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无论传统的文学,还是世界的文学,都把人作为审视的对象。文学与人类认识自我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可以美化我们的生命形式,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增强灵魂的成色,提高精神文明生活水平。一个人最高境界的素质是人文素质。我们要高扬起人文精神的大旗,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缔造为世人惊叹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作品里桑是一个时常出现的意象,它常与政治、爱情、思乡等主题甚至与死亡主题联系起来.本文试图对桑的意象作整理、归纳,从桑象征生存与桑隐喻死亡、失去两大方面来说明桑在文学中是生命的象征这一问题,并且阐述其社会意义与原因.文学是社会的反映,从千变万化的桑的生命意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植物崇拜的思想,对桑的崇拜,也就是对生存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崇拜,桑的意象就是对生命的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高校英美文学课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一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采用“讨论研究型”的英美文学教学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比起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更能发挥英美文学课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的文学”是公认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大中心理论之一,周作人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将“人”定义为“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性等于“神性 兽性”;他的人道主义就是代表“神性”的博爱型人道主义与出于“兽性”的个人主义的结合,人道主义文学是“人”的文学”。由于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念并加以对尼采学说的扬弃,周作人坚持自由与宽容;随着他更多的返回传统和对古希腊、日本人对自然与美的热爱之情的向往,周作人倡导生活艺术化,其文学观也随之更突出人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是身兼启蒙者与文学家的周作人在特定时空里融合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5.
鲁迅选择文学,不单纯是顺应时代要求对社会使命的承担,更来自于他的内在生命自觉,是他听从内心召唤、回归自我的必然结果.从翻译到创作,从小说到杂文,30多年如一日始终守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鲁迅的确十分重视和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但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中都突破了附属于政治社会需要的“实用”层面,而是特别关注人的生命状态,探究灵魂的奥秘,传达自我生命体验,因而具有相当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人类思想的镜子,文学的发展脉络往往折射出人类精神进步的轨迹.西方文学也是如此.通过西方文学人文精神演进的轨迹,我们可以把西方文学精神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人与自然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人与神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人与物对峙文化形态中的人文精神;与人对峙的对象消解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体验”为中国文艺界带来了新的生命感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异域文化,同时,它激活了中国左翼作家的强国梦想、革命欲望和建构无产阶级文化的诉求,这对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个重要收获.这一思想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便是"人的文学"的诞生.但是,时代、个人与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觉醒"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文学"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9.
"文学香港"与都市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香港"这个论题的提出,是想探究"文学"在形成"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中究竟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特别在以民族国家作为基本规划单位的现代,香港作为一个大都市,它是否有可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从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以及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都市文化认同的建构当然不能依赖于刻板的想象方式,"文学"为香港文化身份的获得提供了不同的想象和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范利刚 《科技资讯》2008,(33):183-183
文学发展对基础教育有深刻影响,并且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成为人文素质的核心,文学教育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新时期的文学教育和基础教育观念必须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更新文学发展理念,审视今天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罗马文化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崇尚人的智慧,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学蕴含着一种世俗人本意识,激荡着人的原始欲望,其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属于原欲型文化范畴.由此,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文化属性上表现出了不同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的异质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审美领域,人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精灵,一个凝聚了意义情结的价值底盘。文学与人之间的原点根基之缘,决定了文学与人的本体关联,也决定了人本文学的价值取向和美学特征。比如,从纵向上说,文学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并伴随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的追求、憧憬、苦闷,人的生命的搏击与灵魂的悸动,永远是文学的原力和心声。  相似文献   

13.
"英雄"曾经是文学文本的主题,英美文学也不例外.但是现当代英美文学中的传统"英雄"已经消失.本文探讨了"英雄"出现和消失的原因,分析了西方现代人的精神位移和对存在的重新定义,指出传统价值体系的崩陷和对存在的迷惘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死而复生”原型在文学意象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神话学”方法分析“鱼”、“水”两个文学意象及其所包涵的“死而复生”原型意蕴,我们可以发现,“神话”对现代人具有灵魂拯救、生命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鹏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5):102-104
文学对人的言语能力、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的提高作用.对于学习语言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文学的学习更是增强专业优势、吸纳中外文化的良好契机.然而通过对我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文学课设置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加强文学课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像“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一样,只有文学才能激起人的文学感.这里所说的文学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审美能力,它以想象为核心,情感为动力,创造为特色,是开放性的创造性心理结构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要素.可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文学的这种美育功能失落了.为了提高人们对文学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美育功能,使文学教育尽快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反思一下这一失落的原因.一、“教化”观的影响.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是我国教育史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这一思想突出表现在《毛  相似文献   

17.
"寻根文学"是一种文化导根--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形态,着眼于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重铸.梳理"寻根文学"的兴起与嬗变轨迹,对其中的代表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学概论的教学不是单纯向大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观念和术语,而是要切实提高其文学素质。结合文学概论课程的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调动日常经验;二、联系当下实际;三、精选经典案例。由此使学生既可以具备理论功底,也可以提升自身文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文学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诗意表现。存在主义文学其思想鲜明,从传统宗教信仰上分析,主要表现为理性观念的改变,对传统宗教思想意识的否定、反叛,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伤痕文学"做为新时期的第一个创作潮流,在掀起新时期文学的潮头、从悲剧中写出壮剧、冲击某些禁区和展示心灵深处的"伤痕"上,都有不会被遗忘的历史贡献.十年文革,是一个不会过时的创作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