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TD-SCDMA网络测试仪中SCCP协议解码及上层PDU获取方案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TD-SCDMA网络测试仪的信令分析功能作为研究背景,介绍了,3G协议栈中信令连接控制协议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消息结构,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协议的解码以及针对实际数据的组装 方法,目的是对网络测试仪中SCCP模块的软件实现提出解决方案。该协议位于协议栈的传输层,其分析思路和 方法对研究传输层的其他协议具有指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鉴于目前光网络整体成本较高,波长转换器利用率较低的缺点,在研究现有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的基础 上!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波带转换器的方案。该方案的技术特点在于:在波带交换矩阵和波长交换矩阵之间增加 了一个共享转换池,光纤中需要进行转换的波带和波长都进入共享转换池,共享使用转换池中的波长/波带转换器 进行转换。实例表明:该方案能够使光网络中波长转换器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在降低了光网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 波长/波带转换器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IP-PEA(protocol convener A)是一个协议转换器,主要实现中国七号信令IP协议的转换。其会话协议使用H.323协议,本论文主要介绍H.323协议的呼叫处理流程,H.323模块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零电压转换(ZVT)软开关PWM转换器,给出了boost转换器的电路,详细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波形。  相似文献   

5.
冲压零件的 DFM 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冲压零件设计和加工过程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映射的板料冲压件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formanu-facture,DFM)系统结构,以实现DFM方法在冲压零件设计中的应用。着重介绍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主要模块功能,讨论了设计特征到制造特征的几种转换/映射机制,结合实例阐述了基于制造资源进行可制造性评价的方法及步骤,并给出相应结果。实践证明,在冲压零件设计中采用DFM方法,可在满足其功能要求的同时有效地改善冲压零件的可制造性。  相似文献   

6.
Cisco公司于2004年提出基于隧道的灵活认证协议(EAP-FAST)以替代存在安全漏洞的LEAP认证协议,该协议具有安全性和易部署性的特点。文章论述了基于8021x协议的EAP-FAST认证协议及其实现技术,并在公共无线局域网(PWLAN)综合实验平台上实现了EAP-FAST认证的客户端、认证者、认证服务器端功能。  相似文献   

7.
AD651/652是美国ANALOG DEVICE/IOS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的同步电压频率转换器(SVFC)或A/D转换器。它具有高分辨率、高稳定性和最佳转换时间等特点,本介绍了AD651/652的主要特性、工作原理、应用接口实例以及实际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协议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protocol translation,NAT PT)技术服务于 IPv4和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无法实现多协议节点之间的数据包通信,缺乏协议扩展功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4的网络地址 可编程数据平面协议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programmable data plane protocol translation,NAT DP)技术方案。该方案运用可编程协议无关报文处理语言完成解析器、控制流和匹配动作表的定义,实现多协议数据包在数据平面的解析、协议转换与重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NAT PT的协议扩展性问题,并使管理员在数据平面实现协议转换机制的可重配置。  相似文献   

9.
质量功能配置能在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快速有效地将市场调查阶段所获取的目标顾客需求信息转换为目标新产品的具体工程技术特性。在单维质量屋规划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多个质量屋的质量功能配置线性优化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不同质量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信息,能够权衡、优化质量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某汽车企业产品开发的顾客需求和技术需求项目为案例,给出了该模型的数学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网络是以IP技术为核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新型网络。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一种在IP网络中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而主机标识符协议HIP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安全和移动性支持。将SIP协议和HIP协议结合起来实现网络语音业务,设计了一种基于HIP的SIP电话协议流程,在支持HIP协议的主机上实现SIP电话,同时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数据传输和网络层移动性支持。  相似文献   

11.
弹性分组环技术(RP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和标记交换技术相结合的,多业务共存的业务特性的新一代城域网解决方案。主要介绍了弹性分组环(RPR)的MAC协议帧结构,探讨了RPR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光以太网RPR,并对RPR技术在未来通信网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An integrated self-healing algorithm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silient Packet Ring (RPR) is a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layer protocol that operates over a double counter-rotating ring network topology. RPR is designed to enhanc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in order to handle data traffic more efficiently. Since Intelligent Protection Switching (IPS)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ring networks, RPR provides two intelligent protection algorithms: steering and wrapping. While wrapping in RPR in essence inherits the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APS) algorithm of SDH, it also wastes the bandwidth on the wrapping ringlets and may result in severe congestion. Whereas steering in RPR provides high bandwidth utilization, its switching speed is low, because it is indeed a high layer's restoration algorithm. In this paper, integrated self-healing(ISH) algorithm as an effective algorithm for RPR is proposed, which synthesizes the merits of the two algorithms by transporting healing signal and computing routing in MAC layer. At last, the performance of ISH algorithm is analyzed and simulated.  相似文献   

