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固体通量理论和沉淀池内各层质量守恒,建立二沉池一维动态模型。利用vs对该模型进行编程,此模型能够模拟二沉池内不同时刻、不同深度污泥浓度以及最终出水及底流浓度,通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比较,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钝体绕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钝体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非交错网格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二维不可压N-S方程.计算结果表明,RNG k-ε湍流模型可以成功地模拟绕钝体的不稳定、非定常和剧烈分离流动。  相似文献   

3.
不同湍流模型比较模拟撞击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构造了计算撞击流流场分布的数值简化模型,并用有限容积法对间距为H的两个对置平板喷嘴间的湍流作用区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采用了三种湍流模型:标准的k-ε模型、RNG k-ε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 k-ε model)以及雷诺应力模型.数值模拟数据的有效性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由对环境温度下两对置喷嘴之间的撞击流试验的结果比较得到证实.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由于考虑了平均流动中的旋转及旋流流动情况,RNG k-ε模型在撞击流区域获得的结果要好于用标准k-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横流条件下垂直动量射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和易实现k-ε紊流模型对横向流动条件下垂直动量射流的混合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2个模型均较好地复演了横向流动条件下垂直动量射流的传播和混合过程.在时均特性方面,2个模型的模拟结果相近,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紊动特性方面,计算的紊动强度分布趋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易实现k-ε紊流模型的模拟结果要优于标准k-ε紊流模型,但2个模型都不足以从定量上描述横向射流的紊动特性.  相似文献   

5.
紊动浮射流中的普朗特数取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ε双方程模型研究存在浮力的传热流动问题时,数学模型中的参数-紊动普朗特数的取值大小对模拟计算的流速和温度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在已有实验推荐的取值范围的基础上,采用圆柱轴对称坐标系下的k-ε模型,研究了不同紊动普朗特数取值对数值模拟结果逼近真实值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到紊动普朗特数取值的变化对轴线流速的大小和分布影响很小,即数值模拟得到的轴线上的流速仍能很好的预报出实验或真实流速值;但对温度分布影响较大,且紊动普朗特数的取值越小,数值模拟出来的轴线上的温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得出了紊动普朗特数在大小不同雷诺数下的合理取值变化范围,其结论对采用数学模型研究各种复杂流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环境水力学方法推求污染带内的紊动扩散系数,代替标准k-ε紊流模型中的紊动扩散系数Г=vt/σt,试图克服k-ε紊流模型中紊动扩散系数假定为各向同性的缺陷.用两种方法确定的紊动扩散系数分别代入扩散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环境水力学方法所确定的紊动扩散系数更符合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7.
基于N-S方程和泥沙输运方程,采用k-ε模型和SGS涡黏性模型为紊流传输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模拟的结果同Mao的试验值吻合良好。对不同管径影响的冲淤情况和流动结构做进一步模拟分析,得到了局部冲刷公式。k-ε模型和SGS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k-ε模型对于剪切应力的预测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四斜叶桨搅拌槽内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在直径为0.5m的平底搅拌槽内,对单层、双层平行布置和双层交错布置等三种条件下直径为0.2m的四斜叶桨(PBT)的流场进行测量,并利用标准k-ε模型对相应的流动特性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流型下PBT叶片后方均存在单一的尾涡结构,其在径向方向的移动距离较轴向方向小。高湍流动能区与尾涡一起运动,实现能量自桨叶向搅拌槽内主体流动区的传递。模拟结果表明:标准k-ε模型对单层PBT搅拌槽内流场的预测与PIV实验吻合较好,而双层PBT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偏差较大,两层桨间径向速度被低估而轴向速度被高估是标准k-ε模型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但是标准k-ε模型计算得到的功率准数与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不同活性污泥中污泥质量浓度对沉降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污泥质量浓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采用100 mL量筒进行批沉降试验,分别研究了不膨胀污泥、丝状菌膨胀污泥和非丝状菌膨胀污泥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过低时,所有污泥都具有沉速快,泥水分界面模糊,沉后上清液浑浊的特性.当质量浓度升高时,沉速都会减慢,且泥水分界面分别因拥挤沉淀(不膨胀污泥)和交联分离(膨胀污泥)作用而变得清晰.当用污泥沉降比(SV)来表征沉降性时,不膨胀污泥对质量浓度变化敏感,而膨胀污泥则一直保持在90%以上.当用污泥容积指数(SVI)来表征沉降性时,对不膨胀污泥取沉降60 min的SVI可消除质量浓度的影响.对膨胀污泥需要设定一个特定质量浓度下的标准值,其他质量浓度下的SVI按照反比例关系换算到该质量浓度下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街道峡谷的水槽和风洞试验数据为依据,利用ANSYS 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街道峡谷内的流场(包括时均流动和紊流强度)及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标准k-ε紊流模型、RNG k-ε紊流模型和标准k-ω紊流模型均能基本正确地模拟街道峡谷内的流场和浓度场;紊流施密特数Sct对浓度值有明显的影响,街道峡谷内的浓度值随Sct的增加而变大,当Sct取1.3时,浓度值和试验值吻合最好;由于标准k-ω模型对流场的模拟结果相对最好,其模拟的浓度场也与试验值吻合最佳。街道峡谷内的浓度分布由时均流输运和紊流扩散共同决定,因此,合理的Sct数不能仅仅依据浓度值与试验值的吻合度来选取,而应首先保证流动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