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科技扶贫是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应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引导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合理开发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增强贫困地区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本文就如何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谈一些思考和建议。一、促进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是科技扶贫的主要着力点农村贫困地区大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落后,没有形成优势产业,而很多贫  相似文献   

2.
产业扶贫是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激发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同步注入科技生产要素,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引导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推动富民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对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禾驮镇安家山精准帮扶工作调研,深入了解全村产业扶贫发展状况,分析并找出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因地制宜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处于贫困阶段。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政策。该文阐述了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科技扶贫的界定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并且着重阐述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科技扶贫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提供有效的策略,提高农村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科技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广东省科技厅被首次纳入全省扶贫开发"1+N"政策体系,实施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年来,省科技厅扶贫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河源市东源县三洞村,在科技精准扶贫、脱贫的过程中,针对当地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技术落后的现实状况,将治穷与治愚相结合,把脱贫与扶志扶技相结合,坚持把科技作为推进当地扶贫攻坚战略的主要抓手。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夯基础补短板,加强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两品"产业,探索"一户一法、一户多法"等帮扶措施,帮助三洞村及贫困户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他们插上了致富的翅膀,也为广东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能推广的技术路线和模式。本刊对省科技厅驻三洞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李延军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正为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1月5日,兴文县召开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工作会,从五方面扎实推进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工作。一是抓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做好科技扶贫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好科技扶贫示范村产业近期发展目标及中长期发展目标,打造科技扶贫示范村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6.
张玮荣 《甘肃科技》2012,28(14):7-9
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秦巴山区科技扶贫工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在秦巴山区实施科技扶贫的重大意义,针对秦巴山区科技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宜宾市科技扶贫专项2017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市科技局通过以下措施扎实推进我市科技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市级科技扶贫工作协调机制,负责全市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部署,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指导10个相关区县成立科技扶贫工作协调机构,建立市、县联动推进科技扶贫的工作协商机制。适时召开全市科技扶贫工作现场会,推进科技支撑脱贫攻坚。二是加强财政科技投入。启动实施科  相似文献   

8.
科技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科技扶贫内涵及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行能力理论与科技扶贫之间的耦合性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科技扶贫绩效评价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从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角度出发,以汾西县科技扶贫及山西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扶贫实践为例,介绍了贫困地区科技扶贫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剖析了制约科技扶贫的因素,并就推动科技扶贫在基层的深度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就科技信息如何为精准扶贫服务、建立精准扶贫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数据库、搭建精准扶贫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精准扶贫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和甘南州科技情报研究所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弘扬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151-153
贫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佼佼者,长期艰苦生活的磨难锻造出他们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他们进入大学后,面对强手如林的学子,使他们相形见绌,加之经济拮据的压力,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产生诸多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高校应从弘扬他们的自强不息精神入手,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经济贫困、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问题,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2.
江琴 《长春大学学报》2014,(2):226-230,234
部分贫困生因其经济的贫困,产生"心理贫困",陷入了对自我评价的困境,不能悦纳和认同自我。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源就在于贫困生自我主体性的缺失,他们在"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双重存在下,无法处理好个体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关系、个体自我评价的非理性标准与理性标准的矛盾关系。从实质上来说,主体性的存在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存在,其根本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目的性。因此,通过强化贫困生自我意识,引导其认识客观自我,转向"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从而追求主体性的存在,是从实质上真正缓解和消除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贵州紫云县区域贫困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紫云县是国家扶持贵州的26个贫困县之一,地处麻山极贫地区腹地的偏远位置,加上喀斯特发育、封闭性强、土层脊薄、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以及少数民族集中、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使该县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落后,人畜饮水困难,人口素质低,科技文化落后,集老、少、边、穷为一体,是贵州省内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区域贫困的典型代表,也是省内少数只能通过环境移民才能根本消除贫困的县域之一。  相似文献   

14.
韩力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6):496-498
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科技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国科学院向农村基层派驻第一书记,开展以科技扶贫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精准扶贫,服务了村民百姓,提升了治理水平,最终实现了"抓党建、促脱贫"。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学院贫困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经济上的贫困往往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国家、社会、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在设法解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贫困区农民脱贫增收走出多赢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1月,国家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已经成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艰巨任务。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扶贫攻坚的高潮,发展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仍然是最基本、覆盖面最广的产业扶贫内容。针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耕地少、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建立生态循环技术体系,构建生产和消费精准对接信息平台为推动力的脱贫致富思路,实现贫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可持续脱贫致富目标,并以相关技术的具体方案,提出了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泸水县贫困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境内,属高山峡谷地貌,为国家扶贫重点扶持县,辖3镇6乡,其中4个乡为扶贫攻坚乡.导致一个区域贫困的原因很复杂,有自然、社会、历史因素,贫困原因的复杂性、贫困具有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GIS具有的强大的分析、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使得文章选择将GIS技术应用于贫困原因分析中.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图层叠加、统计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及统计资料分析得出坡度、交通、教育和土地资源利用是导致泸水县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地区居民家庭收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已大幅减少,但是贫困人口主要表现为深度贫困和多维贫困,脱贫难度大。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并深刻剖析精准扶贫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增加森林碳汇扶贫透明度,提高扶贫主体履约率,矫正扶贫行动偏差,进而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需要构建一种科学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统筹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视角,借鉴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等3个维度构建了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对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进行实证测度。【结果】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实证分析,构建了以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为准则层,就业、收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产业拓展、低碳金融、生态环境为指标层的评价体系。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对森林碳汇扶贫总绩效的贡献度存在差异:经济效益能在短时期内促进贫困对象增收,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短; 而发展机会创设之后还需提高贫困者自身发展能力,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长,但各准则层在森林碳汇扶贫绩效提升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偏废其一。【结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逐步上升,扶贫效果得以不断显现; 各评价单元的扶贫绩效存在差异,需在扶贫工作中及时总结各区域的经验与不足,加强交流,不断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充分发挥森林碳汇项目实施在扶贫中的作用。此次构建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提供一种相对客观、便捷的动态评价方法,能够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20.
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局限于"助人",贫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封闭心理、依赖心理和不满心理,"自助"尚显不够,由"助人"走向"自助"才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自助"要义包括四个方面:是接纳而不是同情,是发展而不是生存,是优势而不是问题,是增权而不是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