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这是《论语》的“季氏伐颛臾”章中孔子所说不能伐颛臾的一条理由。一般都解为:“主”,主祭者;句意指周先王授权颛臾主持祭祀东蒙山。这并不错。但为什么要授权祭山?祭东蒙山说明什么?为什么这成了颛臾不能伐的一条理由?一般都尚无阐发,使人不能了了。 这里关系到古代宗教崇拜和封建礼制。我国的原始宗教,有各种各样的崇拜,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认为是”“以为是”是“重言”形式吗?许剑宇关于“认为是”“以为是”的问题,就笔者所见,迄今有四处评议:(一)《中国语文通讯》1979年第6期向若先生的《“重言”小议》,举例是:他的发言,我·认·为·是很正确。(他的发言,我认为很正确。)(二)《语文...  相似文献   

3.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瓯族的地望,论者一般据《山海经》“瓯居海中”句郭注:“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音呕。”而以为是在浙江的南部。其实,在三代至秦汉之际,瓯族曾是一个分布甚广的族群。宋人罗泌在《路史·国名纪丁》“越沤”条下释云:“或云瓯人,沤、欧、瓯、区,通。”此说甚是。据此,我们可知,在商周时期,瓯族已在广阔的区域建立了众多的方国。“区”字作为地名,早在殷墟卜辞中就已出现。如“贞,王其狩区。”(《小屯殷墟文字乙编》六四○四)《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周成王时大会诸侯于洛邑,四方所献贡物有“东越海蛤,欧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于…  相似文献   

5.
“先生如达”,是《诗经》中周民叙族事性史诗《生民》里的一句。秦汉以来,有关的传疏注释不少,但往往是歧义纷逞、各执一端,以致使读者很难把握要领,索得确解。并且,由于此句是关于周始祖后稷诞生时“灵迹”的追述,理解不确,不仅直接影响着对下文诗句的准确理解,同时,也大大影响着对后稷历史传说原貌的再认识。因而有加以重新探讨的必要。对于“先生”的理解,分歧不太大。多数注释以为是“首生”(朱熹《诗集传》)、“初生”、“第一胎生”(高亨《诗经今注》)的意思,即是说,姜嫄“禋祀”(祭祀主生子之神)于郊而后,践履巨人足迹有  相似文献   

6.
<正> “痰饮”作为病名,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了记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水饮内畜,中满不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特别是《素问·脉要精微论》还直接提到了“溢饮”。另外,《素问·气交变大论》又进一步指出其临床症状为:“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可见上述饮证,都是脾运失常,水液积聚  相似文献   

7.
黄河在汉代以前称“河”,那时人们普遍用“川”来泛指一般的河流。《尚书·禹贡》里“导河积石”的“河”和《史记·高祖本纪》里“泱河之限”的“河”都是指黄河而言的。所以,汉以前古书只书“河出昆仑”。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历史学家班圃所著《汉书》:“使黄河为带,泰山为厉。”但是黄河一词在当时尚未广泛采用,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遍使用黄河名称并简称为“黄”。  相似文献   

8.
夏人居于河南说和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都斟寻阝说都缺乏可靠的文献依据 ,那些文献都是由于古代学者把《逸周书·度邑》中武王所说的“有夏”错误地理解成商以前的有夏后 ,逐步附会、演绎出来的 ,并非真实的古史记载 ;《度邑》中的“有夏”实乃周人的自称 ;河南伊、洛地区应是商人的活动区域 ,二里头应为先商时期某商王的都邑 ;夏都斟寻阝当以山东潍坊的斟城说为是 ;夏人的活动区域是在今山东省及其周边地区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历史学上的“东夷文化”才是真正的夏文化。  相似文献   

9.
“会意”是“六书”之一,它是一种充分地运用和体现了人们的心理与语言的联系的、意会性的造字方法。对于“会意”的研究,前人做得还不够,往往局限于东汉许慎的说解,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番新的探讨。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一般都认为,“会意”  相似文献   

