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餐厨垃圾产量逐年增加,亟需寻求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处理技术及产品,用以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餐厨垃圾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自主创新产品阿姆斯微生物菌剂对餐厨垃圾的降解效果及产出物可用性,结果表明,阿姆斯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升温快速,高温维持时间长,腐熟时间较短,腐熟彻底。餐厨垃圾减量率高,产出物有机质等含量高,对种子无毒,适合作为生物有机肥应用于农业生产上,是一种高效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2.
利用环境有益微生物服务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8年多的努力,成功地研制出了具有多重功效的农用光合细菌菌剂--艾格里R微生物肥,于2001年获得农业部微生物肥料临时登记,同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于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1999,(2):44-45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成果是与化学农药的研制、生产及杀虫原理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是根据生物种间"相生相克"原理及生态平衡学原理,应用现代生物学方法和仪器设备,开发和利用蝗虫自身的病原微生物来控制蝗虫.  相似文献   

4.
该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安全、高效、环保型”肥料和生产技术。笔者针对化肥、传统有机肥和生物肥的优缺点,通过自主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特殊工艺实现了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肥的良好结合,共同作用而又互不影响,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1999,(16):35-36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目属于生物工程中微生物资源产业化服务于农业的一种新技术.其技术原理是:(1)利用微生物呼吸作用,将底物氧化成CO2和H2O,同时放出热量的原理;(2)采用工业微生物液体发酵,制取一种白色固体颗粒状微生物气肥,使用在土壤中,是一个微生物固体发酵过程,既能释放出CO2,又能溶出有机肥素;(3)利用微生物的应答反应和土壤温度变化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使双微CO2气肥有规律的释放CO2;(4)利用双微CO2气肥颗粒密度,与释放CO2浓度成反比例关系,控制释放CO2天数在30天左右.  相似文献   

6.
显色培养基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检测诊断试剂,它利用微生物产生特异性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而显现出某种特定颜色的原理,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在微生物筛选鉴别方面快速准确,较传统培养基而言,可有效减轻因假阳性与假阴性造成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繁重的工作量.本文旨在阐述国内外显色培养基目前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其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带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共同完成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光子,即光量子的简称,是量子的一种,量子是物理量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在量子世界,有两个基本的原理,就是量子叠加和由其引申出来的量子纠缠。"量子叠加"就仿佛神话中的分身术,但量子的分身术是不能被人看到的,一旦被观察到,它的分身就会随机地消失,而只留下一个。相应的,"量子纠缠"就是多个量子的叠加态,量子之间相互纠缠,即使相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5,(16):58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淡水池塘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可以用来连续发电。这种细菌不仅能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且还能抵抗多种恶劣环境。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查理·密立根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上发表报告说,利用微生物发电的概念并不新奇,目前已有多个研究小组在从事微生物燃料电池开发,但他们的发现有两个与众不同之处:首先是发电的细菌属于脱硫菌家族,这个家族的细菌在淡水环境中很普遍,而且已被人类用于消除含硫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2,(2):30-31
一、主要技术内容 "饲用微生物植酸酶的研究与开发"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6-009-02-02.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资源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宝贵生物资源.国家菌种资源库于2002年开始组建, 2005年"微生物菌种资源"国家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作为西北仅有的一家参建单位参与平台建设.2020年7月"我国主要沿海滩涂特色微生物资源调查"项目也开始启动,充分表明了微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及国家对微生...  相似文献   

11.
技术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原理、技术规则、技能的综合,技术原理构建、技术规则制定与技能熟化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生成与转化的三个重要环节。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的过程本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知识逻辑过程,即以技术目的为逻辑起点,技术原理构建、技术规则制定和技能熟化的过程;二是技术知识选择过程,是通过试错机制选择有效技术知识的过程;三是技术知识建构过程,是技术知识日臻完善并逐步适应用户个性化要求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的过程本质可以概括为遵循技术逻辑基础上的"选择-建构"过程:"选择-建构"的主体是处于社会文化之中的技术共同体以及社会成员;"选择-建构"的对象是由技术原理、技术规则和技能构成的行动纲领;"选择-建构"的标准包括技术逻辑和社会文化尺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家爱玛·艾伦-维科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了10多年研究后指出,现代人过于注重洁净,食物太过精细以及使用抗生素,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损害人体内无形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是人类的盟友人类排泄物为研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窗口。艾伦-维科发现,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繁殖最密集的生态系统不在热带雨林中,也不在海洋中,而是在人类的肠道里。人类"微生物"是体内数以万亿计生物体的统称,  相似文献   

