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最大后验概率的逆半调改进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海红  曾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2):1340-1343,1357
针对Bayesian算法以误差分散核为先验、时空复杂度高的缺点,提出一种逆半调改进算法.首先根据误差分散半调图的噪声特性设计去噪预处理器,然后以预处理图像为初始值,依据最大后验概率准则,采用基于矩阵运算的迭代方法估计逆半调图像.所构造的逆半调算法与Bayesian算法相比,逆半调图像平滑且边缘清晰,时空复杂度大大降低.仿真结果表明:N×N维图像的空间复杂度由8N2降至81N,运行时间降为原来的15%左右;采用Floyd-Steinberg半调图,该算法的峰值信噪比(PSNR)与小波算法相当,采用Jar-vis半调图,PSNR值较小波算法提高了0.3~3 dB.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用于原色染料网目阶调印花中的新坐标色差评价方法.建立了新坐标色差评价的数学模型,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该方法能准确计算色相差和彩度差,从而保证了阶调印花质量.  相似文献   

3.
阶调印花中新坐标色差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用于原色染料网目阶调印花中的新坐标色差评价方法。建立了新坐标色差评价的数学模型, 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该方法能准确计算色相差和彩度差, 从而保证了阶调印花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晓虹  孔月萍 《科技资讯》2007,(10):224-225
本文在分析颜色空间的基础上,说明了颜色空间在彩色逆半调过程中的选择和对图像处理的作用。详细阐述了颜色空间的特征、颜色空间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颜色空间,并通过实验表明,选择利于颜色信息处理和利用的颜色空间,对逆半调结果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要素(亮度、色调和饱和度)空间方法缺乏视觉均匀色差思想的支持,而均匀色差空间方法又需要其他有效评价模型的补充,该文立足于图像的两个基本属性,即光特性(亮度、色调和饱和度)和结构特点,结合反映彩色空间特性的均匀色差空间模型以及空间向量分解模型,提出了均匀色差空间向量分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均匀色差空间向量分解模型较传统评价方法和单项模型更能够全面地评价彩色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HVS)的应用于液晶显示中半色调处理的客观评价方案.该评价体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通过选取改进的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对比度灵敏度函数(CSF)模型,分别计算出经6种常用半色调技术处理前后图像的加权信噪比,用Matlab对各种算法的处理效果进行模拟,结合主客观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对选择用于液晶显示的半色调处理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深入理解和改进半色调技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数字半调的两种方法———模板矩阵法和误差分散法,在对比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误差分散法的特点以及大幅面喷墨打印机对RIP软件的要求,阐述了用模板矩阵进行数字半调的方法.该方法以Bay-er有序抖动矩阵为基础生成基本模板矩阵序列,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Arnold变换的图像置乱技术,得到改进模板矩阵序列,以消除由该方法产生的规则图案纹理现象和渐变轮廓现象.经测试证明,这种数字半调方法具有半调速度快和半调图像失真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频电炉串联半桥逆变器调功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半桥串联逆变感应电炉的工作特点,利用二阶电路的零输入状态特性分析了负载电路的电压特性及换相控制角与调功电压的关系,分析仿真得出了串联逆变电路的工作特性和W工作波形.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误差扩散方法中的图像细节轮廓损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VS模型及边缘检测的像素点误差扩散半色调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处理,提取图像的边缘点信息,然后采用基于HVS模型误差扩散系数对图像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处理过程中对于边缘点不进行误差叠加,以保留图像边缘信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更好的减少图像细节损失,保留图像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基于查找表的逆半调方法生成的连续调图像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查找表和基于高斯滤波相融合的逆半调方法。首先,对于查找表中空值项拟合不够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超限学习机的空值项拟合模型;其次,针对最优模板的选择问题,结合粒子群优化方法寻求最优模板,优化时考虑了图像像素与其邻域像素的相关性,使求得的最优模板不仅有相对位置关系,而且也加入了相对顺序;最后,为解决基于查找表方法生成的连续调图像在平缓部分存在噪声的问题,将改进的基于查找表的和基于高斯滤波的逆半调结果相融合,实现了彩色图像的逆半调。实验结果表明,最终的逆半调图像不仅在图像的边缘部分具有较好的细节,而且在图像的平缓区域具有较好的平滑特性。  相似文献   

