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子交换法吸附分离发酵液中的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9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费氏丙酸杆菌发酵液中丙酸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ZGA330对含有12.6g/L丙酸的发酵液丙酸的静态吸附量最大,吸附量为44.9mg/g;动态吸附过程中对发酵液中主要营养成分糖、氨基酸吸附很少,而对丙酸吸附量高达205.5mg/g。成功地通过树脂吸附将发酵系统中的丙酸分离出去,实现了维生素B12的高密度发酵,维生素B12的产量由9.1mg/L提高到13.1mg/L,增加了0.44倍。研究结果为丙酸的发酵与吸附分离耦合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丙酸吸附分离后的发酵液继续进行维生素B12发酵生产可以解除丙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维生素B12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YIM30997发酵特性及其活性组分提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YIM30997是从云南省滇西北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抗白粉病类抗生素产生菌.经发酵试验,通气量和发酵时间长短密切相关.经多种树脂吸附实验,AB-8吸附树脂具有较好吸附特性,可用于活性组分的提取和纯化.  相似文献   

3.
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育亨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育亨宾(Yohimbine)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大孔吸附树脂,研究其吸附和解吸条件,并考察所选定树脂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将云南萝芙木根粉浸提液蒸去乙醇,并用2 mol/l HCl调pH=3后进行吸附,所选用的H-2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育亨宾的吸附率可达到98%.然后用98%甲醇(pH=1)进行解吸,解吸率达85%.通过H-20型树脂的吸附和解吸,育亨宾的纯度可提高近20倍.  相似文献   

4.
杆菌肽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开展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研究提高杆菌肽产量十分必要。使用紫外线诱变技术选育淀粉酶分泌能力增强菌种,以加快杆菌肽积累速率。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筛选吸附杆菌肽的树脂。借助发酵吸附分离耦合试验以解除产物反馈抑制,并考察树脂加入时间对杆菌肽产量的影响。选育得到的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Y8226A发酵周期明显缩短。借助发酵吸附分离耦合策略,发酵开始30 h后在50 m L发酵液加入D152树脂1.0 g,最终杆菌肽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7.40%。通过紫外线诱变选育得到杆菌肽高效生产菌种,使用D152树脂开展发酵吸附分离耦合试验可显著提高杆菌肽产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行合成的阴离子树脂D02直接吸附发酵液中的2-酮基-L-古龙酸,并研究了其吸附的静态与动态过程.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发现2种模型相关性都很好.测定了不同流速、温度、浓度以及pH条件下古龙酸在合成树脂柱中的穿透曲线,当上柱液pH为1.5、质量浓度为10g/L、吸附温度为309 K、流速为0.35 mL/min时,每g湿树脂的动态附容量为133 mg.同时测定了不同洗脱剂、洗脱流速条件下的洗脱曲线.每g湿树脂的动态吸附容量达到了133 mg,当温度为283 K、洗脱荆为10% H2SO4-CH3OH、流速为0.2 mL/min时,洗脱收率可达65.3%.  相似文献   

6.
大孔树脂对丹参酮ⅡA的静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7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对丹参酮ⅡA的静态吸附解吸效果;探讨了吸附过程中树脂在25℃的等温吸附过程与吸附动力学曲线,并应用Langmuir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非极性的HPD-100树脂对丹参酮ⅡA的吸附解吸效果较好,其吸附率为72.24%,解吸率为69.31%,吸附量达15mg/g干树脂左右。该树脂是吸附解吸丹参酮ⅡA的较理想树脂。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p H值、时间及络合剂EDTA影响下,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氯化钪溶液的深度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 H=2、接触时间3h左右时树脂对Sc3+,Al3+,Fe3+的吸附情况较好,对Zr4+,Si4+,Ti4+吸附性能差,能直接实现Sc3+与Zr4+,Si4+,Ti4+的分离;添加抗坏血酸将溶液中Fe3+还原成Fe2+并添加络合剂EDTA络合Sc3+后,树脂吸附Fe2+与Al3+而不吸附Sc3+.经两段离子交换法,氯化钪溶液中Fe,Ti,Al,Ca,Zr,Si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3%,100%,99.80%,98.22%,99.63%,100%.  相似文献   

