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电子仪表工业的不断发展,形形色色的干电池也随之产生,目前日本生产的干电池有六种,即锰干电池、碱性锰干电池、水银电池、银电池、锂电池和镍铬干电池。现介绍其中几种干电池的构成材料及含量,供参考。一、锰干电池本干电池可用于收音机、录音机、电动玩具等方面。其构成材料及型号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把基尔霍夫方程组运用于电位差计测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理论推导之中,得出了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推导,得出两并联电源的电压公式,以此解决了学生提出的"两节干电池串联再和一节干电池并联后电压为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废弃物的再利用。以废干电池为例,欧洲,丹麦、瑞士、西德、法国、日本等国收集各种干电池,从中回收汞、银、锌、镍和铬等。现将日本的废干电池处理、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就板式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设计及精确测量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用电位差计测干电池的内阻时,关键在于变换电阻的取值,其取值与电流的标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1868年 Leclanche'的(一)zn/NH_4Cl Zncl/MnO_2 C~( )干电池问世,迄今一百余年,虽然已有不少电池新系列出现,但锌——锰干电池的产量仍居优势;据报导,1974年全世界一次电池总产量为100亿个以上,锌——锰干电池约占90%,消耗的二氧化锰达56万吨〔1〕,但二氧化锰的有效利用率仍不理想,因此,关于二氧化锰的电化学特性是干电池发展历史上引人注意的一个课题,从事化学电源研究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7.
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程度对其补强性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工业生产中用光学显微镜获得的胶料图像仅能判别炭黑粉团的聚集程度,表征混炼工艺是否合格。探究不同炭黑在橡胶中的微观分散程度,有助于从纳米尺度搞清楚炭黑分散程度对炭黑补强性能的贡献。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获取硫化胶片截面的微观相图,表征出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程度,从分散程度角度解释了不同粒径和结构炭黑的补强性和耐磨性的差异。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五种炭黑为原料,定量表征炭黑聚集体在天然橡胶中的分散程度,统计评价分析炭黑在橡胶中的聚集体尺寸分布和间距分布。结果发现:(1)炭黑原生粒径越小其炭黑微观分散程度越好;(2)N115粒径最小,在胶料中分布最均匀导致其补强性能最佳,但是粒径太小混炼困难;(3)N300系列炭黑在橡胶中,结构程度对炭黑微观分散程度的影响较小,但随着结构的增高,其补强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国内外常见的几种废干电池处理技术回收工艺的不足,提出了剪切破碎—真空氯化焙烧—玻璃固化处理干电池新工艺。经对氯化焙烧产物的玻璃固化块做浸出实验,发现剩余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可以达到国际规定的排放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焙烧 玻璃固化法处理锌锰废电池,具有流程短、耗费低、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可将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炭黑N660、N110复配制备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等表征方法对不同互配比的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互配比的炭黑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耐切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双尺度炭黑复配可降低炭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明显改善炭黑在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实际分布粒径,提高炭黑的分散性。橡胶复合材料的动态损耗可能是橡胶分子链之间的摩擦损耗、橡胶和炭黑的界面摩擦损耗、炭黑粒子之间的摩擦损耗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炭黑N110和N660互配比为40:10时,试样良好的实际粒子分散性和较高的结合胶含量使其具有最小的动态损耗因子,同时表现出最好的耐切割性能。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们通常把干电池的内阻看成是一个恒量,但通过实验证明它是随电流大小而变化的量,所以过去测量干电池内阻的方法必须进行改进。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其结果比较精确,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竹材热分解得到的竹炭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其良好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竹炭性能和应用的研究报道,着重介绍了竹炭的吸附性能,电、磁性能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状况,如吸附大气和水环境中的无机、有机污染物;以竹炭为原料生产电磁屏蔽材料、静电屏蔽材料和电热材料,同时,可通过重整孔结构和修饰孔表面等方法来提高竹炭的吸附能力。另外,竹炭的多孔性能使不同材料负载其上成为可能,由此可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使得竹炭基复合材料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本文还涉及竹炭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及再生研究、改性竹炭等内容,并指出今后竹炭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Plectania YM421黑色素发酵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Plectania YM421黑色素产生的分批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Logistic方程和Lued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Plectania YM421菌体生长、黑色素产生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模型反映了该菌株产生黑色素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模型值与实验值数据拟合性较好,该动力学模型对指导Plectania YM421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生物质还原剂用于生产金属化铁的可行性,针对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从金属化率、抗压强度和体积收缩率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竹炭、木炭、秸秆纤维等3种生物质还原剂以及传统还原剂煤粉对含碳球团还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能够替代传统还原剂用于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与传统还原剂相比,生物质还原剂在含碳球团金属化率方面的影响较小,但不同生物质对含碳球团强度和体积收缩率等方面的影响较大。秸秆纤维含碳球团的强度相对较高,但竹炭和木炭含碳球团的强度较低,需在较高温度下(1 300℃)焙烧才能达到后续生产要求;使用竹炭作还原剂的球团前期膨胀较其他还原剂更为严重,直接导致其高温区体积收缩率较小,从而影响含碳球团的强度和热量传递,需与其他还原剂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从石油焦的掺配使用、石油焦的煅烧、沥青熔化、配料成型、焙烧工艺的控制等方面,论述了阳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并得出严格控制煅后料中的Na、Ca的含量,适当提高煅烧温度,加入适量的残极、优质的沥青和球磨粉,提高干混温度是提高阳极炭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将杨树叶生物质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风沙土中, 研究杨树叶生物质炭对风沙土中氮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传统施肥模式及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相比, 制备的生物质炭可增加风沙土铵态氮、 硝态氮、 速效氮和全氮的质量比; 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质量比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成正比; 当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 与土壤充分混合,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的质量比分别为36.43 mg/kg,35.02 mg/kg,5.76 g/kg, 传统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速效氮在添加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为0.5%时,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为79.52 mg/kg.  相似文献   

