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人工草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展人工草地经济的生态原则、人工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措施等问题,从而用于指导人工草地的建设与利用,保证人工草地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及其优化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被及利用现状的分析,定性阐述了碱化草地恶性生态循环的内,外因素,提出了羊草草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措施与各种有效途径,建立了羊草草地良性生态循环的优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王杰(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欧阳熙教授等编著的《中国牧区草地家畜生态》,于1997年9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全文20万字。分别为中国牧区草地家畜生态概论、草地生态因子及其对家畜的影响、牧区家畜生态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  相似文献   

4.
草地作为一个生态资源类型,其管理目标一是维持草地健康存在,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二是为生产家畜,满足人类物质财富需要。由于草地这一生态资源类型的脆弱性以及人们在利用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满足人类生存而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管理目标,致使目前很多地区日渐显现草地生态危机,并有日趋严重之势。认识现状,提高意识,着眼未来,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草地生态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中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统筹云南草地贪夜蛾区域防控对于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者提出并阐述了云南草地贪夜蛾区域生态防控思想,将云南草地贪夜蛾发生地划分为七大发生区,以边境防控、虫源地防控和通道防控作为典型案例,探讨了区域生态防控对策.研究将为制定云南草地贪夜蛾科学防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西藏班戈县草地退化数据,并结合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班戈县草地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班戈县草地退化数量和退化程度引起了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从1990到2009年,生态承载力减少了8.39万hm2.从动态变化看,1990年到2000年,草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2000年到2009年,草地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陈建斌 《甘孜科技》2005,26(1):16-18
生态保护是当今世界关注的话题。保护好生态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我州近几年来由于天然林的采伐造成了极大的水土流失。加之草原的过度放牧,掠夺式经营,致使草地沙化,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和牲畜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吹响了西部地区生态保护的号角,如何加强生态保护。构筑长江中上游生态保护屏障,本文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谨慎评价围栏在我国草地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围栏诱发的生态负面后果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草地围栏具有生产、生态和标志产权等多重功能。在生态功能外,草地围栏更直接支撑了当前草地承包使用权制度,促进草地使用权的交易流转,进而实现草地的抗灾救济等社会保障功能。因此,在草地产权制度尚未发生重大转变之前,不宜全面废除围栏。当前需要对现有围栏进行生态优化,并探索替代围栏的新型草地治理模式。待条件全面成熟后,方可进行根本性的围栏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9.
应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理论,对川西北草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该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分失调、流程不畅、利用层次单一、系统封闭保守和经营意识不强等问题,建立高效、优质、高产的川西北草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必须调整组分、疏通流程、挖掘各生产层次潜力、强化外延特性,同时还必须加强该地区智力、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技术,发展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我市特区拥有天然草地地3253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0%,占全市天然草地总面积的63%,是我国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生态天南地北的恶化,特区天然草地沙化退货严重,草地生产力下降,畜草矛盾日益突出,加之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摹建设滞后。  相似文献   

11.
尹闯  林中衍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7(2):137-140,144
由于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扩大,自然灾害多,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这些日益突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广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适合广西地区现实需要的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目前,虽然广西在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补偿的标准和形式单一,补...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实际考察,对1994年商洛地区发生的大面积暴雨泥石流的类型、分布、形成条件,以及典型泥石流的流速和流量进行了计算。认为泥石流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只有恢复生态环境,加强防治措施,才能减轻泥石流灾害损失,促进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的各类灾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灾害学的观点入手,分析了中国森林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森林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2001~2010年、2011~2030年、2031~205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5%、24%、26%的要求,提出了抗灾防灾的对策,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浅析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目前有关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辨析,回顾了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研究的历程及其存在的争论,介绍了目前主要采用的两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即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生态系统,指出生态系统健康要以流域作为评价单元.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流域近百年生态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鄱阳湖流域经过近百年的经济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灾害频繁,主要有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等类型,并且有相互关联性,潜在性和积累性的特点,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处理好与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的关系,目前要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湖区洪灾的综合治理,而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始终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浪护堤、救生保安,对于防洪抗洪具有重要意义。有“洪水走廊”这称的江苏省水患频繁,应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建设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资源保护、增加科技投入建设防洪减灾生态保安体系。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城市地貌演变与生态持续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坡  孔繁雯 《贵州科学》1999,17(2):127-131
人类活动已成为城市地貌及生态环境的演变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岩溶地区城市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岩溶城市地貌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气侯系统、水文系统及地质灾害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保持城市生态持续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分别计算彭阳县1983—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1999—2005年的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得到了彭阳县近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表明,在1983—2008年中,彭阳县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处于增长趋势,由1983年的0.504 7hm2增加到2008年的2.796 7hm2,增加了5.54倍,草地、化石能源和耕地是生态足迹的主要供给部分;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9年的1.196 2hm2降低到2005年的0.900 5hm2,耕地、林地和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供给部分.2001年是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折点,此前彭阳县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大于0,其发展是可持续的,而此后可持续发展指标小于0,其发展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即彭阳县从此出现了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人类学的整体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生态场是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范畴,它的逻辑结构与历史结构的统一展开,构成生态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它走向审美生态场,洞开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新境。  相似文献   

20.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运用国际上流行的生态足迹模型对2001年辽宁省及其14个城市的生态负荷与生态容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结构、布局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除锦州外,其他城市的生态负荷均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产生生态赤字,全省人均生态赤字为1.31 hm2;生态足迹赤字表明辽宁对生态生产性土地消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区域发展模式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化石能源消费是生态负荷的主要来源,全省该项足迹为1.63 hm2·cap-1,占总足迹的67.3%;上述生态赤字较高的5市的化石能源足迹比例也比较大,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