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如果我们站在气象的角度看《水浒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水浒传》中,有两个重要人物——鲁智深和林冲。作者在刻画他们的形象时,把天气描写运用到了极致。鲁智深性格豁达,喜欢云游四方,遇到的总是好天气。相比之下,林冲内敛,遭遇非常坎坷,遇到的总是坏天气。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历史画廊中,颇多侠者形象。其中,当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最为完美动人。鲁智深一出场(当时名叫鲁达),就拳毙横行霸道的郑屠;接着,斗杀欺压善良的崔道成,丘小乙;甚至遇上炙手可热的官僚集团如太尉高俅之流,也公然宣称:“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其言其行,令人神旺。唯此之故,当《水浒传》问世之后,便有许多有识之士予以高度的赞扬。光是他为解救金老父女而拳毙郑屠,从而初露“侠气”之时,李卓吾就称之为“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  相似文献   

3.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水浒》中,鲁智深是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点独一无二,使人过目不忘。若摘取其性格特点之荦荦大者有如下几点: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富正义感;二,任性自然、不受羁束,以过好当下为务;三,外粗内细,有头脑;四,搞笑、恶作剧,不失童稚气。  相似文献   

7.
一部描写中国宋代社会风俗史的《水浒传》 ,在塑造了众多侠肝义胆男性形象的同时 ,也为我们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对《水浒传》妇女群像进行梳理 ,并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复杂矛盾的妇女观 ,也能进一步认识妇女群像极富时代特色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每位梁山好汉都有自己的绰号,好比自己的名片,这是《水浒传》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绰号命名方式及分类、绰号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绰号暗含的感情、绰号产生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浒传》的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小说的文本叙事分析可知,《水浒传》对于儒释道的宗教态度是一种既不批判也不歌颂的实用态度。这种实用态度主要表现在水浒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叙事结构框架的架构上以及主题思想借助于神道设教进行表达等。当代在对《水浒传》的解读过程中,如果过于强调小说的宗教性,则容易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牵强附会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10.
在父系文化意识的支配下,作家按照他们的想法塑造女性形象,无论是表现王侯将相、叱咤风云的男儿天地的《三国演义》,还是描写下层社会、英姿飒爽的须眉英雄的《水浒传》,其女性群体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独特性格。然其整体命运都是悲惨的:她们或成为男子的附属品,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处于男权统治的重重樊篱之中,完全失去了自我,也忘记了找回自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女特务"形象群中,赵惠明是很独特的一位。赵惠明形象的独特,首先取决于作品的主题。作者的人性观和人道主义立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赵惠明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悲剧艺术使赵惠明这一艺术形象具有较大的感染力。但由于作者没有赋予赵惠明强大的精神内核,在作品中人性就难以呈现高层次的纠葛和对抗。与类似题材的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等作品相比,《腐蚀》不仅失之平淡和单薄,同时也失却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在1983年被山东电视台改编拍摄成为电视剧《水浒》。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其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编式塑造,并通过人物出场的独特设计、人物内心的影像透视、人物形象的有意增加和反面形象的人性化塑造等不同方面来使小说人物更显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直议莫言与诺奖》一文认为,莫言在叙述中以自我感觉代替人物说话,作品缺乏思想。郭玉斌、孟祥中等予以了反驳。维诺格拉多夫认为,作者形象是文学作品“思想和修辞的焦点”,作品形象中包含作者对全民语和艺术现实的态度。通过分析《红高粱家族》中的作者形象,发现小说通过鲜活的民间语言,不同叙述语层的交织和多样的评价视角,将余占鳌这样一个本属于历史边缘的人推向历史中心,成功塑造了“我奶奶”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批判了不肖子孙“我”的“种”的退化,凸显了作者对历史及当下的深刻思考。概言之,莫言小说的思想隐藏在其独特的作者形象中。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艺术地与其它诸种描写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其形式多样,可谓匠心独特。这一艺术形式起着塑造典型形象、表现作者观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的作品大多以弱势女性为主人公,通过描写女性在恶劣境况下的举动与超乎寻常的自我意识来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在发表于1996年的长篇小说《扶桑》中,严歌苓塑造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独特女性——扶桑。作者通过扶桑来彰显传统中国女性的特质,并以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来观照女性命运,展现了自身对女性生命价值和主体意识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在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改编拍摄成为同名电视剧。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李逵这一形象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塑造,并通过人物嗜杀色彩的有意淡化、喜剧色彩的特意强化及女性形象的独特烘托等不同方面来使该形象更显丰满、立体,较好地体现了改编创作中忠实性与创新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在塑造人物有高深造诣的《水浒传》中,潘金莲当然是不引人注目的。然而,《水浒传》塑造人物高妙之处,正在于它对不显赫的人物同样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同样可以看出其形象的社会意义。潘金莲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年方二十余岁”,生得“眉似初春柳叶”,“脸如三月桃花”,因此,“那大户要缠她”。潘金莲为了摆脱老户主的纠缠,  相似文献   

19.
李开先的《宝剑记》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林冲故事的改编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对社会的全部理解。通过对林冲、张贞娘形象的分析 ,认为《宝剑记》借水浒故事 ,反映了明中叶“顺适自然”突出个体生命价值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打破南北曲樊篱 ,首开传奇风气。在戏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在思想史上亦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阿黛尔是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小说《简·爱》中塑造的一个儿童形象。作者塑造人物的着力点显然不在这一形象身上 ,但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观照 ,它在《简·爱》中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作品内部结构的组织和外在形式的安排诸因素的重要手段 ,是主要人物关系构成的主要纽带 ,因而它在《简·爱》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