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很多舞蹈专业的学生在跣民族民间舞时感觉自己很难掌握民间舞的动律和风格,总觉得跳得不够完美.如何跳好民族民间舞,本文从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征和音乐节奏特征、注重"呼吸"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姜磊 《当代地方科技》2010,(15):166-166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审美风格,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然而,在当今世界,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断受到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而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威胁。本文从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角度提出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舞蹈之所以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它的形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都会在舞蹈中得到遗存,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形式。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背景,积淀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传说。要发掘民族民间舞蹈价值的方法,应首先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层面。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心理层面。而这些方法也是需要整理的。弘扬民族民间舞蹈事业,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挖掘各种民族的舞文化,才能使其细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存在积极的意义,对于发扬民族舞蹈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现代文化的角度,给予民族民间舞蹈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加以浅议,希望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湘西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资源非常丰富,舞蹈爱好者们进行大量重复性的采风费时费力;因此,本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与构建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这将有助于实现其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信息有效的保存、检索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院派"占据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主流。本文认为,"学院派"的成功既是对民族声乐的良好传承,促进了民族声乐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院派"在声乐教育中的压倒性优势。"学院派"不能代表民族声乐,中国的民族声乐贵在其多样性,以及多样性之下各种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在声乐教育中尤其不能只注重"学院派"民族声乐的培养而忽略对其它民族民间声乐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从诞生之初,便有着反映新文化建设的本质诉求,社会主义与民族文化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的“言说”情境。现代性的不断推进坐实了舞蹈教育的“名实”之变。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改变了其原有的师承关系,进入了“群体化教育”的进程中,并逐步向着精英化教育转变;其次,进入教育进程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所关注的重点也发生偏移,从其神圣化的仪式视界向着世俗时空转变,由此逐步构建起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民间舞蹈地域特性鲜明,洋溢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和令人神往的艺术感染力。西部民族众多,拥有最为丰厚的舞蹈资源,呈现差异与多样的风格状况,舞蹈语汇极为丰富;西部民族舞蹈保持了原生态面貌,集戏曲、杂技、武术、说唱和歌唱等于一身,是一个民族所有娱乐形式的综合表现;全民参与使西部民族舞蹈场面宏阔,气氛热烈,身体语言的能量在瞬间聚集、释放,人们在刹那间融为一体。这样三个方面的特性是把握和理解西部民族舞蹈文化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国舞蹈事业飞速发展。从舞蹈理论研究到舞蹈艺术表演实践以及舞蹈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此外,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交融及外来的舞蹈在国内受到广大舞蹈爱好者的关注,细分析这些发展和变化都与传媒的发展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学东 《科技信息》2007,(6):224-224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她灿烂悠久的文化艺术——民族民间舞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具有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理想愿望和生活方式中,产生了情感和优美的舞姿。可以说随着人类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舞蹈”就诞生了,但作为一门艺术,它比起其它姐妹艺术来,则显得年轻些。舞蹈事业发展至今,历史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如果不承认民族民间舞蹈美的普遍旋律,舞蹈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以,只有努力探索民族民间舞蹈的规律性,才能使舞蹈形成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汉族民间舞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族民间舞蹈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它起源于农业劳动,内容题材十分广泛,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今,汉族民间舞蹈已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2.
民俗舞蹈是指传统民间风俗舞蹈,是因民族意识而形成的现象.社区舞蹈是指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迎合社区生活的文化现象.双方文化的现实差异与如何弥合的问题是“文化嫁接”提出的前提,此前提期许农村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社会群体结构方面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嫁接实施,经由第三方舞蹈院校机构的参与生成,使民俗舞蹈能够进入城市社区以促成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有效建立.鼓子秧歌舞蹈经由专业人士的改造而在社区广为流传,是个成功的嫁接例子.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规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民间舞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积淀着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一种民间舞都因流传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文章分别对广场民间舞、课堂民间舞及舞台民间舞三个领域中风格与规格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这三者的逻辑递进关系进程中,把握和衡量规格的标准是风格,有了风格,自然有了规格,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格”即“规格”。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高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囿于学科起点的迟缓性、学科地位的"民间"性、学科内容的"草根"性,长期得不到"合法"身份而处于"边缘"地位,其学科特色被遮蔽,学科发展受阻碍。将民间文学从"边缘"学科建设成"特色"学科,有四项可行举措:一是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民间文学课程,大力促进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二是确立民间文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以充分彰显其功能和价值;三是充分利用民间文学的"民间"特色,建立田野调查研究基地,发挥民间文学的实践效应;四是加强民间文学的理论研究,以理论特色促进并提升其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有关民间舞教学音乐的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编辑技术,并以sound forge软件为例,简要介绍如何剪接编辑民间舞蹈教学音乐,为广大舞蹈教师和爱好者提供制作数字音乐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有关民间舞教学音乐的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编辑技术,并以sound forge软件为例,简要介绍如何剪接编辑民间舞蹈教学音乐,为广大舞蹈教师和爱好者提供制作数字音乐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如今花鼓灯研究学者们对于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鼓灯艺术已有较为密集的研究,然而对花鼓灯舞蹈服饰的研究却常常一笔带过,其通过具象的外化形式深刻体现了沿淮民间的审美心理倾向,同时也强化了花鼓灯舞蹈突出的风格特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试图使用艺术符号学象征理论对花鼓灯服饰中的戏曲元素进行解释;采用"通过仪式"理论对女角服装中的盛装风格所表达的人生着重符号进行解释;利用功能理论对民俗装饰心理进行解释;运用文化变迁理论对花鼓灯服饰流变进行解释。并首次提出了现代花鼓灯舞蹈服饰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以期填补此类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8.
歌舞是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劳动、婚丧祭祀、恋爱求偶、节日盛会都要用歌舞进行表达,舞蹈元素丰富多彩。作为文山州唯一一所高校,文山学院有责任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歌舞传承发展下去,通过文山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开发,使民族舞蹈的原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以凸显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民间体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健身休闲功能和绿色人文的先天特点。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浪潮中,与竞技体育相比,民间体育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流失及文化边缘化现象。为传承和发展民间体育项目,弘扬我国传统民间体育文化,提出通过节庆旅游的型式结合民间体育自身的特点,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行系统规划、开发和营销,成为节庆旅游吸引物,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为民间体育的发展注入资金和活力,从而使节庆旅游和民间体育完美结合,达到双赢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对夏威夷民间体育项目草裙舞的节庆旅游发展及营销模式的研究,总结了其对我国民间体育发展的启示,实证了节庆旅游导向型民间体育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