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lorum(Wwwstwood)是保护地栽培发生极为普遍的害虫.属同翅目粉虱科。其食性很杂,几乎危害所有的蔬菜.但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及露地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受害最重,也危害多种花卉。白粉虱成虫和若虫主要群集在蔬菜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长势衰弱、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成虫和若虫还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片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发生,严重降低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蝉脱壳     
正中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是"金蝉脱壳",是用计巧妙脱身的军事战略,想来应是古人观察到蝉的若虫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而深受启发。但是大家是否亲眼见过真正的金蝉脱壳呢?每到夏天,我们常能听到蝉的鸣声。实际上,蝉的若虫要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多的可达17年。在此期间,若虫要经过几次蜕皮才能逐渐长大。我们能看见的"金蝉脱壳"是若虫的最后一次蜕皮,也是从若虫向成虫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杨红珍 《大自然》2013,(5):17-19
蝉,也叫知了,是同翅目蝉科的常见昆虫。雄蝉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美妙的声音;雌蝉不会发声,但腹部有听器。在夏季,雄蝉每天都唱个不停,引诱雌蝉前来交配。蝉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由卵发育到幼虫(若虫)后,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蝉的幼虫生活在土里,数年后才能来到地面上成为成虫。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汁液为食。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碧蛾蜡蝉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结果显示碧蛾蜡蝉成虫触角为刚毛状,由柄节、梗节、鞭节组成.雌虫触角稍长于雄虫;雌、雄成虫感器数量不多,但感器类型丰富,有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具弯钩感器、带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廓形感器、三角形感器、耳形感器共7类.两性间存在明显差异,具弯钩感器和毛形感器Ⅱ型仅分布在雄虫触角柄节,而带状感器和耳形感器仅分布在雌虫触角柄节.雌、雄成虫触角鞭节均未发现有感器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内培养观察,研究核桃皑粉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的菌腔虫瘿的形态结构.调查发现:在西双版纳地区,核桃皑粉蚧在凤凰木、含羞草、银合欢和粉叶金花等4种植物的根表面与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菌丝形成菌腔虫瘿;菌腔虫瘿在植物根部单生、簇生或串生,呈圆形或椭圆形,初期黄褐色,中后期变为黑褐色至黑色;核桃皑粉蚧的繁殖能力强,无孤雌生殖现象.产卵雌虫虫态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成虫;雄虫虫态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蛹和成虫.雌虫寿命约为雄虫的2倍,不产卵雌虫寿命通常长于产卵雌虫.菌腔虫瘿的腔壁完全由牛肝菌菌丝构成,核桃皑粉蚧以菌腔为栖息场所,以寄主植物的汁液为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6.
枸杞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木虱在西宁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缝及附近杂草枝杈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在新发嫩叶上产卵.若虫孵化后营固定生活,取食芽梢汁液,导致新叶畸形,提早干枯落叶.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及第一代、第二代2~3龄若虫发生盛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有效地降低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灭幼脲对云斑天牛成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灭幼脲处理补充营养寄主植物连续饲养云斑天牛成虫,在产卵初期和中期,处理雌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在产卵末期,处理雌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则高于对照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灭幼脲处理后血淋巴蛋白质种类无明显变化。灭幼脲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白南的种类而异,对雌性特异性蛋白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迁移率33.1%-36.7%的蛋白质谱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褐飞虱成虫和各龄期若虫的可溶性蛋白,结果表明,成虫各类样品中,条带数量基本相同,只发现一条雌性成虫所特有的蛋白条带,而多数条带在不同翅型或性别样品中存在着含量差异。如有4条条带在长翅型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短翅型中的含量;在雌、雄成虫样品的比较中则发现2条条带在雄虫中含量高于雌虫,而另有3条条带在雌虫中含量高于雄虫。若虫样品随着龄期升高,条带逐渐增多,发现有4条条带在各个龄期中均有表达,1条条带只在5龄若虫样品中出现,另有1条条带从4龄期开始出现。