棉花品种参加小区品种试验,棉花品种最好的就种植2-3年就淘汰,始终确定不了主栽品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我区在品种选育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就此,二00三年尉犁县农技中心、三十三团积极与科研单位和种业集团公司合作联系,对引进的优质品种,进行筛选、驯化,使棉花品种不断优化,为塔垦区棉花高产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棉花高密度节水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库尔勒市棉花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大面积出现了每公顷皮棉2700kg以上的条田,特别是首部移动式加压滴灌技术的推广得到广大职工承包户的青睐,推广面积迅速加大,2005年推广首部移动加压滴灌面积3133公顷,占全市节水滴灌面积的38.5%,预计2007年推广首部移动式加压滴灌达10000公顷。其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洮河下游,止2005年底,全县共建成了以洮河灌区为主的各类农田水利工程781处,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7.99万亩,保灌面积达33.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59万亩,其中常规节水6.61万亩,管灌0.64万亩,喷滴灌0.34万亩,发展节水补灌面积9.89万亩。2005年全县农业综合毛灌定额为768立方米/亩,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4,灌溉水利用系数0.4。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节水灌溉成了一个当地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棉花盲蝽象在我市历年都有程序不同的发生,然而2003年棉盲蝽象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为历年所罕见。全市6万亩长绒棉的发生面积为3.5万亩,占长线绒棉播种面积的58.3%。被害株率达25-45%,严重的达55%。蕾铃被害率达35-48%,最高的达56%,使我市的棉花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一、目的和意义 黑龙江省红兴隆垦区现有水稻面积240万亩,然而,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垦区水稻生产快速发展,为此,为了提高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我们引进"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结合自然与生产环境进行应用研究,取得可喜效果,2007年我们继续做好基础数据采集与研究, 重点做了水肥耦合试验研究,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垦区推广应用时既节水又增产、又降本.  相似文献   

6.
地下滴灌是一种高新节水技术,通过在棉花灌溉中的应用,总结其特点,正确处理地下滴灌系统设计、管理的安全方便性,使地下滴灌系统更好的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7.
滴灌作为非常普及且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新疆棉花种植区的使用更为普遍。本文就农五师九十团在使用滴灌技术对棉花进行灌溉过程中,总结统计出的灌水量和灌水时间对产量影响效果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全区棉花滴灌栽培提供帮助,为其他地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棉花膜下滴灌与高密度栽培的几项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水肥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增加职工收入。我团从2001年实行滴灌植棉,通过近四年来对滴灌设备的安装和对滴灌棉田的管理,总结出棉花膜下滴灌与高密度栽培产量达350~400kg籽棉/666.7m^2,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0-2002年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大胆引进运用棉花种植新技术,对节水灌溉、高密度栽培、新品种、提早播种期等技术成功地进行优化组合。在棉花种植密度理论株数达1.84万-2.1万株,666.7m^2的基础上,采用株型紧凑、早熟的棉花品种中棉-35,科学运筹肥水、化调、整枝和综合调控等管理措施,使皮棉单产达到150-200kg/666.7m^2。新技术的运用,是提高中、低产田单产的一条捷径,使棉花生产能均衡获得大面积高产。  相似文献   

10.
邹健 《科技资讯》2006,(24):153-154
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多亩棉花耕地采取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即棉花滴灌技术。笔者结合从事棉花滴灌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就棉花滴灌工程监理各个阶段的要点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供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任秀玲  闫军 《科技信息》2007,(11):219-219
2006年武城县植棉面积43万亩,其中春播棉42万亩,夏播棉1万亩。据调查2006年全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面积30万亩,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69.8%。2005年全县植棉面积30万亩,全部为春棉,苗病发生面积2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6.7%。由于近几年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使全县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近几年武城县棉花苗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旱作区开展不同时期灌水量试验研究,确定合理的灌水时期与灌水量,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供新的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旱作玉米采取膜下滴灌,拔节期灌水,以亩灌水7m^3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2.86%;喇叭口期灌水,以亩灌水7m^3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5,83%,亩灌水5m^3次之,增产率达11.22%。  相似文献   

13.
郭中华 《科技信息》2007,(21):277-278
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区农二师十八团渠灌区30 团2000年1.5万亩棉花膜下滴灌工程典型规划设计及运行一年以来的效果情况分析.着重论述了实施棉花膜下滴灌工程设计中参数取值,滴灌系统布置及效果分析等,对发展水灌溉提出了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滴灌技术的应用面积在新疆正在逐年扩大,但在制种玉米上应用滴灌技术的面积小。农五师87团2005年开始在制种玉米上试验滴灌技术,2007年大面积推广应用了1万余亩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滴灌技术在制种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总结如下。1滴灌在制种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下滴灌在新疆兵团农二师三十团棉花栽培技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比较出了棉花地下滴灌与沟灌在灌溉水量、施肥及棉花产量等方面的优势,认为棉花地下滴灌增产效果明显,带来的是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及其各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膜下滴灌技术采用局部灌水,田间地面蒸发量小,可控性强,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棉花新品种不断涌现,地膜覆盖、滴灌技术的应用及高产栽培技术也不断完善,多少年来,探求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棉花点种器从12嘴增加到16嘴,株距从11.5cm到8.5cm,棉花的实际平均亩株数总在1万  相似文献   

18.
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田间单因素和复因素试验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耗水和氮素养分吸收的规律,并建立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现蕾前吸收的氮素养分不到总量的5%,盛花到吐絮期吸收养分的比例最大,超过60%,棉花膜下滴灌将大部分氮肥以追肥分配给棉花是符合棉花养分需求的生理规律的。膜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耗水量在北疆石河子地区,苗期平均耗水量为44mm,蕾期平均耗水量为113mm,开花.盛铃期平均耗水量为182mm,盛铃期一吐絮期平均耗水量为98mm,总耗水量为437mm,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棉花耗水量也逐渐增加。建立了棉花水氮耦合回归方程,据此计算最高产量灌溉量为4189.5m3/hm2,最高产量施N量为223.5kg/hm2。采用“空间寻址法”计算最佳水肥耦合组合,发现棉花产量在4560~5040kg/hm2的频率最大,相应的最佳灌溉量、施氮量分别为4125m3/hm2、205.5kg/hm2以及4170m3/hm2、223.5kg/hm2。因此建议施氮量214.5kg/hm2,灌溉量4125m3/hm2为最佳水肥耦合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任爱华 《科技信息》2012,(2):452-452
我县自2007年植棉面积52.98万亩以来,连年超过52.5万亩,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85.9万亩。总产连年超过4.4万吨。我县已经成为全国植棉大县排名100强的县之一。并出现了部分亩产皮棉过100千克的高产典型。总结高产典型经验,对于指导全县棉花生产,提高棉花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收,稳定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分析高产典型经验,主要的原因是:一、精选优质抗虫棉良种选用具有抗虫性强且稳定、结铃集中,管理方便,大铃、衣分高的高  相似文献   

20.
发展多熟制棉田,提高棉田总体经济效益,已在我国大部分棉区蓬勃兴起。据阜阳市统计,1996年全市植棉119.72万亩,其中两熟制棉田92.07万亩,占76.9%,多熟制棉田10.958万亩,占9.15%。发展多熟制棉田,主要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土地、温、光、水、肥等自然生态资源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立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套种共生群体,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或产值,实现多熟、高产、优质,以达增产增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