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巴丁     
当约翰·巴丁(John Bardeen)被授予第二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在同一领域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唯一人物时,他从Leo Kadanoff发出一则电报说:“保持一流工作。赢得三次你就保持了王位。”巴丁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被授予1956年,与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和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共享,是由于他们的半导体研究和晶体管效应的发现。他的第二个诺贝尔奖在1972年获得,与库柏(Leon Co-oper)和施里弗(J.Robert Schrieffer)共享,则是由于超导性微观理论。  相似文献   

2.
一、全世界范围掀起了超导热1986年4月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所属瑞士苏黎世研究所的两位物理学家米勒(K.A.Mul1er)和贝德诺尔茨(J.G.Bednorz)采用钡镧铜氧体系陶瓷化合物获得了转变温度为30K左右的超导体.他们不但首次突破了1972年美国科学家用铌三锗材料获得23.2K以来保持了14年的超导温度纪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人们意想不到的“绝缘体”一陶瓷材料中获得了超导体.他们的创造性工作在1986年12月得到美、日科学家的肯定后,全世界  相似文献   

3.
侯新杰  王瑞 《自然杂志》2008,30(4):243-246
巴丁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文章介绍了巴丁早年的生活和他的家庭,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及科学风格,他在企业和政府的工作,他与同事的交往和他的爱好。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家──约翰·巴丁李文清译巴丁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凝聚态物理学)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当他第二次被授予诺日尔物理学奖时,L·卡达诺夫(Kadanoff)打电话祝贺他:“继续努力,再得一次,你就成为冠军了广1956年,巴丁与W·布拉顿(B...  相似文献   

5.
潘晏 《世界科学》2006,(2):18-19
当今世界,能够有机会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人仅占总人口中很小的一部分,更不用说要获得诺贝尔奖了。但如今,杰拉德·霍夫特(Gerard!tHooft,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正试图改变这一切。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物理学这种知识,它能激发人们投身于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从事的那种科学事业。目前,霍夫特以此为目的建立了一个物理学网站(www.phys.uu.nl/ ̄thooft/theorist.html)。按照他的意图,你所需要的就是上网、开动脑筋和发愤用功了。这个网站是为那些“全心全意想要获得他们自己的诺贝尔奖”的人而开设的。不久前,《新科学家》杂志记者阿曼达·杰夫特(AmandaGefter)采访了霍夫特,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6.
1962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杜威·华生和克里克·威尔金斯等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阐明DNA分子结构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才开辟了生物学新纪元,一门称之为分子生物学的尖端学科应运而生。本文就来谈谈华生其人,和他发现双螺旋的经过。 1928年4月6日,芝加哥南郊一个贫困家庭里,降生了一位男孩,这就是日后名闻遐迩的大科学家华生。他的父亲是收债人,不过这位老华生求知欲很旺盛,有着狂热的护鸟癖,他希望自己的儿  相似文献   

7.
罕见的脑疾     
普通人可能忘记别人的名字,但通常都能记住他们的面容。但是,科学家发现,有些人记不清他所认识的人的面容,即使他已认识了好几年的人(如好朋友、父母、小孩)的面容也记不清,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尊容也不知道。对这种人来说,世界到处是陌生人。这是一种罕见的脑疾。美国爱阿华大学的科学家安东尼奥·德马西尔  相似文献   

8.
Watts  S 朱长超 《世界科学》1992,(5):43-46,39
科学家们创造了一只用于癌症研究的老鼠,他们期望能获得经济上的收益。另一些人则声称,谁也不能“拥有”生命。在慕尼黑,一个普通人感到他仿佛成了上帝。欧洲专利办公室(EPO)的检查者必须决定,哈佛大学对一只用于研究的、特制的老鼠是否拥有知识产权。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修改了老鼠的基因,制造了这只容易感染癌症的动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制造出可产生通讯微波的超导薄膜电子线路,这一薄膜的发展是航空部门——美国五角大楼和电报通讯公司为促进设计卫星用超导线路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科学家斯莫力和科尔,还有英国科学家柯罗托夫三人因发现新分子C60,并弄清它的球形结构而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在许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预测,新分子的60个碳原子一定分布在若干个正五边形和  相似文献   

