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王丹  郝丹  何立新  王岩 《科技资讯》2009,(9):125-125
本文结合大庆石化公司化工污水处理场二沉池刮泥机检修期间发生污泥反硝化现象的实例,分析了二沉池产生反硝化浮泥的影响因素和机理,提出了降低二沉池进水硝酸盐浓度、增加设计池深、减少污泥停留时间、增加进水溶解氧浓度等避免措施及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马云鹏 《广东科技》2012,21(15):117-118
分析了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的中进周出和周进周出两类不同形式辐流式终沉池的特点,并通过对两类终沉池在工程应用中处理负荷、投资成本,污泥回流浓度实际运行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研究两类终沉池各自的优劣势,得出周进周出终沉池更具优势,从而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终沉池选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分析辐流式二沉池中周进周出及中进周出两类不同形式二沉池的特点,并通在对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中两类二沉池实际运行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研究两类二沉池各自的优劣势,得出周进周出二沉池在处理负荷、投资成本、污泥回流浓度等较中进周出二沉池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带填料传统活性污泥法二沉池产生反硝化浮泥的影响因素和机理,提出了通过优化运行措施,使二沉池进水硝酸盐浓度降低是避免发生反硝化浮泥的重要手段。结合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工艺以避免浮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基于固体通量理论和沉淀池内各层质量守恒,建立二沉池一维动态模型。利用vs对该模型进行编程,此模型能够模拟二沉池内不同时刻、不同深度污泥浓度以及最终出水及底流浓度,通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比较,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碱解法对二沉池污泥中COD的释放效率,本文利用NaOH和超声波两种方法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的污泥进行消解,考察NaOH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实验参数对污泥中COD释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浓度为2.0g/L,消解时间为12h时,污泥的COD释放量最大,且COD的释放量随NaOH浓度和温度的升高以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超声波消解污泥相比,NaOH消解污泥释放COD的量明显高于超声波消解释放的COD量.  相似文献   

7.
对焦化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将原清水池改成生化总出水池,老二沉池改造成清水池,粗苯换热器出水接至改造后的老二沉池,改造好氧池消泡喷头,接通至熄焦池的污泥管道,将二沉池中过多的污泥一次性排至熄焦池。改造后焦化废水70%用于好氧池消泡,30%用于焦化炼焦车间熄焦,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8.
针对华矿生活污水处理站一体化设备二沉池处理能力不足,出水水质差,排泥周期短等问题,对二沉池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串联4级二沉池合并改为1级二沉池,加装穿孔排泥管,并增加反冲洗系统,以防备排泥管堵塞。改进后的二沉池沉淀效果显著,出水浊度基本保持在20NTU以下,减轻了后续纤维球过滤器的运行负荷,保证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辐流式二沉池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二沉池两相模拟传统上采用标准k-ε(紊流动能-紊流动能耗散率)模型,导致结果失真.利用改进的RNG(重整化群)k-ε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对辐流式二沉池内速度场和污泥质量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沉淀池表面和底部存在着两个回流区,约占整个池体积的20%.池内存在着明显的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泥水界面距离水面约1.2m,污泥层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等质量浓度的成层沉淀区,污泥层底部是质量浓度较高的压缩区,高度小于0.1m.模型同实际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接种物对牛粪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对牛粪厌氧发酵启动时间、COD和BOD5降解情况、VFA及pH、产气量与产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厌氧细菌、产甲烷菌含量高,活性大,浓缩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次之,河床污泥培养的接种物各菌种数量及含量最少,且出现板结现象。接种物浓度一定条件下,用二沉池污泥培养的接种物接种,厌氧发酵体系启动速度快,COD、BOD5降解率高,产气量大且平稳。  相似文献   

