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蛆是危害大蒜的重要害虫,幼虫群集蛀食地下根茎。根蛆从鳞茎基部托盘处开始取食,向蒜瓣内蛀食形成孔道.严重时蒜肉被蛀食一空,受害部多呈腐烂状,特别严重时大蒜根被吃尽,引起植株死亡。常年被害株率达20%~50%,死株率达10%~20%,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蒜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2.
黄瓜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邓州市赵集乡农技站王国勇一、黄瓜枯萎病的识别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死秧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生普遍。感病率高,毁灭性强。一般减产30-50%,重者绝收。幼苗期感病,茎基部变褐缢缩,严重时倒伏死亡;成株期发病,茎基部纵裂,潮湿时病部呈...  相似文献   

3.
<正> 近几年来,我区小麦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肥、水及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纹枯病明显上升,危害日趋严重。仅1990年全区发病面积达150.1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4.92%。一般田块病株率30~40%,严重田块80%以上,白穗率35.4%,损失小麦1450.7%万公斤,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上一种突出病害。一、病状小麦不同生育期,均能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分别造成烂芽、病苗花苗、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等症状。烂芽:小麦发芽时受病菌侵染,先是芽鞘变褐,继而烂芽枯死。病苗:麦苗长至3~4片叶时,先是基部第一张叶鞘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蔓及全叶鞘,病斑中部呈死色,边缘褐色。叶鞘发病后,该叶的叶片先是叶尖,尔后全叶呈水渍状暗绿色,不久便失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季,夏邑县业庙乡陈庄村一农民给自家玉米地喷除草剂时正赶上一个大风天,结果下风头的邻家棉田也被刮上了除草剂,几天过后,邻家的棉花叶子皱缩不长了。查其原因,是除草剂药害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危害触目惊心,引发全球食品安全危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河南周口农民党永富,从偶然发现“除草剂的副作用引起粮食减产”现象入手。潜心16年研制出“除草剂药害和残留防控剂”。有效地解决了预防除草剂药害、解除除草剂药害、改差降解农药残留、增产等四个重大难题。并已在全国推广应用面积达5000多万亩,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亿元。党永富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除草剂药害和残留防控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以33%NaOH水溶液为缚酸剂,异丙醇胺、环戊酮和二氯乙酰氯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采用UV、IR、1H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浸种处理后,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减轻除草剂乙草胺对玉米幼苗的药害.当化合物浸种浓度为8 mg/kg时保护效果达到最好,在乙草胺浓度为20 mg/kg时,对玉米根长的保护率达20.4%,根鲜重的保护率达23.9%,对芽长的保护率达40.2%,芽鲜重的保护率达36.6%.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规律 小麦赤霉病主要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等症状,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受害,以穗腐为害最重,在初花期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在河南省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冬或越夏。在气温高于12%,降雨或空气潮湿时,病菌的子囊孢子成熟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后发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间郁闭发病重。  相似文献   

8.
枣树星天牛人工防治技术新郑市枣树研究所孙文奇,荆自忠,周沛云星天牛是杂食性蛀干害虫,八十年代在新郑枣区转主为害枣树。发生量逐年上升,1989年调查平均受害株率24.7%,严重幼龄枣园被害株率高达84%。枣树被害后轻者树势衰弱,叶片发黄,落花落果,产量...  相似文献   

9.
辛学 《河南科技》2006,(12):18-18
一、胺苯磺隆 胺苯磺隆在油菜田应用.尤其是连续使用后效果显。但油莱田最后1次施用本除草剂后,对5个月后移栽的水稻易产生药害,会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据测定,每公顷残留胺苯磺隆有效成分225克的油菜田,后茬在水稻死亡后改种玉米,仍表现出一定的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2007年该病在许昌市的发生程度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主要表现在:病株率高,侵茎率高,造成部分地块甚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为此,笔者对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2007年该病在许昌市的发生程度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主要表现在:病株率高,侵茎率高,造成部分地块甚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为此,笔者对2007年许昌市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病害症状。1、瓜类枯萎病。以大棚、温室黄瓜受害最重,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开花期到结瓜期发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变黄,根茎部出现水渍状,并逐渐向上发展。开始时叶片中午萎蔫,形如缺水,早晚尚可恢复,3-5天后全株枯死,茎基部纵裂,常流出松香状胶质物。  相似文献   