此外,还发现有2条条带在长翅芽若虫样品中的含量(9.029,9.563 ng/μL)明显高于短翅芽若虫样品中的含量(5.133,3.111 ng/μL)。并讨论了这些差异条带与翅型或性别分化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比较烟草嘎叶蝉[Alobaldia tobae(Matsumura,1902)]和电光叶蝉[Maiestas dorsalis(Motschulsky,1895)]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及其上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为叶蝉科(Cicadellidae)昆虫触角感器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两种叶蝉雌、雄成虫的触角形态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显示:两种叶蝉成虫触角的形态相似,触角为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柄节和梗节较为粗短,其上分布有鳞状突起;鞭节较为细长,由许多亚节组成。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分为5种类型。烟草嘎叶蝉柄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Ⅰ)和钟形感器(ScaⅠ),梗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Ⅰ)、锥形感器(SbⅠ)和刺形感器(SchⅠ),鞭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Ⅱ)、锥形感器(SbⅡ和SbⅢ)、钟形感器(ScaⅡ)和腔锥形感器(ScoⅠ和ScoⅡ);电光叶蝉柄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Ⅰ)和钟形感器(ScaⅠ),梗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Ⅰ)、锥形感器(SbⅠ)和刺形感器(SchⅠ),鞭节上分布有毛形感器(StⅡ)、锥形感器(SbⅡ和SbⅢ)、刺形感器(SchⅡ)、钟形感器(ScaⅡ)和腔锥形感器(ScoⅠ和ScoⅡ)。说明两种叶蝉触角感器基本相似,不同点在于刺形感器(SchⅡ)仅分布在电光叶蝉触角鞭节。两种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在雌、雄成虫间几乎无差异,在感器数量、分布和触角长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在天津采集的斯氏珀蝽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包括卵、若虫和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天津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龄期的若虫识别特征.研究发现:在8月份斯氏珀蝽卵的孵化历期为5~6 d;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1.5~2 d、2~3d、4 d、7~10 d、13~14 d.成虫产卵前期为7~10 d,雌虫寿命20~30 d,雄虫寿命11~13 d.在天津每年完成2个世代.  相似文献   

11.
在确定新疆伊犁地区黄斑星天牛成虫嗜食寄主的基础上,利用GC-MS技术鉴定五角枫嫩枝和叶片的挥发物组分,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成虫对主要挥发物的电生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寄主植物混栽区,黄斑星天牛成虫更偏好取食五角枫的嫩枝补充营养,更喜好在旱柳和复叶槭枝干上刻槽产卵.从五角枫挥发物中共鉴定到34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和酯类物质是主要组分,相对含量分别占挥发物组成的70.49%和23.94%.(Z)-β-罗勒烯、桧烯、β-石竹烯、α-水芹烯和乙酸-顺-3-己烯酯在挥发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达21.07%、19.59%、7.35%、13.58%和12.99%.在10 mg·mL~(-1)质量浓度下,雌虫对β-石竹烯的EAG反应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气味物质,雄虫对乙酸乙酯和α-蒎烯的EAG反应最为强烈,雄虫对α-蒎烯和乙酸乙酯的EAG反应显著高于雌虫;雌虫对β-石竹烯和2-甲基丁酸-顺-3-己烯酯的EAG反应显著高于雄虫.本试验在黄斑星天牛成虫感受信息化学物质的角度分析了成虫偏好五角枫的原因,对利用化学生态手段调控该虫的危害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南方小花蝽对烟蚜的控制潜能,在25℃的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3龄若虫、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分别对烟蚜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在烟草叶片上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不同龄期若虫与雌、雄成虫对不同虫龄及虫态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圆盘方程.南方小花蝽各虫态均对3龄若蚜的捕食量最大,对成蚜的捕食量最小.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对3龄烟蚜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达0.5000,寻找效应最强为0.4766.研究表明南方小花蝽对烟蚜捕食量大,捕食能力强,是烟蚜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栎丽虎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特征,为其行为和电生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对栎丽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栎丽虎天牛雌虫触角明显短于体长,雄虫触角短于或等于体长。雌雄虫均有4种类型11个亚型感器,分别为锥形感器6个亚型、毛形感器3个亚型、刺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各1个亚型,按感器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分布于触角鞭节,毛形感器在触角各节都有分布,刺形感器主要分布在柄节、梗节、鞭节第1~2亚节和部分鞭节亚节的端部,钟形感器分布在雌虫鞭节的第7~9亚节和雄虫的第3~4亚节。