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唐社会结构的关系紊乱,唐王朝尾大不掉,韩愈倡儒学,重新强化社会结构粘结剂.维护“君臣父子”的结构,自己在政治格局中身体力行.儒学是小农自给自足经济和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中唐,舍此无它.  相似文献   

2.
该文记述了洛阳丽正书院的发展情况和张说的关系。认为唐代的洛阳丽正书院为唐王朝保存民族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举荐经世致用人才、繁荣封建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群星璀灿的基石。它是唐王朝规模最大,贮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和学术研究中心,又是参与国家政务的高级“智囊团”,选拔干部的“人才信息库”;认为张说对书院体制的完善及其健康发展,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3.
唐朝建立之初,突厥对其边疆形成巨大威胁。贞观四年,唐军大败突厥,使之归附中央王朝。随后,唐王朝通过设置羁縻府州、重用少数民族人才等方式,加强了对北部及西部边疆的治理。唐初处理突厥问题的方法,对周边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唐与突厥之间关系的演变,进而分析和评述不同阶段唐王朝针对突厥所采取的不同政策。  相似文献   

4.
唐王朝建立之初,没落士族旧望不减,社会地位仍然很高,而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包括皇室在心理上不免有些自卑,唐太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迎合权贵,修撰了《氏族志》,顺应历史潮流。唐太宗修撰《氏族志》的过程中不乏有鲜明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5.
公元八至九世纪,西原地方(今广西扶绥、崇左县)爆发了大规模的壮族人民起义,反对唐王朝的封建统治。起义坚持达一个多世纪,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控制了今天的广西大部和湖南、广东的一部份地区。给唐王朝在岭南地区的统治势力以沉重的打击。最后虽因统治者的镇压而失败。  相似文献   

6.
正唐朝历史近300年,莫高窟开窟造像数量极大,为莫高窟各时期之最。唐代前期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唐王朝控制了包括现在新疆全境及中亚部分地区,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都市。唐王朝是极其崇信佛教的时代,尤其是武则天时代,不仅由朝廷组织抄写佛经,颁布天下,而且下令全国各地造弥勒大  相似文献   

7.
唐代入唐求学“蕃客”大体包括官派求学学生、求法巡礼的宗教信徒、官遣质子和遣唐文化使节等四种人。唐王朝主要通过鸿胪寺等对求学蕃客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核定留唐及还蕃员额、分配生员就学、负责廪食供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座城市的兴盛或衰落,除了与地理位置等其自身条件有关外,还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王朝在福建设置了汀州府,下辖长汀、黄连、新罗三县.天宝元年(742年),唐新罗县又被改为龙岩县.今天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的九洲村,历史上的名称为长汀村,曾一度是唐代汀州府治和长汀县治所在地.后来,随着府治的搬离,长汀村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9.
唐朝末年各种社会茅盾日趋严重,为了重振大唐,唐昭宗在危困之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然而,积重难返,在藩镇和宦官的阻挠之下,唐王朝最终难以逃脱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李白和杜甫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1.
邮驿为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唐代,由于国家的空前统一,邮驿也大为发展,这在《全唐诗》中有极为详细生动的展现。唐代的邮驿对唐代诗歌创作题材的拓展、作品的传播流传,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唐时期的荒政思想有一个发展的历程。荒政思想主要包括积贮备荒思想、重农思想和赈济思想。汉代充分探讨了积贮备荒的重要性,建立了常平仓;唐代不再争论积贮备荒重要与否的问题,而是更加关注积贮备荒的措施与手段,同时完善了专门救灾备荒的义仓制度。在重农思想方面,汉代强调,天下之本在于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之一在于救灾备荒;唐代则出现了"食为民本——民为国本——国为君本"的思想,在强调农本的同时,发展出民本思想。赈济思想方面,汉代出现了因灾赈济、首要赈粮、赈以土地的做法;唐代更加关注赈济的措施与手段,同时,出现了宗教力量参与到救灾过程中,反映了社会普遍救助思想。  相似文献   

13.
留养制度是指对于犯死刑、流刑等重罪人犯,家中尚有待其颐养天年的直系血亲,法律特许死刑犯人"侍亲缓刑"、流刑犯人"权留养亲",等到年老的直系血亲死后,始令罪犯依律服刑的一种制度.此制肇始于北魏,定型于唐代,之后虽为历代所继承发展,但多沿袭了唐律的立法精神与旨趣.  相似文献   

14.
新旧唐书《文苑》、《文艺》所传之人有101位,他们仅是“以文名世”的文人,其地位略高于方技、隐逸、列女、蛮族、逆臣;其中九位长安籍文人,均在唐代政府不同机构中供过职,但都未能显赫。他们是缺乏显赫政绩的文化“闲人”,可是又毕竟在长安营造出一片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天空。  相似文献   

15.
瓷与诗是两种别具中国特质的文化产物,唐代长沙窑开创的器表题诗艺术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瓷诗文化”。这些诗歌大多不为唐诗典籍记录,属于民间原创作品,它们率真质朴地反映了唐代特定历史时期的市井生活和民生状态,为我们了解唐代民俗,研究诗史发展,特别是分析唐代民间诗歌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从唐到宋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不过在唐代前期,这种变动还比较少见。本稿以唐代前期的一个华北村落为例,通过对刻在佛教供养塔上的供养人姓名、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与维持、村落的地理与经济立地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以究明唐代前期自然村落的实态。  相似文献   

17.
唐朝是古代新疆绿洲农业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论述唐代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开发活动,探讨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认为以屯田为主的唐代新疆绿洲农业开发,与绿洲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其资源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都具有利于生态发展的合理性。虽然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存在一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因素,但尚未达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沅水流域的人口分布在先秦已经比较广泛,楚汉时期黔中、武陵郡及其属县的广泛设置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汉代的著籍人口已达二三十万。三国至隋唐时期,沅水流域的人口继续增长,其分布由下游向上游递减。宋朝进一步加大了沅水流域的开发力度,不仅鼎州,而且辰、沅、靖三州人口数量增幅也很大,崇宁年间达到大约五十万人,宋代人口增幅变为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加大。元代,该流域的人口数量增至最高峰。元代以前长时期的户口增长为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经济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唐初八部正史文本体现了实用而审美的文学观,主要表现于经世纬俗的文学功用观和妙发性灵与形言之美的审美观。从文学史角度看,这种文学观在唐初具有纠正时弊和为盛唐文学奠基的重大意义,从文学批评史角度看,具有综合创新意义,而且这种文学观的形成过程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团结在隋唐时期进入了第二个周期的大整合。唐文化高峰的构建是第二次大整合的结晶。唐代在新的民族格局中开始了新的民族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