8.
聚苯乙烯基多孔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庚烷为致孔剂,明胶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型聚苯乙烯基多孔吸附树脂颗粒.通过在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聚合体系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甲酯等极性单体,调整吸附树脂的结构与极性.以亚甲基蓝为吸附模型分子,探讨了其溶液浓度、溶液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主要取决于树脂的孔径大小,只有当树脂孔径合适时其比表面积才会对吸附起主要作用;当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或丙烯酸甲酯为5%时,得到的树脂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平衡等温线符合Freund lich方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4种树脂分离纯化海藻中甜菜碱的性能,对吸附液pH值和解吸液氨浓度做了系统考察,在优化条件下获得了动态吸附和解吸附曲线.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显著优于大孔吸附树脂;732阳离子树脂在pH=3.0、解吸剂为5%的氨水时吸附、解吸附效果最好;动态吸附下,732树脂对甜菜碱的吸附率为94.77%,每克树脂单位吸附量高于38 mg,浸膏中甜菜碱含量为3.18%;利用阴阳离子树脂(717+732)一次串联吸附和解吸附的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其中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去除甜菜碱吸附液中的部分杂质,解吸附浸膏中甜菜碱含量可显著提高至7.95%.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咖啡主产于云南,云南咖啡在花果风味及甜香风味方面有所欠缺,发酵是影响咖啡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酿酒酵母在低温厌氧条件下发酵咖啡鲜果,添加香草、肉桂、热带水果、蜂蜜等原料为基底共同发酵,最终对发酵咖啡豆进行理化、香气成分分析及主观评价,探究发酵对咖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香草、肉桂、苹果、甜橙、香蕉、蜂蜜发酵的咖啡与无添加的对照组咖啡相比,灰分和脂肪含量无差异(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底物的添加对最终咖啡豆中多糖、还原糖、总蛋白质、多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发酵咖啡生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定性出36种化合物,9种酯、6种酮、8种醛、6种醇、5种烯萜、1种呋喃、1种酸类,其中酮、醛、醇、酯类共占挥发性成分的60%以上。结合感观评价结果,香草、肉桂、热带水果与咖啡发酵可赋予咖啡水果香气,提升咖啡花果香特质,其中香料组、甜橙组达精品咖啡标准,香蕉组香气较为突出,蜂蜜组在香气方面未有突出特点,且酸度过高对甜度提升不足。研究为进一步改善云南咖啡花果甜香特质,提升咖啡风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将NKA-9树脂装柱处理后,应用重度黄疸性疾病新生儿患者的换血血浆分别在静态和灌流状态下进行吸附,分别测定不同时间、不同胆红素浓度下的吸附率.并以吸附柱直径、灌流速度、温度三因素设计三水平正交实验,探索较佳的吸附条件.再测定灌流过程中血浆有效成分的变化量,并做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NKA-9树脂对胆红素在静态和灌流状态下的吸附率分别在36%~45%和70%~90%之间.较佳吸附时间为40 min、吸附柱直径与体积比为0.20 cm-2、灌流速度为100.56 cm/h、温度25℃.在较佳吸附条件下NKA-9树脂对血浆中胆红素的最大吸附率接近95%.实验证明NKA-9树脂对血浆中胆红素的吸附率较高,且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临床血液灌流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性疾病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树脂在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中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矿化垃圾反应床生物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吸附树脂对COD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反应床出水COD浓度为236.77 mg/L的条件下,四种吸附树脂包括AG - MP - 1,XAD - 8,XAD - 4和NDA - 150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9.8%、25.5%、55.2%、和69.0%.吸附效果最好的NDA - 150树脂,在20 h可使尾水COD浓度小于100 mg/L.不同温度对NDA-150树脂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树脂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主要是扩散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含有楸灵素的楸树内生真菌FSN002发酵液为原料, 采用静态实验法考察树脂对楸灵素的吸附过程, 建立树脂吸附动力学模型, 并通过模型分析定量研究各种树脂对楸灵素吸附与洗脱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树脂对楸灵素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其中反相树脂对楸灵素的最大吸附能力平均为39.39 mg/mL, 是离子交换树脂的1.38倍; 反相树脂吸附的楸灵素不易洗脱, 平均洗脱收率为12.2%, 离子交换树脂的平均洗脱收率为46.6%, 其中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的楸灵素洗脱收率最高达83.0%, 吸附速率较快, 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8-羟基喹啉螯合树脂(PS-HQ)在HAc-NaAc体系中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Pb2 的最佳pH=4.0,吸附容量4.56 mg/g树脂.表观速率常数k288=1.52×10-4s-1,一次吸脱回收率达94.9%.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有机污染物甲基蓝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两种大孔树脂对其吸附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树脂添加量0.2 g,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 min,平均吸附量为0.055 74 mg/g;X-5型大孔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大孔树脂添加量0.2 g,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5 min,平均吸附量为0.059 04 mg/g.建议选用X-5型大孔树脂吸附去除饮用水中的甲基蓝.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KA和胺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8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吸附对甲苯胺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NDA-8树脂表面叔氨基与对甲苯胺之间的氢键作用可有效强化吸附能力,在平衡浓度均为5 mmol/L的情况下,其吸附容量达到NKA的1.5~1.6倍.对甲苯胺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树脂的表面化学性质是影响树脂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对甲苯胺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溶液中无机盐的存在对树脂吸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以苯乙酮为模式底物,利用筛选的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YS6-2为手性催化剂,不对称还原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1-苯基乙醇.结果表明: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极高,合成的产物以(S)-型为主,其对映体过量值达99.0 %. 在设立的水相系统中,酵母细胞在发酵培养36 h、转化反应36 h、pH 6.6、温度34 ℃、2 %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的优化条件下,0.12 g/mL菌体(湿重)催化还原70 mmol/L苯乙酮的转化率达49.1 %. 同时,向反应体系中添加1 g D-101吸附树脂,因其控制水相中与细胞接触的底物浓度并进行产物的原位吸附,底物的转化率提高到75.5 %.  相似文献   

