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可动心道岔是一种新型的道岔设备,它与既有道岔的基本尺寸、构造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新方法和新工艺.在铁路大提速后,可动心道岔设备在新建线和既有线改造过程中被大量铺设使用,在行车密度、通过总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可动心道岔的养护与维修直接关系到铁路提速、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以及延长道岔使用寿命,因此做好病害整治与日常养护必要且迫切.本论述分析了可动心道岔常见病害及维修策略,并就养护工作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可动心道岔养护维护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
道岔是铁路线路的重要设备,也是制约列车运行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客运专线道岔由于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道岔在设计、制造、铺设及养护维修方面有较大的区别,道岔的使用性能与道岔的制造、铺设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道岔的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道岔上道后能否满足运营要求。同时道岔初期铺设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将来难以整治。本文主要围绕我局施工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时速350km18号道岔为例,对于每个环节重点分析施工中的铺设质量控制。7  相似文献   

3.
王兆平  李德忠 《科技信息》2012,(27):517-517
道岔是铁路轨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业务中的列车到发、会让、越行、机车摘挂、车辆调车、编解、机车车辆整备修理、货物装卸业务等等,无不借助于道岔方能实现,而列车依靠尖轨的开通方向不同而进入道岔直股或侧股线路。对铁路道岔尖轨部分方向不良病害整治和养护方法的问题探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英文 《科技信息》2011,(1):50-50,409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建设标准大幅提高,当前运输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缓解铁路运输压力,部分铁路开始更换新型提速道岔,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其病害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道岔铺设时的三种先天不足和道岔保养中的四种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得出在道岔铺设和后期养护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为增长道岔使用年限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伟 《科技信息》2012,(27):308-308
我国铁路提速以来,提速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养护维修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相应延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速度的提高,道岔亦出现了许多病害。本文介绍了段管内提速道岔常见的病害,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速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P60提速道岔是一种新型道岔,本文就内六线内江至水富区段大修更换P60提速道岔后的养护维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阐述了详细的正确养护手段和病害整治方法,对内六线P60提速道岔的养护维修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铁路提速道岔是在普通道岔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改进,消除道岔限速因素,改善列车过岔的平稳性,以满足快速列车运行的需要。道岔是铁道线路的薄弱环节,其病害是线路设备病害整治的一大难题。为适应铁路提速、重载的发展要求,我国铁路正线道岔  相似文献   

8.
邓彦成 《科技资讯》2013,(32):45-46
道岔是铁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大量铺设。道岔构造复杂,零配件多。过车频繁,技术标准要求高,是轨道设备的薄弱环节之一,在运营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病害,危及行车安全,造成维修费用高。如何控制和减少道岔病害,提高设备稳定性,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冶金企业铁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列车的速度也不断提高,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铁路道岔晃车是常见的问题,对道岔晃车的整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道岔晃车主要原因分析和道岔晃车整治措施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列车的速度也不断提高,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铁路道岔晃车是常见的问题,对道岔晃车的整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道岔晃车主要原因分析和道岔晃车整治措施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随着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将会出现无缝道岔铺设在桥梁上的情况,桥上无缝道岔成为发展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又一关键技术.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桥上无缝道岔的模型,计算桥上无缝道岔的受力和变形,并分析了桥梁结构对无缝道岔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桥上无缝道岔的设计及养护维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中所应用的12#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时速200 km的12#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组装施工工艺,以及封锁时间内更换道岔施工工艺.12#可动心轨式提速道岔在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道岔区轮轨间隙动态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轨间隙对车辆顺利通过道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道岔区钢轨空间布置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分析了护轨对轮轨间隙的限制作用和对轮对冲击心轨的防护机理,研究了道岔区轮轨间隙动态变化特性,轮轨间隙与轮对横移量、轮轨横向冲击力、轮轨接触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轮轨间隙变化对车辆过岔运行安全性和道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轮轨间隙不仅与轨距和钢轨动态横移量有关,而且与轮对横移量密切相关,且当间隙过小时轮轨间将发生横向冲击振动;设置护轨有利于防止轮对冲击心轨,并使得轮对能够顺利通过岔心;另外,为使车辆能够顺利通过道岔,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大转辙区轨距,但心轨区轨距最好保持标准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ANSYS软件对无缝道岔纵向附加力进行详细分析计算,并对无缝道岔稳定性检算、无缝道岔钢轨强度检算和关键连接件进行强度检算。检算结果表明,按所拟定的无缝道岔的轨道结构和锁定轨温铺设无缝道岔,能满足规范规定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过岔方式及过岔速度对机车通过固定辙叉时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固定辙叉伤损原因,基于铁路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75 kg/m钢轨12号道岔固定辙叉和JM3标准车轮型面,应用SIMPACK软件建立机车-固定辙叉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机车在不同速度、从不同方向通过固定辙叉时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机车通过固定辙叉时,...  相似文献   

16.
道岔缓和曲线尖轨切削方式选型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轮轨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车辆-转辙器动力耦合模型,计算并分析42号缓圆缓型道岔前缓和曲线尖轨选取五种不同切削方式时,轮轨系统动力指标及钢轨磨耗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动力学方法评价各种缓和曲线尖轨切削方式的优劣性,能够使尖轨选型更加可靠;缓圆缓型道岔中选用半切线型缓和曲线尖轨,可获得较好的行车性能、转辙器结构稳定性和钢轨磨耗性能,部分设计条件下也可依照具体要求采用切线型尖轨;对运营中道岔转辙器结构动力性能的分析,需考虑几何不平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故障诊断推理中的冗余信息,研究了面向故障诊断的模糊概率Petri网(FPPN)。通过综合专家经验知识,将事件的概率参数引入推理分析中。并给出了基于状态方程的正向、反向及混合推理分析方法。以铁路道岔系统的故障诊断为例,说明基于FPPN的建模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引人概率参数的FPPN能够筛除冗余信息,分析过程体现了人工推理的思维模式,优于基于FPN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IntheareawheretheTanggulatoLhasasectionoftheQinghai TibetRailwaypassesthrough,the naturalconditionsareuniqueandtheresourcesarerich,butthepopulationissparse,theeconomyislessdeveloped.Fortheeffectofthe naturalconditionsontheplateau,theecologicalenvironmentisveryfragileandisshowingthe tendencyofretrogression.Astheconstructionwouldlargelydisturbtheearthsurfaceandvegetationandwouldhavealargequantityofearth andstonedigging,theconstructionoftherailwayinthisareawouldcertainlyleadtoaseriesofquestions…  相似文献   

19.
汉江蜀河水电站属II等大(2)型水电站,水库的运行对库岸的稳定性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诱发库岸失稳灾害,这势必会影响岸坡上铁路的正常运营,所以水库运行对岸坡和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必须进行分析评价。文章将影响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总结分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确定各评价指标选择依据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库岸铁路路基稳定性的二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安全价值取向、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知识、安全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的提出,是将安全问题由自然科学向人文科学的转化和深化,是对安全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一种新认识。倡导和建设铁路安全文化,是实现运输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是树立铁路安全形象,提高企业效益,实现铁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无论是在对安全文化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安全文化基本内涵及其本质特征的把握上,还是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式和实现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互为表里的有机结合上,尚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