13.
药害症状 芽部受害,果树表现为发芽推迟,严重时部分芽变黑枯死。叶部受害后,叶面呈圆形或不规则红色药斑,叶边缘变褐并干枯,重全叶焦枯,遇风脱落。果实受害后,幼果果面初呈红褐色小斑点,随果实膨大呈圆形斑,但一般不落果;也有的在施药后6天左右幼果大量脱落,重全树落光;果实膨大期受害,果面呈现铁锈色或形成花脸果而影响果品等级。枝干受害后,从地面沿树干向上树体韧皮部变褐,严重的延伸到2-3年生枝,全树叶片变黄脱落或干焦在树上;受害轻的果树,部分果枝枯死,有的枝还能长出新叶。  相似文献   

14.
<正> 毒麦是我国小麦产区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它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形似小麦,因为它有毒性,对人,畜、禽有毒害,故称毒麦,毒麦混生于麦田,与小麦争肥争水,影响小麦生长,是麦田里一种恶性杂草。毒麦于60年代初期随大量引种“南大2419”小麦种子而传入我区,尔后逐渐扩展蔓延,截止1984年混生面积已经达到118万亩。经过近些年的防除,其混生面积减少了60%以上,混杂株率下降了97.0%。为了尽快地消灭毒麦,笔者进行了毒麦的习性及防除技术研究。一、主要生物学特性毒麦株高70-110厘米。幼苗基部紫红色,后变绿色,成株期茎杆坚硬,不易倒伏。叶色深绿狭长,  相似文献   

15.
<正> 梨木虱是我国北方梨区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我省发生递年加重,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常以若虫群居于叶片刺吸叶液,使受害叶片沿主脉的背面弯曲成半圆形,严重时皱缩成团,虫体分泌粘液,并引起叶面和果面污染,果实发育不良,品质下降。据调查,梨树被害株率80%以上,一般梨树叶片受害率30%左右,严重的可达72%以上,被害株一般减产20%~30%,高者可达50%以上。其防治方法如下。 1.加强梨园管理 结合冬剪剪除病残株,刮去老树皮,清除地表的残枝、落叶及杂草等,清除越冬成虫。  相似文献   

16.
棉花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状。棉花立枯病也叫烂根病、黑根病,以危害棉苗为主,多发生在幼苗出土至真叶期。感病时,近地面的茎基部表皮细胞上先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黑褐色并逐渐腐烂凹陷。严重时病部茎变细,染病一周左右棉苗枯死。若子叶受害,子叶上会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并逐步干缩成穿孔状。  相似文献   

17.
王炜 《河南科技》2000,(7):13-13
这是由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育成的优质、高产面包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突出优点是优质、高产、抗倒,综合性状优良。属半冬性、中熟,株高80cm。产量三要素协调稳定,大分蘖多、成穗率高、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平均亩产572.5kg。粗蛋白16.19%,湿面筋 33.5%,稳定时间13分钟.面包体760cm3,面包评分83.5分。适宜在黄淮流域高产、超高产地区种植。 中棉所36品种,1996-1997年参加全国夏棉区试,并在河南、天津、新疆等省市试验示范,1999年5月先后通过国家和天…  相似文献   

18.
<正> 玉米秸杆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一斤鲜玉米秸杆还田后可使小麦增产10%以上,我省玉米种植面积达2600万亩,大力发展秸杆还田技术,对促进粮食生产意义重大。为促进这一增产措施的推广,河南省机械研究所和荥阳荣化轻工设备厂最近共同研制开发了4JFM——1型秸杆粉碎灭茬机,并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该机由扶禾器,切断器、喂入辊、粉碎辊、灭茬  相似文献   

19.
段敬杰 《河南科技》2002,(14):17-17
<正>一、受害原因l. 上茬作物施用除草剂时期较晚,造成土壤残留,如小麦田3月中旬以后施用苯磺隆类除草剂,虽用量不多,但也会对下茬作物西瓜、甜瓜、豇豆、四季豆、花生、棉花等造成影响。2.上茬作物施用量过大造成残留,如在小麦田用杜邦巨星除草时,亩用量超过1.5克时.虽年前施用对小麦无影响,但会使下茬作物花生、棉花及大部分的瓜菜类不出苗或出苗后不长或死亡。亩用量超过3克以上时,使玉米植株畸形不长果穗。  相似文献   

20.
<正> 长葛县小麦、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选择在坡胡等8个乡镇,小麦面积30.5万亩,玉米18.5万亩。开发区1990-1992年小麦平均亩产363公斤,比开发区前3年平均增产14.5%,比全县同期小麦亩增产10%,3年累计增产小麦4323.1万公斤,增加收入为3026.17万元。玉米3年平均亩产467公斤,比同区前3年平均增产21.8%,年平均递增为6.6%,比同期全县平均增产12%,累汁增产玉米4856.9万公斤,增加产值2719、86万元。其做法是: 一、狠抓小麦、玉米“一优双高”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