18.
CCCS与ECCS树脂对Au(Ⅲ)吸附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以环硫氯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合成交联壳聚糖树脂,测定其对Au(Ⅲ)的静态吸附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全面考察了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CCCS)树脂和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ECCS)树脂吸附Au(Ⅲ)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比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所能适应的pH值、温度、初始离子浓度等条件范围更广,且在同样吸附条件下,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比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有更优良的吸附性能.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对Au(Ⅲ)的吸附量可达296.67μg/mg,吸附率可达98.1%.  相似文献   

19.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利用乳清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 succinogene)NJ113利用乳清作为C源厌氧发酵对菌体生长和产丁二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succinogenes NJ113能够充分利用乳糖进行发酵合成丁二酸.当乳清质量浓度为70g/L(以乳糖计)时,丁二酸质量浓度最高达48.44g/L.以乳清为发酵底物,当酵母膏添加量为6g/L时,丁二酸产量达到48.47g/L,与酵母膏添加量为10g/L时的丁二酸产量基本相当.以干酪乳清作为C源进行发酵制备丁二酸,与葡萄糖发酵结果相比,丁二酸产量为47.5g/L,质量收率为67.9%,比葡萄糖发酵低9.6%,同时副产物乙酸较多,丁二酸与乙酸的质量比值较低.  相似文献   

20.
竹叶中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竹叶中黄酮的乙醇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对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30倍体积80%的乙醇水溶液在80℃水浴中浸提3 h为最佳,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AB-8树脂为纯化的最适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