13.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RPR) in this paper. In this algorithm, nonlinear explicit rate feedback control is used to ensure fast convergence and smooth equilibrium behavior. The algorithm combines explicit rate control with a deficit round robin (DRR) scheduler, which not only ensures fairness, but also avoids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of explicit rate control algorithms. The algorithm has good features of fairness, fast convergence, smooth equilibrium, low queue depth, and easy implementation. It is insensitive to the loss of congestion control packets and can adapt to a wide range of link rates and network scales. It has solved the unbalanced traffic problem of spatial reuse protocol (SRP). The algorithm can be implemented on the multi-access control layer of RPR nodes to ensure fair and efficient access of the best-effort traffic.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RS232接口设备传输距离短、不便于组网等问题,根据CAN(ControllerArea Network)总线的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便于组网等特点,设计了基于CAN总线技术、串行通信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RS232-CAN协议转换器,给出了协议转换器的设计原理、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该转换器使信号的传输距离达到10 km,通信速率可调,可组成具有多达110个节点的多机使用网络,对RS232接口设备及RS232接口设备与CAN接口设备的联机使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应用软件监控系统监控信息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中管理信息和协议数据单元进行扩充, 设计并实现面向应用软件的网络监控系统. 该系统提供对应用程序类中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的监控功能. 研究管理站点、管理代理、监控模块间监控信息的交换和传输方式, 包括网络应用软件监控系统协议栈的定义、通讯协议的设计等. 阐述监控信息传输时报文分组和重组的必要性, 并设计相应的算法;提出一种效率较高的可逆转换规则, 与传统的可逆转换规则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 该网络监控系统可用于实现监控模块、管理代理、管理站点间监控信息实时、准确的交换与传输.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弹性分组环的网络性能,特别是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为网络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基于网络演算理论建立了弹性分组环业务传输模型,分析了弹性分组环网络中各类业务在网络中的最大接入延时,并提出在特定条件下各类业务最大接入延时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高优先级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小于低优先级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业务最大接入延时与环路站点无关,不受环路规模的影响;环路业务量、整形器容量以及最大分组长度的增加都会使得业务最大接入延时增大。该计算方法易于实现,便于在工程环境下对性能快速估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TCP/IP协议的优化处理,并把优化处理后的协议包嵌入到微控制器78E58中,同时通过RTL8019AS,RAM62256等构成一个网络协议转换模块,该模块可以把智能设备的串口信号或并口信号转换成可连入到以太网中的信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剖析一种能够减小交流电流谐波的错时矢量调制(ISVM)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冗余性的新型组合式变流器主电路拓扑,并借助数学模型和等效电路对多变流器模块并联进行了重点研究,得到了一种简单适用的并联控制方案.仿真实验证明,错时矢量调制技术能够将系统的等效开关频率提高到单模块开关频率的 N 倍(N 为并联模块数),大大减小交流电流谐波;文中提出的并联控制方案能够实现各种负载情况下模块间的均流控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FPGA 的1553B 总线的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应用飞机内部时分指令/ 响应型多路串行数据总线(MIL-STD-1553B: Military Standard 1553 Bus)需要大量外围芯片的问题, 在研究MIL-STD-1553 总线协议的基础上, 实现一种以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为核心的1553B 接口模块。综合分析了FPGA 控制1553B 总线的原理和过程,
给出了FPGA 控制通用串行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的实现方法。采用变压器耦合的方式, 通过HI-1567转换器, 将信号送入FPGA 中, 利用FPGA 内部丰富的逻辑资源完成对总线数据的采集、编解码以及与PC(Personal Computer)机的通信, 并将FPGA 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显示在PC 机上。实验结果表明, 该设计方案完
成了总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实现了总线数据的正确传输, 不但减少了大量的外围电路, 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20.
RPR技术的提出给语音传输提供了崭新的传输平台,从RPR技术逐步引入TDM(电路仿真)技术,深入浅出地论述了TDM的协议体系结构和传输原理,详细介绍了TDM电路仿真在RPR系统中的应用过程,并对TDMoP的实现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时钟同步过程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TDM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