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尾蕨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凤尾蕨不同提取物及萃取物对细菌和真菌的活性作用;将凤尾蕨不同溶剂提取物利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并对具有抑菌活性的提取物用系统溶剂法进行萃取,测定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50%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氯仿层也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苦碟子根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苦碟子根粉碎后用无水乙醇浸泡,乙醇浸出液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制得正己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后,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了三种白色晶体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鉴定,推得这三种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β-O-β-D-葡萄糖苷。其含量分别占乙酸乙酯提取物重量的0.21%,0.48%和1.1%.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分子筛和RP-18反相硅胶色谱等技术,对小叶冷水花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1HNMR,~(13)CNMR)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发现从其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油酸(1),棕榈酸(2),乌苏酸(3),反式-植物醇(4),(-)-丁香烯氧化物(5),(+)-桉油烯醇(6),α-香树精(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对浙贝母花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C18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鉴定得到化合物的结构。从浙贝母花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1)、亚油酸(2)、棕榈酸(3)、反式阿魏酸(4)、反式对羟基桂皮酸(5)、咖啡酸(6)、七叶内酯(7)、顺式对羟基桂皮酸(8),均为首次从浙贝母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云南产黄色玛卡根部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玛卡根部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1N-苄基十六碳酰胺,2β-谷甾醇,3N-苄基十八碳酰胺,4松脂素,5苯乙酰胺,6β-胡萝卜苷,7尿嘧啶,8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其中化合物8首次从玛卡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龙胆科花锚属植物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 D.Don)的干燥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椭圆叶花锚的干燥全草用90%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 NMR,13C 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vogeloside(1),3-表蒲公英赛醇(2),swertanone(3),木犀草素(4),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5).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椭圆叶花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水杨梅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水杨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水杨梅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从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香草酸(1),七叶内酯(2),咖啡酸(3),5-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东莨菪素(5),7-O-β-D-glucosyl-noreugenin(6),东莨菪苷(7).化合物1、2、3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全缘叶蓝刺头(Echinops integrifolius Kar.et Kir.)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全缘叶蓝刺头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豆甾醇(3)、7-羟基香豆素(4)、东莨菪素(5)、对羟基苯甲酸(6)和茵芋苷(7),其中化合物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和7是首次从蓝刺头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东北苍耳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乙醇浸泡提取制得浸膏,再将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各种提取物。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得到两种单体化合物,经1HNMR鉴定并与文献对照,确定一种为苍耳亭,另一种为β-谷甾醇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0.
对苦木科臭椿属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果实即凤眼草的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粗提物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试.分离并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shinjulactone A(1),shinjuglycoside B(2),5-hydroxymethylfural-dehyde(3),protocatechuic acid(4),化合物3,4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凤眼草水提取物的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物(Ⅰ)对人神经胶质肿瘤细胞株U87,95%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Ⅱ)对人神经胶质肿瘤细胞株SF188,化合物1和2对以上两种细胞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