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恩来  马小平 《科技信息》2008,(11):132-132
当今工业文明对居住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动了住区的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为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并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新方向。“绿色建筑”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模式,它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等特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必将推动住区的可持续设计。  相似文献   

2.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居住环境,理想的城市人居环境应是适于人类生存、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南宁市人居环境的建设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城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1.全球进入城市世纪 ,城市正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 ,未来的世界将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1993年 ,联合国东京会议称“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从2000年到2025年 ,世界城市人口将从24亿猛增至50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由47 %升至61 %以上。目前 ,世界上有50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不只是单纯的居住方式 ,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2001年6月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纽约“伊斯坦布尔 +5”人居特别联大上的致辞指出 :“世界正处于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曾经获得中国园林规划设计一等奖的我市环城公园岁末再传喜讯。12月27日上午,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合肥市环城水系综合治理经过专家组的严格审核,一举通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 进入新世纪,区域经济也迎来了一个多元增长期,各地都在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以经济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实力竞争更加激烈,工业也以其特有的优势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进程。濮阳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快速发展,继拥有“国家级卫生城市”等四大桂冠后,又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中原地区名牌城市之一。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初步形成了以石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剖析杭州市危旧房改善工程的实施困难、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效等,阐明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在历经多年的旧城改造后,通过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如何将“民生改善”、“名城保护”与“城市环境更新”有机的结合,并最终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相似文献   

7.
地震破坏了灾区的资源环境、地质构造,对区域人居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出发,将玉树灾后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从人居环境建设的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等系统角度探讨玉树重建思路.玉树灾后重建,必须尊重灾区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现有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鉴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建中强调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统一,重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有特色的新玉树.  相似文献   

8.
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中国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不仅仅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更深切的是居和住本是人的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今日中国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今天的中国是要为世界提供人类生态文明样板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当地时间2012 年9 月6 日,联合国人居署主办的“2012 年世界人居日活动及颁奖仪式”上,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县以其出色的人居环境和一流的生态环境摘得“联合国人居奖”。安吉县,是中国自1990 年参与“联合国人居奖”评选以来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城。  相似文献   

10.
大连西部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居环境是以“人类居住”这一中心事物为主体的环境。对于这一主体而言,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并作用于人类居住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环境就是一切影响人类居住活动因子的总和。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价因子的代表性,不可替代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选取了5项一级指标和18个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大连西部西北路沿线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域范围内居住小区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潘殊 《科技信息》2009,(29):I0512-I0512
住宅小区是现代城市人民居住生活、甚至是工作的地方;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提高城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质量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与经营的主要重点。本文从住宅小区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并追溯我国古代对人居环境的一些理念和作法来论证当其城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改善和设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里待了下去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亚里士多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们对城市的理解更加深刻,认识到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的理念。所谓“宜居城市”一般来说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一个“宜居城市”要有充分的就业机会,舒适的居住环境,要以人为本并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提出的口号是:“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充满着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的家园”,这是对“宜居城市”概念的一种全面理解。就人居…  相似文献   

13.
薛孔宽 《科技潮》2008,(3):28-31
工业文明创造了现代城市,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经济能力的增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同时,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和隐患已开始显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生态文明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工业文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不能沿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跨越式地迈向生态文明才是正确的选择。生态人居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理想目标,也将成为城市与乡村趋近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人居环境是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有着极为紧密联系的地表空间,它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借其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生产资料来源及劳动施加对象。与人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表明了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状态,更是城市建设的最终发展目标。运用能力评价指标对福安市人居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评价,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居环境是人类居住和生活所需的各类资源与环境条件的总和,对其质量的评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当前人居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居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的思路与技术方法。以基于生态位宜居度的衡阳市人居环境质量研究为基础,结合衡阳市2007、2008、2009年三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建立人居环境动态评价功能单元,在Visual C#.Net2008开发环境中运用ArcEngine控制设计并实现了人居环境动态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6.
住宅是人类居住生活不可缺少的载体,方便、舒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住宅区是新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消费者在若干年的发展中已逐渐成熟起来,对住宅消费转向开始追求和注重住宅的品质。如何优化住宅设计,更好的为人所用,创造优质的住宅产品,提高人居环境是今日建筑师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居住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然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也一直在增加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文中同时考虑居住区的环境质量(Q)和居住区环境负荷(L),建立了系统化的方法来评价可持续居住区环境.Q部分是构建安全、健康、舒适、便利和社区性的人居环境;L部分是环境对居住和社区生命周期的影响.文中选择中国发展最快的、并给其他城市地区带来巨大影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来评价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作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文中给出了在杭州和上海进行的针对居住环境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在后续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研究居住区环境负荷(L)的指标部分以及权重的确定.希望该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改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旧居住区环境景观改善的具体措施也必须按照“完善使用功能”、“美化环境面貌”、“营造社区精神”三个层面进行,这三个层面即密不可分,同为环境景观改善必须完成的目标,又在策略上呈现出基础、升级、最高的递进关系。我国居民对居住的需求已从有住房、住得好的个人生理需求,向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文化整体环境的需求过度。我国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绿化配置与休闲娱乐、重视地域性文化的延续等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尤其旧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改善都是些局部点缀性的绿化、环境设施的随意增加等方面着手,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日,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亚太区TOT2培训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科技部社发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联合国人居署项目官员等出席开幕式。来自荷兰住宅与城市发展研究院(IHS)的专家和斯里兰卡、蒙古、韩国等亚太国家的代表,以及中国可持续城市汁划第一轮和第二轮试点城市沈阳、海林、贵阳和攀枝花以及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代表共计37人参加了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省1991~2007年间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虽在逐渐改善,但因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滞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最后,从乡村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