感器数量和类型从触角基部向端部逐渐增加,雌虫感器数量多于雄虫。【结论】 触角端部是感受化学物质的主要部位,鞭节第6~9亚节是电生理试验的首选部位。雌虫触角数量感器较多,表明其在接收性信息素和寄主挥发物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各感器的功能需要结合行为和电生理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可可广翅蜡蝉成虫触角的形态及其感器的类型和分布.共发现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Ⅰ型、Ⅱ型)、锥形感器、三角形感器、耳廓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柱形感器.除柱形感器外,其他类型的感器在雌、雄虫触角上的数量和分布均无较大差异,而柱形感器仅见于雌虫触角,雄虫未见.各种感器主要分布在柄节端部,而鞭节上未发现任何感器.此外,在柄节端部还发现一种由多个三角形感器和耳廓形感器形成的感器簇.  相似文献   

15.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红点唇瓢虫的世伐生活史,在贵阳该瓢虫生年发生三代,世代高度重叠,以成虫越冬。笔者观察了各代雌虫产卵情况,其中以一代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可产卵232.8粒,产卵期最长,平均可达78.5天,该虫食性较广,可捕食17种盾蚧和少量蜡蚧的幼蚧。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内,用人工饲养的玉米螟成虫进行了不同性比的交配试验。观察到雌蛾在生殖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选择每雌产卵量做为衡量雌蛾生殖力的主要生理指标,对所产卵的孵化率也进行了观察。基本结果是:玉米螟雌蛾的生殖力随交配成虫性比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表现为每雌产卵量增加。性比的改变对产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华稻蝗山西晋源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稻蝗山西晋源种群五龄若虫和成虫进行了马拉硫磷敏感性的生物测定,同时对若虫和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晋源种群若虫的LD50值(4.94μg/g虫重)是成虫(2.44μg/g虫重)的2.02倍;有机磷抑制剂对该种群若虫和成虫的AChE的体外抑制研究表明,晋源成虫AChE对氧化毒死蜱、对氧磷、甲基内吸磷的敏感性比晋源若虫分别高1.39、1.34和1.24倍.乙酰胆碱酯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动力学参数Km值和Vmax值均较成虫为高;用乙酰硫代胆碱(ATC)做底物测定AChE活性,若虫AChE活性是成虫的1.22倍.中华稻蝗晋源种群若虫对有机磷抑制剂敏感性下降可能与其AChE活性的增高有关,而成虫与若虫之间AChE活性的差异可能与不同阶段虫体对马拉硫磷选择压力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79-1984年对非洲蝼蛄进行了生物学习性研究.在河南每年发生面积1500-2000万亩.危害作物与杂草9科30种,其中对小麦的苗期危害率平均达4.1%,最高达46.1%.以成、若虫在20-82厘米深的地下穴洞内越冬;春、秋活动深度为20及22.2厘米;夏季最浅为15.2厘米.雌虫4-10月间产卵,产卵前期61-235天.单雌可产卵1-6次,8-182粒,平均2.2次63粒.卵期12-59天平均22.4天.若虫分7-8龄,少数6或9龄个别10龄,历期130-335天.完成一个世代需经历387-418天.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可应用于林间生物防治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最佳的植物材料,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分别对12种寄主植物和6种非寄主植物的趋性反应,并采用蜜露显色法测定了4种驱避作用较强的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草履蚧蜜露排泄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对寄主植物柿树、枣树、杨树的气味均表现出显著的正趋性,其中柿树对若虫和雌成虫的引诱率分别为68.9%和74.7%,诱集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对非寄主植物花椒、臭椿、薄荷、连翘的挥发物及上述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液表现出显著的负趋性,这些植物的挥发物和提取液对草履蚧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而榆叶梅植株挥发物仅对雌成虫具有显著驱避作用;拒食作用测定发现,经臭椿和花椒乙醇提取液处理的枝条,草履蚧若虫的蜜露排泄量分别减少了70.6%和70.1%,雌成虫的减少了80.5%和72.4%,减少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得出,柿树气味对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均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花椒和臭椿对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在柿园间作花椒或臭椿模式对草履蚧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恒温培养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99±0.23)℃,2龄若虫(8.74±1.06)℃,蛹期(13.08±1.56)℃,雌成虫期(9.44±1.22)℃,整个生活史(10.47±1.03)℃;有效积温分别为1龄若虫208.30℃.d,2龄若虫200.23℃.d,蛹期77.61℃.d,雌成虫期477.80℃.d,整个生活史810.87℃.d。用有效积温法估测松突圆蚧在福建省各县(市、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估测值与实际年发生世代数基本相符,可作为松突圆蚧监测预警和防治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