13.
脑认知科学的情感环路与蛋白质科学中不同蛋白质机器间相互作用形成关系网络的交叉与整合,构成了当今全球脑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全新领域。抑郁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脑精神疾病,主要罹患青壮年。我国现有5 775万抑郁障碍患者,其中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抑郁障碍已成为全球首位致残性疾病。因此,围绕抑郁障碍全球脑科学研究热点,将系统构建抑郁障碍脑分子数据库及全景展现蛋白质、代谢分子的网络图谱,并基于所获得的大数据集从"Brain and body"抑郁症肠道微生物致病学说和抑郁障碍潜在蛋白质机器的两个角度研究和阐述难治性抑郁、抑郁伴自杀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通过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先导化合物的抗抑郁应用及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以期构建抑郁障碍临床分子分型诊断体系,实现抑郁障碍个体化诊疗,开拓抑郁障碍治疗全新格局。提出的4个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蛋白质机器的抑郁障碍脑分子网络图谱的构建、"微生物-肠-肝-脑"轴调控抑郁障碍分子网络的脑新型蛋白质机器研究、脑分子网络中自杀和难治性抑郁等关键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研究以及抑郁障碍脑分子网络图谱的关键节点蛋白质复合体的筛查及临床分子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严复天演哲学思想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西方近代进化论学说以及思想领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同时积极吸收了部分中国传统思想。严复天演哲学主要解决的是作为"天行"领域的生物进化学说及其自然选择机制与作为"人治"领域的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首先,严复通过将生物进化论的原理和自然选择机制提升和泛化为一种普天之"道",使其适用范围超出了生命现象的领域而成为对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宇宙万物都普遍有效的原理,从而将"天行"与"人治"统一了起来;其次,严复强调,在遵循"人治天行,同为天演"的前提下,要突出发挥"人治"的作用,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才能取得进步而不遭淘汰。  相似文献   

15.
量子测量问题悬而未决已近一个世纪,而目前学界日益倾向于将之归结为两个必须由量子理论回答的问题,即"明确结果问题"和"优先基矢问题"。21世纪初,John H.Conway、Simon Kochen等人提出了"自由意志定理",主张粒子具有自由意志。这意味着粒子具有自主选择与知觉的能力。粒子的知觉能力与自由意志均进一步地与能量这一基本物理量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两条基本原理:"知觉-能量原理"和"意志-能量原理"。凭借这两条基本原理,"明确结果问题"和"优先基矢问题"便可得以解决,一条新颖的量子力学诠释进路也因此而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一、主要技术内容 "新型气升式生物反应器"(New Air Lift Bioreactor,简称NALR)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6-C03-04-02. 该项目是针对一些对溶氧与混和要求较高的工艺而开发的.NALR独特的结构可使发酵液周期性地通过传质强化区,强化区的数量可根据发酵液流变特性和微生物的代谢特征进行设置,以满足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生成所需要的混和与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腐殖酸在土壤肥料和化肥工业专业领域的图书、教材及学报类杂志多采用"殖"字,煤炭行业及腐植酸工业协会的图书及杂志多采用"植"字,这种文字使用不统一的状况,不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的原则要求。腐殖物质和腐殖物质中的腐殖酸是由动植物残体在一定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分解和转化作用形成的。因此,中国的《辞海》及大部分词典中腐殖酸确定使用"殖"字。建议腐殖酸肥料标准制订工作中,按标准化工作导则的原则要求,统一采用繁殖的"殖"字,实现文字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8.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现已统计人体肠道内存活着14万多种病毒,其中一半以上(7万多种病毒)是之前未发现过的,它们生活在人类肠道中,感染吞噬着人类肠道细菌,但迄今为止,这些神秘病毒如何影响人类身体仍是一个谜团. 肠道微生物群,即人体消化系统中携带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食物消化和调节免疫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许多研究也将肠道微生物失衡与肝病、肥胖和神经性过敏等疾病关联起来,近年来人体肠道微生物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但令人震惊的是,科学家对肠道微生物群了解甚少,尽管该微生物群包括各种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等,但之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肠道细菌,因为肠道细菌更容易被检测到.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技术内容 "微生物好氧发酵法生产甘油"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6-C03-03-03. 甘油学名丙三醇,是重要的轻化工原料.微生物好氧发酵法生产甘油是继皂化法(油脂水解)、化学合成法之后的第三种甘油生产方法.随着石油能源的日渐枯竭,成本的上升和安全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化学合成法所生产甘油的产量逐年下降;而合成洗涤剂的发展致使皂化甘油的产量也停滞不前.因此,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甘油就成为发展趋势.微生物好氧发酵法生产的甘油是天然甘油,其安全性相当于绿色食品,在药品和食品上使用的竞争优势是明显的.我国好氧发酵法生产甘油技术处于世界前列,该技术业已转让到美国.  相似文献   

20.
正尽管地球生命可以追溯到20亿年前,但直到5亿年前,生命才发展到可以被肉眼看到的程度。但是,令生物学家感到困惑的问题是,生命如何从微生物跃变为多细胞的植物和动物,并最终统治这颗蓝色星球?约7亿年前至6.59亿年前,地球发生过一次严重的Sturtian冰河期,随后迅速升温的地球进入了所谓的"温室期"。但热气腾腾的地球很快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