16.
将杨树叶生物质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风沙土中, 研究杨树叶生物质炭对风沙土中氮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传统施肥模式及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相比, 制备的生物质炭可增加风沙土铵态氮、 硝态氮、 速效氮和全氮的质量比; 在玉米的生长周期内,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质量比与生物质炭的添加量成正比; 当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 与土壤充分混合, 铵态氮、 硝态氮和全氮的质量比分别为36.43 mg/kg,35.02 mg/kg,5.76 g/kg, 传统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速效氮在添加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为0.5%时,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的质量比最高, 为79.52 mg/kg.  相似文献   

17.
用炭粒吞噬法测定RES(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检测血清中溶血素含量,以检测依赖IL-1、IL-2细胞的增殖测定IL-1、IL-2.结果表明益气解毒颗粒能明显提高RES吞噬能力和溶血素抗体生成能力、促进IL-1、IL-2的诱生,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斑马鱼模型,通过表型观察、色素面积计算、酪氨酸酶活性测定三方面参数来评价Vc和异Vc-Na的抑制黑色素活性。首先利用已知的具有抑制黑色素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熊果苷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获得预期结果后,再开展Vc和异Vc-Na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Vc水溶液在非致死的浓度范围内(0.01~5 mmol/L),对斑马鱼黑色素的形成未见明显影响,较高浓度的异Vc-Na水溶液能够显著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的形成(p≤0.05),而高浓度的异Vc-Na水溶液(≥0.3 mol/L)容易导致斑马鱼的形态学畸形。  相似文献   

19.
采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7%、34%和68%的硝酸溶液对竹炭进行8 h的表面改性处理,测定了改性前后竹炭的碘值、灰分和水分含量。结果表明:3种改性条件下竹炭的碘值和灰分含量均比改性之前有小幅度下降,而水分含量则比改性之前有明显上升,其中,以68%硝酸改性的竹炭其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最大。使用Boehm滴定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硝酸改性前后的竹炭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发现硝酸改性后的竹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表明,硝酸改性后竹炭的比表面积显著下降,平均孔径显著增大;SEM-EDS分析表明硝酸改性后竹炭的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同时含碳量降低,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TG-DSC分析结果同样表明硝酸改性后的竹炭表面有大量水分子和表面官能团生成,进而造成失重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氮磷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氮磷吸附特性,将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和秸秆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土壤中,研究了秸秆还田后对土壤氮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秸秆添加土壤对铵态氮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均为秸秆炭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对磷酸根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均为秸秆炭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对磷酸根负吸附。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的描述铵态氮和磷酸根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吸附动力学都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