11.
引入了预李-Yamaguti着色代数的概念,给出了李-Yamaguti着色代数的关于表示空间的着色O-算子,讨论其与预李-Yamaguti着色代数的关系,证明了一个预李-Yamaguti着色代数可以得到一个李-Yamaguti着色代数和一个它自身上的表示。  相似文献   

12.
彩色图像颜色量化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对一幅彩色图像的颜色进行量化优化处理,选用有限种类有代表性的颜色,效果相对较佳地再现该图像是彩色图像处理中的重要问题,在分析比较了现有几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变球法”实践表明,该法可获得高的显示质量并具有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人眼的生物特性,提取巩膜区域作为参考白进行色彩平衡.在YCbCr色彩空间采用高斯肤色模型,并利用自适应阈值进行肤色分割,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彩色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的原理。方法以及光源种类对白平衡调整的影响,并说明色温滤色片的选择方法和特殊情况下的白平衡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一种与CIEDE2000相关的彩色图像视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照明委员会公布的最新色差公式CIEDE2000是目前最好的色差公式.为了考察CIEDE2000色差公式与图像视觉主观感受的关系,作者建立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从而在运用XYZ色度图解决彩色图像三要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两个彩色信号间的CIEDE2000色差计算通用程序,从大量的实验结果中给出了一系列的色调差、饱和度差和亮度差彩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CIEDE2000色差公式与人眼视觉感受基本吻合,为建立基于CIEDE2000的彩色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计算机制彩色全息颜色再现的质量,对彩色全息的颜色传递、变换以及产生的色差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鉴于计算彩色全息所用的目标物体彩色信息都来自标准制式的摄像系统,与彩色全息必须采用的光谱色三原色不一致,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再现色差,选取与标准制式相匹配的显示器三原色的主波长作为计算彩色全息的三原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算彩色全息图RGB颜色系统与CIE1931-XYZ系统之间的三原色转换关系,并对全息再现像的颜色误差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YIQ颜色空间的自适应肤色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YIQ颜色空间,通过选择多种拍摄环境、光照条件的训练样本图像,统计其中肤色像素点和非肤色像素点中颜色分量I的分布概率,构建皮肤颜色分布模型,并利用贝叶斯规则构造肤色分类器.同时,计算测试图像准肤色区域的平均亮度,作为自适应阈值进行肤色判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不同亮度图像和不同肤色类型都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均匀颜色空间的色彩量化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将彩色图像重新量化为仅有几种颜色的色彩量化问题.将RGB非均匀颜色空间变换到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并根据图像在L*a*b*颜色空间中的a*,b*取值范围来自动选取最初始的聚类中心,再通过K均值动态聚类算法和最近临准则得到最终的量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量化效果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岩石颜色描述特点,阐述颜色测量的基本原理、相关色度学内容及石油地质岩石颜色标准。以TCS230颜色传感器为基础,选用C照明体提供标准照明光源,及CY7C68013A为主控芯片的单片机设计控制器系统;采用漫反射积分球为几何观测条件,进行光电积分式测量和光电信号转换获取颜色信息;对RGB色彩空间与孟塞尔颜色系统进行转换后,将色样投影到RGB色彩空间上得到近似均匀划分的mRGB色彩空间;最终得到按照石油地质岩石颜色标准输出的颜色定量测量系统。实现了岩石颜色从定性到半定量分析,精确的颜色描述可以反映主要矿物类型和沉积环境,对野外地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空间变化(SV)的灰值形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序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彩色图像模型空间上的导出序及与之相关的极大和极小运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SV的彩色形态算子的框架理论,对SV彩色形态腐蚀、膨胀、开、闭算子的基本形式和形态学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序函数的SV彩色形态算子,保留了SV灰值形态算子的大多数性质,为多值形态学框架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