11.
约翰·马瑟(John C.Mather)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席科学家,他曾为研发宇宙背景探测(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COBE)卫星做出重要贡献,与实验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GeorgeF.Smoot)一起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而COBE卫星为揭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10月4日下午,为庆贺马瑟荣膺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位于格林贝尔特的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与为他们赢得荣誉的马瑟一起品尝香槟和烤面包。马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在30年间,有许多科学家进进出出,但马瑟却一直呆在戈达德,从事着天体…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都具有质量。然而。这个我们所熟知的现象却一度困扰着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物质为何具有质量。这个谜底在1964年被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等人揭开了,他们认为有一种玻色子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以惯性.从而让物质具有了质量。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两年以来,物质的超导性和超导材料的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大批具有临界温度T_c值大于90K的高温陶瓷超导材料ⅡA-ⅢB-Cu-O被发现(这里ⅡA是指Ba、Sr或Ca等,ⅢB是指La、Y,Sc等元素.)它对工农业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很奇怪,这一巨大成就均不是在原有的超导理论的指导下所获得的,而是凭经验,从实践中“意外”发现的.但人们至今还不清楚为什么这类陶瓷氧化物超导体具有如此高的T_c值?体内什么样的内部结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引起了这样高的T_c值的出现?它是否可以制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象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现在有两位科学家提出了生命起源的新观点,他们是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F.Hoyle)和威克拉马辛(G.Wickramasinghe).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在化学上起源于外层空间巨大的气体尘埃云,星际云中的生物分子由彗星和流星带到地球和其他行星上.这两位科学家长期从事光波和射电波的研究,以获得宇宙化学结构的信息.他们发现在外层空间巨大的气体尘埃云中,  相似文献   

15.
导致发现隧道超导电流的那些事情发生于我在剑桥的皇家学会门德实验室工作的时候,那时我在皮帕德(Brian Pippard)教授指导下当研究生。在我当研究生的第二年,即1961至1962年间,我们运气真好,安德森(Phil Anderson)教授到我们实验室当客座教授,他对于隧道超导电流这个课题作过很多贡献,包括同我自己取得的成果不相关联的一些未发表的成果。他在剑桥的讲座引入了在超导体方面的“破裂对称”的新概念(安德森,1963),这个概念早已包含在他的1958年的超导性理论的赝旋公式里面了(安德森,1958),我现在就来叙述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美国科学家在2块不同的陨石中发现了超导材料,这是超导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个证据。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罕见的天然形式的超导材料,而且还为人类寻找室温超导材料点燃了新的希望。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叫做磁场调制微波光谱的技术(MFMMS,一种主要用于寻找超导现象的高灵敏度技术),对来自15种不同陨石的碎片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  相似文献   

17.
两名在量子化学领域内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物理系教授科恩和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的英国教授波普尔。他们在量子化学理论分析方法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科恩和波普尔的研究成果使得  相似文献   

18.
他的名字——阿卜杜·萨拉姆(Abdus Salam),随着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公布而为世人所周知.他和另外两人(温伯格、格拉肖),我们时代的又一批科学精英,都是勤奋非凡的理论理学家,由于在建立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共同分享了这一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9.
重费米子超导体是最早发现的非常规超导体,具有丰富的超导量子现象.理解重费米子超导配对的微观起源能够启发非常规超导的机理研究和新型超导体的实验探索.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重费米子超导实验和理论上的最新进展,利用量子临界自旋涨落的唯象模型,结合Eliashberg理论计算了CeCoIn_5的超导性质,得到了具有dx~2-y~2波对称性的超导能隙,符合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超导转变温度T_c的简化公式,结合二流体理论解释了CeCoIn_5和CeRhIn_5中T_c随压力的演化.这一结果为发展重费米子超导的唯象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诺贝尔奖简介专栏介绍了2019年度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美国宇宙学家皮布尔斯(P.J.E.Peebles)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以奖励他在物理宇宙学中的理论发现;另一半奖金由瑞士天文学家马约尔(Michel Mayor)和奎洛兹(Didier Queloz)分享,以奖励他们发现了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的行星。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致力于研究细胞感知及适应氧气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Kaelin,Jr.)、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