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高绩效科研团队是指卓越领导者集体统领下的由高校相关科研人员所组成的从事科研工作、具有高校性、强稳定性、高绩效性、管理规范与高效性等显著特征的科研共同体。高校高绩效科研团队的打造必须着力于合格团队成员的遴选、良好科研设施的置备、科研项目的精拣、团队合作度的提升、过程管理的强化、考核机制的创新以及社会承认的获取等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团队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是对教师自身发展还是高校学科发展、科研发展、社会服务和人才工程建设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科研团队过程中,高校要在组建有优秀的领导、结构合理、目标可行、信息共享、学习机制长久的团队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必须树立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强化校企结合。通过建立地方高校与企业集群的联合创新耦合关系,以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办学特色与企业特色、双方异质性知识、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业务团队、校企双方科研平台、科研设施与生产实验设施等方面的相互耦合,提升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高校在1983—2015年22种旅游类SSCI期刊发表的2 316篇论文为样本,以学校为单位研究高校间旅游科研合著网络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体合著网络结构演化上,我国高校的旅游科研论文合著网络密度整体偏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点度中心度逐渐增强,我国旅游科研对高校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在论文合著网络整体指标上,网络规模、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与高校绩效水平有正相关联;在论文合著网络"自我"属性指标上,我国近一半高校在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的论文合著网络中,度中心性并非是最高的,且高校科研水平会受到自我中心网络有效规模、效率、限制度、等级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开展科研的重要载体,分析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存在问题,探索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有效措施,对加快人才成长、整合科研方向、培育特色学科、促进学科交叉并催生重大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与独立科研机构相比,具有自身的特色。高校科研团队既承担科研任务,又承担教学任务,是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探索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教师的科研成果评价,又要兼顾人才培养的评价。本文阐述了构建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建立了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指标体系的设计、权重系数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7.
要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享形成整体的中和效应,为实现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客观评价协同创新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各要素配合间的不满意度分析,将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要素在满意度一制约度进行空间上的划分,进一步找出协同创新能力的薄弱要素,为科研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洋 《科技信息》2009,(3):205-206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团队管理,提高科研绩效是紧迫而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关键要素归纳为:科研环境、人才聚集、学术带头人、内部凝聚力、激励机制,并深入分析了它们在科研创新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联立方程的方法引入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系统之中,构造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系统模型.该模型由6个结构方程,12个变量构成.利用来自12所211高校的30支科研创新团队的调查数据,对模型结构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该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主要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其中科研产出、学生培养、学科建设是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能力的主要因素,他们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能力贡献分别为:43.03%,33.54%和19.69%,总体达到了96%.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共生理论,将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各方看成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生态有机群体,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阐释了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共生共享的成因及运作模式,并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锋  苏弟华 《科技信息》2013,(12):78-78
科研团队是由一群有共同目标、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团体,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和学科建设目标的最基本的单元。本文在阐述高校建设科研团队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内部科研团队构成及特点,提出了科研团队成员角色定位和职责。  相似文献   

12.
徐宝慧 《西藏大学学报》2013,(1):130-134,138
文章针对高等学校肩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分析了西藏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及建设现状.认为应从充分认识团队的作用、构建西藏高校创新团队支撑体系、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注重在创新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上进行创新等方面来加强西藏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并为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高等学校肩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功能,分析了西藏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及建设现状.认为应从充分认识团队的作用、构建西藏高校创新团队支撑体系、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注重在创新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上进行创新等方面来加强西藏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并为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攀枝花学院图书馆组建科研团队、强化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科研团队的组建与运行的有关问题。文章认为,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图书馆肩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双重责任,但多数高校图书馆又人员不足,社会又不断对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图书馆科研工作步履维艰。在图书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利用所在地区和高校教学科研的优势,组建科研团队,则可能克服目前的困难,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从而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科研团队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国家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的核心力量,其自身能力建设对促进学科建设、科技发展、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而言至关重要。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由于历史问题、理念滞后、文化因素等原因,存在着团队人员构成单一、团队凝聚力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推行目标与过程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团队管理机制等策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高校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组建了各种形式的创新团队,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科研团队。如何加强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完善团队运作机制,提高团队绩效,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团队是承接国家各类科研项目的主力军,然而高校科研团队在运行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科研工作有效开展。高校科研团队成员是高素质人力资本,具备人力资本的基本特性,只能运用"利润分享"手段进行协调。因此,从"利润分享"视角对高校科研团队成员治理进行研究。运用利润分享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通过数理模型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负责人参与"利润分享"的份额安排,指出当负责人与成员谈判达到均衡条件时,负责人能最大限度激发成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科研目标顺利实现。最后从薪酬、组织和精神三个"利润分享"维度提出了激励团队成员努力做好科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科研团队建设的意义、科研团队建设的措施、如何做好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三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科研团队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是高校图书馆提升科研水平、创新服务、实现服务性学术机构的重要途径.在阐述高校图书馆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目标定位、组织模式、科研优势、服务创新等方面,对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科研创新团队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团队建构是当代科研发展的时代要求,必要性来自于跨学科解决综合问题、加强科研创新以及确保科研效率的需要。科研团队建构的核心要素包括一致的研究兴趣与目标、高品质的心理契约、有效的团队领导等。当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构的困难主要源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有的独立探索性以及科研团队管理中的缺陷。基于此,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团队建构应以共同的研究方向建设来凝聚团队力量,以尊重个体独立研究的宽松氛围营造来强化团队研究,以鼓励合作研究的管理制度建设来助力团队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