11.
以模拟华南地区的城镇污水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回流比对双污泥BC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使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的回流比分别控制为0.6、0.4和0.2时, BCR工艺对COD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9.98%、89.48%和82.38%,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94 、21.67 、37.66 mg/L;而总氮的去除率均值则分别为79.94%、80.58%和65.47%,出水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72 、5.75 、10.85mg/L;总磷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8.81%、91.64%和77.06%,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值为0.76 、0.59 、1.62mg/L,新工艺改善了传统双污泥连续流工艺出水NH4+-N质量浓度偏高的缺陷. 工艺在超越污泥回流比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均是0.4时处理效果最佳. 由于好氧硝化池与中沉池合建,好氧硝化池中的NO3--N与中沉池中的DPB接触而发生反硝化吸磷的反应而使部分总磷在好氧硝化池中被去除.  相似文献   

12.
沉淀池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废水处理二沉池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重点介绍了基于固体通量理论的一维模型,以及沉降速率方程、层数等模型参数的选取.结合活性污泥模型研究进展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讨论了二沉池模型尚需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指出了模型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如何建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二沉池模型和完善对水力条件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
生物淋滤法对污水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essier五步法,对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和二沉池混合的浓缩污泥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和测定,结果显示,所测定的重金属均未超过我国污泥农林利用碱性土壤标准,只有Cu和Zn超过了污泥农林利用酸性土壤标准;污泥中Zn不稳定形态所占比例较高,其余重金属稳定性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用生物淋滤法去除Cu、Zn时,不同接种量和不同底物投加量的溶出率。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体积分数为3%、硫的质量浓度为3 g/L时去除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城市污泥农用前降低重金属毒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平流二次沉淀池两相流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模拟平流二次沉淀池存在密度差异时的流动,选取两相流混合模型和RNG k-ε两方程紊流模型对平流二沉池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同埃施(Esch R E)提出的明流弗汝德数理论及二沉池实际运行状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明流临界弗汝德数理论吻合,同二沉池实际运行状态的符合性也较好,验证了该模型模拟存在密度差异的混合液的流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复方秦皮制剂的最佳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以药液浓度.醇沉浓度,放置时间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正交实验.结果:优选工艺为加药液浓度1.1~1.2.),醇沉浓度(60%),放置时间(24h).结论:优选精制工艺提取的浸膏中秦皮乙素含量较高.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张鹏  王晓红 《科技信息》2011,(11):360-360
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二沉池悬浮颗粒飘溢现象,影响出水水质。本文就造成二沉池悬浮颗粒飘溢现象的原因、指标情况及控制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翻泥的原因及后果进行了综合阐述,并以西北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解决该厂二沉池翻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对如何解决该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二沉池突发性漂泥现象,测试并分析了其进水量、进水水质、pH值、微生的含量、水温等.结果表明,由于进水水量波动较大、进水水质异常及控制运行不当,引起了二沉池污泥反硝化.通过调整进水水量、氧化沟曝气量、回流量、剩余量等措施,有效抑制了二沉池污泥的上浮.以期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氧化法除氨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电化学氧化法除氨氮(NH3-N)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过程中,氨氮去除速率与氨氮的初始浓度无关;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氨氮去除速率和能耗增加;高Cl-浓度或中性条件有利于氨氮的去除.城市污水处理实验表明,电解4 h后,初沉池出水处理后氨氮浓度从26.8降为6.1 mg.L-1;二沉池出水处理后氨氮浓度从19.9降为0.1 mg.L-1,优于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大型蚤为受试生物,某造纸废水处理厂的处理单元水样为对象进行了毒性试验,对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毒性大小及变化进行调研,为造纸废水的生态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数。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原水的各个处理单元中,进水和一期初沉池出水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EC50)分别为16. 02%和17. 35%,经过初沉池的初步物理化处理,毒性降低有限;二沉池出水和深度出水24 h内不会引起大型蚤的死亡。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为:进水>初沉池出水>二沉池出水>深度出水。经过处理后出水毒性明显变小,但是仍然具有生物毒性,对大型蚤的繁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