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基于动态逆模糊神经网络的准滑模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动态逆模糊神经网络的准滑模控制,控制量可直接由一个模糊神经网络的前向推理得到.仿真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机械臂属于强耦合多变量的典型非线性系统,常规的控制策略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解决了原有PID控制的参数自适应能力弱、鲁棒性较差的问题.该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动态调整PID控制器参数,使之能够随时满足控制精度的需要,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控制策策略实现简单,同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3.
尽管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但存在计算复杂和实时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1LBF神经网络逼近能力重构模糊PID控制器,由于重构的RBF神经网络的并行计算能力,这简化了计算复杂性并提高实时性.通过选择不同的给定信号,比较模糊PID控制器和重构的RBF神经网络的控制性能.得到两者的控制效果是相当的.说明重构的RBF神经网络可以取代模糊PID控制器,从而减少了计算复杂性.避免维度灾难并改善控制实时性.  相似文献   

4.
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及模糊神经网络对函数的逼近能力,从而为神经网络函数逼近性在智能化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模糊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自学习和自整定功能,然而,随着生产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以及模糊神经网络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一种改进的构造神经网络的方法,并且提出混合学习算法,结合共扼梯度下降法与递归最小二乘估计来分别辨识网络中的前、后件参数,并对非线性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达到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轧机液压压下系统高响应、高精度的要求和解决系统非线性时变等不确定的压下液压伺服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滑模控制策略.该模糊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用以控制液压轧机压下系统以提高其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控制器使轧机液压压下伺服系统具有较强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并提高了轧机液...  相似文献   

7.
将常规 PID控制与基于神经元的BP神经网络控制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种新的基于神经元的PID控制算法.采用这种结合神经网络和PID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更快的速度(实时性),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糊语言及其规则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BP网络和模糊技术,提出一种实现模糊语言表示的神经网络FLRNN和实现模糊推理的神经网络FRRNN;根据加权判决法,提出反模糊化神经网络DNN。并进行了例证。  相似文献   

9.
模糊控制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工业领域.讨论了基于时变系统T-S模糊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在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推广了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自适应控制技术,这种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在控制过程中在线地调节系统的参数与结构,不断提高其适应能力.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表明,提出的基于T-S模型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在时变系统中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T-S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是一种新颖的演化算法,该算法通过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复杂搜索空间中发现最优区域,其优势在于简单而功能强大。提出一种T-S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采用PSO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的前件参数和后件参数进行寻优,从而实现了模糊规则的自动调整、修改和完善。通过对非线性和时变被控对象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参数的全局快速寻优,而且优化后的T-S型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能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可解释性建模方法.利用提出的一种含有熵的聚类有效性函数来评价模糊聚类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解释性,从而确定模糊规则数和模型前提参数,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来辨识模型的结论参数,最后采用梯度下降法来调整模型的参数.该方法应用于Box-Jenkins 数据仿真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保证系统的精确性,还具有很高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竞争学习的模糊自校正控制方法.先通过基于模糊竞争学习确定一种在线模糊辨识算法,并给出递推模糊竞争学习算法收敛性证明.在采用此模糊辨识方法对对象进行在线估计的基础上,再用调节器实现参数的自动整定.为验证此法的有效性,还给出了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在对不确定数据集的模糊趋势描述和论域划分方面有局限性,对此文中规范了直觉模糊时间序列的定义,应用直觉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优化论域区间划分,通过加入回溯机制构建确定性转换直觉模糊规则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直觉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较好地反映了不确定系统数据的特征分布,提高了复杂环境下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 通过典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程霄 《松辽学刊》2014,(1):60-65
利用基于区间数的中心、半宽度的距离度量以及三角模糊数的水平集信息,定义了三角模糊数上一个新的距离度量,并证明了该距离满足非负性、对称性和三角不等式性质.进一步,针对三角模糊数上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利用该距离度量和模糊理想点思想,给出了一种基于新的距离度量的多属性topsis决策方法.最后,给出应用实例,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绿色产品的定义和特点,建立了绿色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产品的“绿色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为绿色产品的认证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6.
模糊可靠性分析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模糊变量变换为当量随机变量时,其当量概率密度函数、当量均值和当量标准差的一般表达式,得到了采用几种常用隶属函数模糊变量的当量均值和当量标准差的具体计算式.根据极限状态方程,用传统可靠性理论中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复杂情况下的模糊可靠性,获得了衡量模糊可靠性的可靠性指数.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郑毅  郑苹 《应用科学学报》2014,32(4):427-433
在火炮身管弯曲度测量系统中,为了能从光靶图像中同时提取标定图案和激光光斑,提出了一种双阈值图像分割方法.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和最大模糊熵判据,把光靶图像中的像素灰度级分为黑、灰和亮3 个模糊子集,用于畸变校正的标定图案的像素灰度级隶属于黑模糊子集,用于测量的激光光斑的像素灰度级隶属于亮模糊子集.使用改进的模糊指数熵作为分类判据,提高了分类准确性. 通过遗传算法确定模糊熵参数的最优组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并且最大模糊熵判据仅含有4 个模糊熵参数,减小了搜索空间. 针对光靶图像进行了双阈值分割实验,并与最大类间方差双阈值法、模拟退火模糊熵法和使用未改进的模糊指数熵的遗传模糊熵法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自动而有效地选取双阈值,且分割效果优于其他3 种双阈值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中断的航迹进行准确的关联识别,形成统一的海上态势,提出了基于航迹预测和模糊隶属度评价的航迹关联识别方法。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进行航迹的双向推测,选取位置、航向、速度作为模糊因素集,采用岭型模糊隶属度函数计算预测的航迹点之间各模糊因素的隶属度并加权得到单时刻隶属度,构造加权函数计算综合隶属度,通过阈值门限判断两航迹是否关联。在仿真实验中,所提方法精确率大于90%,召回率大于80%,关联性能优于传统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方法的场景适应性,仿真了不同场景下的船舶航迹雷达监测数据,包括中断区间内船舶运动稳定场景、速度变化场景、航向变化场景等,船舶运动状态稳定时关联结果的召回率大于90%,中断区间内速度变化小于8 km/h时召回率大于84%,航向变化低于25°时召回率大于88%。该方法为解决非合作船舶交叉环境下的中断航迹关联识别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局部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多模型切换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多模型切换控制,将输入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一区域内设计局部T-S模型和控制器,这样在模糊规则数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模糊论域的变小从而提高了逼近精度,然后再通过多模型切换控制,实现对整体非线性系统的逼近与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k-可加模糊测度的变权多属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可加模糊测度具有很好的柔性,本文采用k-可加模糊测度对基于关联的变权多属性决策(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中属性和属性集的重要程度建模;依据模糊测度理论和属性间独立情形下的变权理论定义基于k-可加模糊测度的变权和状态变权的公理体系;依据Marichal熵理论讨论基于关联的变权MCDM问题的k-可加模糊测度的求解,依据模糊积分计算决策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以此对方案进行排序并选择最优方案;最后以某煤炭企业选择接替资源为例验证了理论和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