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鸡鸣晨起,日落而歇。人类的生理节奏与外界的周期变化,特别是昼夜周期是同步的。因此生理学家相信人体内有一个“生物钟”在控制每个人生理活动的时间节奏。这个钟当然不是石英钟,更不是机械钟,应该是某一个生物组织。它在哪里呢?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塔夫茨大学和马萨诸塞州医院的三位科学家在解剖了新鲜人脑组织后证实,视交叉上核是体内唯一的生物钟结构组织,从而确定了生物钟的确切位置。 那么生物钟的“发条”在哪儿呢?现在科学家一致公认,重量仅0.1~0.2克、藏在大脑两叶间深处的松果体是生物钟的直接操纵者。松果你是通过分泌一种叫“褪黑色素”的激素来控制生物钟活动的。黑暗时,褪黑色素分泌增加;而光亮会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通过这种亮暗周期有规律的变化,褪黑色素就向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视交叉上核发出调节时间的信号,再由视交叉上核决定何时使人睡眠,何时使  相似文献   

2.
光线与动物     
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对光线很敏感。人在白天工作,黑夜睡眠。一些动物也在白天活动捕食,夜间休息。而另外一些动物则相反,白天蛰居穴中,黑夜精神抖擞地活动。但究竟亮到什么程度、暗到什么程度才是它们的高峰活动期,也就是它们体内的“生物钟”究竟怎样运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运行,研究者就比较少了。  相似文献   

3.
生物钟的研究已有较久的历史,现已涉及较多的领域,其内容主要是对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节律的认识,不论生物体的大与小、结构简单与复杂,均表现出受生物钟支配的生命活动过程,人体重量几十年间周期性变化,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每天从早到晚一少一多的增减,人体温度在一天内不同时刻的升降以及体液中固醇类物质水平随早晚更替而发生变化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受生物钟支配的例子,此外动  相似文献   

4.
进餐是一门大学问,如何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下几则新概念可助你一臂之力。新概念之一:吃食分时间不知你是否知道,科学家新近将食物分为日间食物与夜间食物两大类。所谓日间食物,主要含有氧气,并且富含太阳能,最适合于上午6时到下午3时半食用。列在这张清单上的有牛肉、羊肉、番茄、胡萝卜、柑橘类、青豌豆等。夜间食物则富含二氧化碳,具有月光般冷的能量。这类食物有苹果、香蕉、梨、土豆、黄瓜、干果、乳制品、鱼、蛋等,最好安排在下午3时半以后再吃。这样安排不仅有助于减肥,对健康也有一定好处。新概念之二:进食讲顺序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现     
《科学之友》2009,(9):13-13
人体能发出微弱的可见光 日本科学家发现人体可以发出一种微弱的可见光,比肉眼能看到的光的强度弱1000倍。 科学家使用了能检测到单光子的超敏摄像机,连续3天安排5名20多岁的健康男性,每天在漆黑的房间里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每隔3h上身赤裸地站在摄像机前20min。研究发现,人体不仅可发光,而且其发光强度在一天内起起伏伏,发光最弱的时候是上午10点,发光最强的时候是下午4点,之后逐渐变弱。这说明,发光和人体的生物钟有关,最可能与人体代谢节律在一天中的波动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饭后五不宜     
人不吃饭不行,但饭后还有『五不宜』,你知道吗?一、不宜放松腰带。饱餐之后马上放松腰带,会使腹腔内压力迅速下降,对进食后大大增加重量的消化道支持作用则随之减弱。这样,容易引起胃下垂和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二、不宜马上吸烟。『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很多烟民感觉良好地享受着,他们却忘了,每当饭后,人体吸收烟雾能力达到了最佳状态。这  相似文献   

7.
我们究竟该在什么时候吃药?每次生病之后,我们都要仔细看一下说明书上的用药时间,一般是一天1~3次,具体吃药时间通常是饭前饭后半小时。这种用药方法不能说不科学,但是至少不精确。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我们能测定体内的血液生物钟,不仅可以做到在最科学的时间点上准时吃药,而且可以在最科学的时间点上准时吃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根据统一的时钟来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我们的身体内部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会看着时钟来完成各种生  相似文献   

