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刘汉明 《科技资讯》2010,(24):102-103
介绍5.0+5.0+5.0m钢筋砼框架桥顶进接长施工,为确保营业线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益而进行的施工方案优化;顶进施工的工作坑施工和后背墙的设计及施工,顶进施工工艺及在顶进施工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神华集团朔黄铁路1.4亿吨扩能改造需要,我单位承担了区间5处平交改立交工程施工,其中朔黄线K86+055米处的1-6m斜交框构箱涵顶进施工具有斜交、顶进自重大及地质偏硬等特点,以下就其顶进施工技术方案与主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威乳高速公路的下穿桃威铁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桥采用顶进法施工,框架桥斜交正顶,斜交角度大,顶进时方向难控制;箱体总高达9.3m,顶进过程中箱体容易扎头前倾而下沉;针对以上难点所做的主要技术方案为:采用以3组P50-25钢轨9扣轨梁和H40型钢纵横梁的方法加固线路后进行卸载、移梁、顶进施工;采用正顶斜进整体顶进的方案确保箱体顶进中的方向控制,并通过试验研究分析计算制定出一套防止箱体前倾扎头的顶进施工方案,确保顶进施工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4.
董永钢 《科技资讯》2013,(5):75-76,78
在下穿铁路的框构桥施工中,为不影响上跨铁路正常运营,通长采用顶进方式施工,顶进后背在整个顶进体系中为最主要的受力主体。在京石客专重型机械厂路2~12 m框构施工中,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认真分析了工字钢后背(设计方案)、浆砌片石后背及人工挖孔桩后背三种方案,通过施工成本、施工工期及过程控制等方面对三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借鉴了一些框构桥顶进的成功经验,最终采取了人工挖孔桩后背形式,确保了框构桥的顺利顶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梁津华 《科技信息》2009,(19):227-229
本文从邯郸市中华大街南延穿邯济铁路立交桥顶进施工方案的变更,及实际效果,来分析纵横抬梁加固铁路线路顶进法和D型便梁加固铁路线路顶进法,对解决大跨度立交桥顶进施工难题的优劣,以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6.
丁贵弟 《科技信息》2012,(5):474-475
以宁启复线K174+795增建1-6米框架桥为例,简述既有线框架桥顶进施工技术要点控制、便梁架设施工安全控制、既有线行车安全保证以及既有线顶进施工工艺、既有线线路正常恢复通行。  相似文献   

7.
尹晓琴 《广东科技》2011,(24):188-189
以某市DN2600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为例,对顶管施工方案的选定、顶进系统的选择、顶进施工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某下穿高速公路地道桥“钢盾构”顶进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变形监测。顶进过程中采用了“小步、快跑”的策略:每次进尺量较小,保持50~40cm,每2~5小时顶进一次。这种施工方法对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扰动较小,监测到的路面沉降在2cm以内,施工过程中高速公路照常运营。日夜施工,51.5m的总顶程只用了14天时间,说明该法安全、可行、高效。  相似文献   

9.
王朝腾 《科技信息》2010,(22):I0298-I0298,I0300
桥涵顶进因具有对既有基础设施影响小、工期短、占用土地面积小等优点,因此在与既有铁路相交的城市道路中被广泛应用。在一次性顶进方法中,基坑位置选择、滑板施工、后背施工、顶进挖土、顶进等关键工序,直接影响着施工过程的难易和工程质量。在这几个关键工序中,基坑的位置决定桥涵的顶进方向,滑板虽然是桥涵顶进中的临时设施,后背承受着顶进时水平顶力的支撑,顶进挖土要对开挖面、进尺和切土深度进行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对顶进方向和顶进高程的控制,以保证地道桥就位偏差最小。文中结合桥涵顶进工程的施工实践,叙述了顶桥施工中这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昌福线K83+819抚州北下立交顶进框架涵工程施工,在既有昌福铁路(时速200km/h客运专线)连续运营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控制、工艺优化和措施保证,确保了列车正常运行。结合此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施工前期准备,慢行施工后人工挖孔桩工艺优化、D24m+D16m便梁架空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第二孔1~12m框架顶进工艺优化,实现两孔框架的连续顶进,以保证顶进过程中受力安全。最后通过沉降监测动态实施,为施工过程提供有效的线路数据,进而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既有线顶进桥涵线路加固施工方案,总结了邯济线顶进涵洞线路加固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基上顶进框架涵标高、方向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程实例论述在软土地基上,地基承载力低、地下水位高的条件下,要顶进1045t重的涵节,克服涵体受力复杂,极易产生扎头和方向偏差的顶进技术控制,确保顶进涵节的施工质量,从而对以后类似在软土地基上顶进涵节的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胶济电化工程D4K253 185.26 7 14 7m辛化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了在维持既有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施工方法的多方案比选后,确定采用中继间顶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本文对中继间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临时墩设计、顶进方向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孟春 《科技资讯》2010,(27):37-38
顶管施工技术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利用液压顶进工作站从顶进工作坑将待铺设的管道顶进,从而在顶管机之后直接铺设管道的非开挖地下管道施工技术,文中提出了合理的计算顶力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小波 《科技资讯》2010,(31):76-77
本文以胶济客专工程D5KK183+214 2-10×7m殷大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了在维持既有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顶进施工方法的方案优化,确定采用中继顶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本文对中继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便梁支墩设计、顶进方向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施工过程中对上述技术要点的控制,该桥整个施工时间只用了112天,分段框架前后相错量控制在15mm以内,安全、优质、快速地完成了该桥施工。值得今后既有线类似框架桥施工时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框架桥不同,高速公路框架桥在顶进施工中经常会产生偏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高速公路框架桥顶进施工偏差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框架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给出顶进施工的材料参数;其次,根据边墙土层的压力分布,确定框架桥顶进施工的土压力,结合顶进力的计算,分析了框架桥顶进施工过程的受力行为;再次,利用传感器监测框架桥顶进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根据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兴趣关系度,构建框架桥顶进施工数据融合模型;最后,根据框架桥顶进施工偏差的产生机理,纠偏设备的施工数据,将其与实际顶进施工数据对比,实现框架桥顶进施工偏差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本文方法的控制之后,框架桥顶进施工偏差有所降低,并将控制精度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顶进施工技术在稻香路箱涵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旭  王璐 《科技信息》2011,(13):669-670
本文介绍了顶进施工技术在稻香路软土地基箱涵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为箱涵工程在软土地基中顶进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秋 《科技资讯》2010,(30):61-63
介绍既有线改造K65+0741-3.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顶进施工,介绍了保证既有线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对框架涵顶进后背和线路加固的方案优化,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方便、快速、高效、经济的完成顶进施工,为类似小跨径框架涵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地下立交隧道工程采用了管幕施工与箱涵顶进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管幕箱涵顶进法是一种在软土中修建地下建筑物的新型暗挖技术,先用微型顶管技术在拟建的地下通道建筑物四周顶入钢管,然后将钢管间用锁口连接并注入防水材料构成防水地下空间,最后在拟建的地下通道空间内,采用软土开挖和预制箱涵顶进同步进行施工.箱涵顶进过程非常复杂,容易引起地表变形.结合实测数据研究超长大断面管幕箱涵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的特征,得到一些与我国常规暗挖施工所不同的新规律,建立了能够考虑网格前管幕土欠挖、超挖施工工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现了箱涵顶进过程及其他地表变形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地表变形较吻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叙述了兰新线K945 425 1-8m框构箱形桥的顶进施工方案,着重陈述了线路加固技术和大跨度框架箱形桥的顶进施工技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对框构顶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