10.
《世本》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本文就其著录源流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述。《世本》一书,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现已不能确考。《汉书·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于春秋时诸侯大夫”。对于作者是谁及成书的时代,都说得不明白。汉代以后史志所著录的《世本》共有七种。1、《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2、《隋书·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3、《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新唐书·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4、《旧唐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11.
《汉书》词义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捐《高帝纪下》: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以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按:颜注:“捐,弃也。”历来注家均未注“出”字。按“出”字亦有舍弃义。《孟子·离娄下》:“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谓遗弃妻儿则终身不得赡养。《吕氏春秋·忠廉》:“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陈奇猷校释:“本书《上农》‘不出粪’,高注:‘出,捐也’,捐、弃同义,是出生即弃生也。《贵生》:‘危身弃生以徇物’,弃生亦此出生。”汉何休注《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大归日来归”,谓妇女无子、淫逸、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13.
商《说文》:“商,从外知内也。”《广雅·释诂(一)》:“商,度也。”《广韵》、《集韵》亦曾将“商”释为“度”。这说明“商”字可以训揣测、臆度。“商”字这一义蕴由来已久,例如:《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伪孔传曰:“众人其有得佚马牛、逃臣妾,敬逐复之,我则商度汝功,赐与汝。”《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  相似文献   

14.
说“卿”     
《说文》:“卿,章也。”段玉裁注:“《白虎通》曰:卿之为言章也,章善明理也。”“卿”的这一意义,用例并不多见,最早常见的还是用为官名,盖于为官者期之以能章善明理也。有“九卿”、“三卿”、“六卿”之称。《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礼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汉书·百官志公卿表》:  相似文献   

15.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笔者曾有《校证》之文,刊出二十五条。兹再迻录二十二条刊布之,纰谬浅陋之处,伏祈识者正之。 1.周鸡断尾,获免于牺;山狙见巧,终必招害。(伯3562《韬光》) “获免于牺”,罗本、吉府本“牺”后有“牲”字,余本并作“获免牺牲”,《集校》:“法藏敦煌(甲)本夺‘牲’字。” 按:牺犹牲也。《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牺双觡抵之兽。”《集解》引《汉书音义》:“牺,牲也。”《淮南子·说山》:“生子而牺。”高注:“牺者,牲也。”《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宋公肉袒执牺。”高注:“牺,牲也。”是皆牺、牲义同之证。《国语·周语下》:“宾孟适郊,见雄鸡白断其尾。问之,  相似文献   

16.
《剧史新说·自序》陈多在这本集子里收了24篇论文,依其内容,分为《古剧考论》、《元明清戏曲谈丛》、《李笠翁研究》三编,而总名之曰《剧史新说》.在订下了这个书名之后,倒有些担心了.会不会有的读者在只看到书名而尚未统览全书之前,以为是借“新说”之名以炫世...  相似文献   

17.
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现代儒学大师,精通儒、释、道三学,学贯中西,一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儒学为己任。他认为中华学术之根本是六艺,亦即六经。“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甚至“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泰和会语·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而六经的精髓,他以为是心性义理之学。他说:“六艺之教总为德教,六艺之道总为性道”。(《孝经大义》二)“六经所示,皆修德之门,学道之事。”(同上)“六艺之归一于性德”(《洪范约义》)等等。并以这种见解阐释经籍,因而在他的讲学和著述之中,有关道德性命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立交桥     
提到立交桥,世人多以为是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源之于“舶来”。其实,在我国古籍中,早已出现立交桥的雏形、当时称之为阁道、复道,后衍化天桥。据《史记·留侯世家》称:“上在洛阳南宫,以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如谆就此注曰:“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辞源》进一步释意说:“楼阁间上下两重通过而架空者。”《史记·天宫书》中也说:“紫宫后春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古人把宫际天桥称为阁道,含有将人间帝王居处比天上神仙的宫阙之意。这种设施在秦、汉时即已出现。《三辅黄图》还说阿房阁道直通骊山。尽管它只是木结构的  相似文献   

19.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吕氏春秋·察今》)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训“要”为“适应”是对的,但未加注音。有人读为“yào(药)”就错了,“要”应读为“yāo(夭)”为什么“要”应读为“yāo”而训为“适  相似文献   

20.
封闭心灵的樊篱──《蓝色旅店》的自然主义因素探讨张合珍人们互相憎恨是因为他们互相害怕;他们互相昏怕是因为他们互不理解;他们互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从不交往;他们从不交往是因为他们各自分离生活。马丁·路德·金19世纪90年代是美国早期自然主义者斯蒂芬·克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