8.
不吃饭 通常,只要有足够的水,一个体质正常的人能坚持70天不进食.我们的身体以糖和脂肪的形式储存有一定的养分,以满足饥饿时的消耗.这些养分储备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我们一旦停止进食,身体就会采取一切手段以保证血糖含量.因为这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对于大脑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
谁动了我的生物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发现,生物钟是多种多样的,就人体而言,已发现100多种。生物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说欧洲名酒威士忌的商标是一长寿老人的头像,这老人活了152岁。当时,英国国王想见这位长寿老人,就请他到王宫来吃喝玩乐,对其隆重款待,谁知,由于生活规律被突然改变,一周后老人不治死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刚退休下来的老人,身体状况反而不如上班的时候,这与生物钟的突然改变有关。荷兰莱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控制人睡眠和清醒的生物钟设定会因人而异,差别最多的可达到数小时。研究人员主要通过测量人体体温的微小变化来研究不同人内部生…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2月号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它评选的十大科技突破。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星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宇宙“大爆炸”理论。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只要有生命在活动,就有内在的控制生命活动的生物钟。就人体来说,荷尔蒙含量、白细胞增减、血压起伏、情绪跌宕等莫不遵循一定的节律,时而亢奋,时而押制,有条不紊地活动着。控制这些活动的"钟",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表明,在生物钟的支配下,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时而亢奋,时而平和,交替张弛,具有周期变化的节律性。若人体生物钟紊乱,就会导致疾病、衰老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人体不吃不喝能支撑多久吗?10天?3个月?不吃不喝也不动,静呆9个月。没听错吧?这是年轻的尼泊尔僧侣拉姆·巴哈杜尔·班坚声称自己能达到的境界。有人推崇他是佛祖转世,而科学家们则认为他是个超级大骗子!事实上,人体在不进食、不进水的情况下只能支撑3~4天,不进食只进水的话最多不能撑过70天。当然,这个年轻人保持完全静止,可以让他比普通人多支持一段时间。但如果他能够在9个月内不吃不喝肯定另有玄机。在他苦苦支撑的9个月内,每天17点至次日5点之间,他谁也不见,难保不是在偷偷进食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里把每一个农历年归属于一种动物,叫做十二生肖,它们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十二生肖里除了龙这个传说中的海洋动物外,其他都是陆生动物。其实, 在江河湖海里还生活着与这十二生肖对应的水生动物。老鼠斑:老鼠斑是石斑鱼中的一种,因为它的尖嘴很像老鼠而得名。石斑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食用鱼,它们的样子与鳜鱼相类似,石斑鱼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最常见的有花狗斑、红斑、苏鼠斑、泥斑、老鼠斑。石斑鱼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而且产量多,特别耐活。石斑鱼中以老鼠斑最名贵,因为老鼠斑的鱼皮胶质比较丰富,多肉骨少,肉质纤维幼嫩。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曾说过:"我国国民大多吃饭过量,因此血液都跑到胃里,大脑不管用。"进食越多,胃肠需要的血液供应就越多,供应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地减少了。另外,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大脑某区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即处于抑制状态。因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杰斐逊州境内.有一座大型生物工厂,如今成为积极探索人类长寿奥秘的圣地。据报道,在那里工作的科学家从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生物机制,并相信运用这一机制能延长人的寿命。一、吃不饱的老鼠活得长杰斐逊州的这家生物工厂,有21000多只老鼠为设在这里的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的400余名科学家提供实验服务。该中心隶属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负责研制用于食品和药物生产的化合物的毒性。1年前,该中心以高级科学家罗恩·哈特为首的科研人员在老鼠身上取得了一项极不寻常的发现。哈特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得过许多奖,在癌症的 DNA 修复研究领域中成绩斐然。在科学界,他的话大有一言九鼎之势。哈特研究小组发现,自由进食的老鼠患肝肿瘤的可能性要比限制进食的老鼠高4倍。他们还发现,一只老鼠体重与其健康状况及寿命长短的精确对应关系。他们已经能够把老鼠的寿命延长一倍。办法是把喂养饲料削减70%。二、格林希尔的食谱实验表明,鼠类节食能长寿,但这不是哈特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真正重要的是人类如何延年益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研究证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人体气味,生理学家称之为"体味". 那么,"体味"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知道,人每天都要进食各种食物,食物在体内各种酶的参与下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在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气味,这种气味会随着人的呼吸及尿液、汗液排出体外,这就产生了人的"体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把每一个农历年归属于一种动物, 叫作十二生肖,这十二生肖里除了龙这个传说中的海洋动物外,其他都是陆生动物。其实,在江河湖海里还生活着与这十二生肖对应的水生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水生动物中的十二生肖。老鼠斑老鼠斑是石斑鱼中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研究睡眠,1972年2月13日,米歇尔·西佛伊(Michel Siffre)爬进位于德克萨斯州西南部的一个洞穴,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暗无天日穴居时光。西佛伊是一名法国科学家,同时也是生物钟学研究的先锋,这是关于生物节奏的一项研究。在这些生物节奏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生理节奏,它控制着人类的睡眠周期。西佛伊的使命就是探寻生理节奏是如何起作用的。在最好的情况下,西佛伊的穴居生活仍是一种斯巴达式的生活。他住在木制基础平台上搭建的帐  相似文献   

20.
<正>2000年12月17日,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村村民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报告,有人夜间在花园庄村东的农田里活动,行动可疑,有盗掘古墓的可能。了解安阳殷墟和中国考古学的人会知道,这一消息十分重要。今天的花园庄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它位于安阳市西北郊,著名的小屯村之南,两村仅一街之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