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仅分布于吕梁山和河北省小五台山一带。由于数量稀少,被列为世界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在马鸡属中包括褐马鸡、蓝马鸡 (分布于青、甘、宁、川)和藏马鸡(多为白色,分布  相似文献   

2.
马鸡属鸟类卵壳元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普仪测定了马鸡属4种鸟类卵壳中化学元素的质量含量,褐马鸡(C.mantchuricum),白马鸡(C,crossoptilon)和蓝马鸡(C.auritum)卵壳中测定出19种元素成分,哈曼马鸡(C.harmani)为21种元素,北京动物园饲养的褐马鸡,白以允许和蓝马鸡三者卵壳元素成分和含量基本相同;野生的褐马鸡和哈曼马鸡卵壳元素中P,Pb,Fe和Ti的质量含量有明显差异,同时褐马鸡野生个体和饲养个体比较,卵壳元素Zn,Fe,Al,Mn和Ti的质量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X射线衍射对3种雉类卵壳晶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了我国特产3种珍稀雉类的卵壳,即野生和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um)、哈曼马鸡(C.harmani)和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所产的卵壳.首次报道了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的大小.野生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104.5,211.8和145.3nm,差异较大;笼养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224.0,308.7和162.5nm,差异较大.同一种类不同环境,其卵壳晶粒大小差别明显,3种野生卵壳均比其笼养卵壳晶粒度小,差别最大的是褐马鸡,其笼养环境卵壳晶粒与野生环境卵壳晶粒大小之比为2.144;差别最小的是白冠长尾雉,其比值为1.118;哈曼马鸡的比值居中为1.458.野生雉类卵壳的晶粒较小,因此其硬度将明显高于笼养卵壳,由此可推测出野生雉类所产卵的结构更为致密和坚实,因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数字化对古籍文献应用与传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的现状,探讨了古籍文献数字化面临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山西五鹿山地区褐马鸡集群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7和 1998年冬季对山西南部五鹿山地区褐马鸡的集群行为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中 ,褐马鸡集群倾向略有不同 .群体大小在不同的生境中没有显著差异(Kruskal Wallis检验 ,χ2 =2 .2 7,p =0 .32 0 9,n =2 8) .褐马鸡的集群大小存在着月份间的差异 .对集群大小与月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 ,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 =- 0 .8399,p <0 0 5) .通过对五鹿山地区和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的群体大小的比较 ,发现存在显著差异(Mann WhitneyU检验 ,Z =- 3 3959,p =0 0 0 7,n =4 1) ,可能与这 2个地区捕食压力和食物特征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采自陕西省黄龙县和河北小五台山两个地区的褐马鸡种群进行了研究,完成了上述两个地区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的全序列测序,并与GenBank中搜索的马鸡属的其它三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质历史背景和本研究得到的上述两地区褐马鸡与蓝马鸡的遗传距离分析,研究认为由于0.15 MaBP黄河切穿三门峡后东流入海以及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来连续的褐马鸡分布区域分隔,并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地理种群.研究还指出褐马鸡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极低,并建议褐马鸡和蓝马鸡应为同种不同色型.  相似文献   

7.
1988年-1990年的冬季,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豹猫的数量及其危害褐马鸡的严重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查明豹猫主要分布于低山带、中山带和中高山带,分别各占种群数量总数的30.7%,42.1%和27.2%,指出其种群密度每百公顷遇见数为0.031头,对褐马鸡成、幼鸡的危害季节在5-7月;褐马鸡老弱病残者遭受豹猫危害在冬季降雪后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彝文古籍中字符的检测是古彝文字符识别的重要基础,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古彝文识别的精准程度。针对彝文古籍文献版面结构复杂、排版缺乏规范、存在图文混排等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极值稳定区域(MSER)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彝文古籍文献字符检测方法。首先对彝文古籍扫描图片用非局部均值滤波进行了预处理,然后采用一种改进的局部自适应二值化方法得到二值图像,实现对图像的前景和背景的分割;再采用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方法对非文本区域进行去除,从而得到文本区域;最后采用MSER和CNN相结合的方法对古籍中的单个字符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古籍中文本和非文本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分离,并在单字符检测实验中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能有效地解决古籍文献字符识别中的字符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名录形式记载了我国金锈菌属(锈菌目,金锈菌科)已知的12个种。对每个种记载其学名(包括基原异名及我国文献中出现过的同物异名)及相关文献、寄主、标本产地和馆藏编号、世界范围的分布及有关分类学问题的讨论,附中国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成年褐马鸡卵壳、羽毛和机体不同器官中Fe、K、Zn、Mn、Cu、Ni、Cr、Mo、Pb、Cd等10种矿物元素进行了测定。应用两个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进行了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了两变量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褐马鸡卵壳、羽毛中10种矿物元素的含量与机体器官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卵壳、羽毛内矿物元素的含量与机体大多数器官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并且绝大部分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通过测定褐马鸡卵壳、羽毛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可以用来评估和掌握野生褐马鸡种群的营养、生理、繁育和生态环境的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对甘肃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纸张调查为切入点,调查了甘肃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纸张的来源、产地和基本形态,认为甘肃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纸张具有纸样的历史多样、原材料产地地域广泛、每个历史阶段制作风格和制作工艺清晰完整等特点。研究还发现,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为甘肃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调查西部地区三省交界图书馆对古籍文献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古籍文献的管理工作提出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分开管理古籍、加大地方古籍征集、注重开发古籍文献的利用等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作者应用临床诊断、病理解剖、流行病学、细菌学检查及内外寄生虫检查等方法,检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棚养褐马鸡不仅有传染病——鸡新城疫和雏鸡白痢病,而且有寄生虫——鸡异刺线虫和鸡剌皮螨。  相似文献   

14.
笼养褐马鸡行为的PAE编码及行为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2010年5月和2010年12月—2011年8月,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种群进行了行为学研究.根据行为的功能性,共定义描述8大类56种行为,其中正常行为7类52种,异常行为2类4种,除沙浴、取食、理羽、饮水等行为在前人研究中有所涉及,其他多种行为均为首次报道,特别是包括机械行走、过度整理、空啄以及啄羽在内的4种异常行为是在笼养褐马鸡群体中首次发现.根据褐马鸡行为的结构、特征及功能,制定了褐马鸡的PAE行为编码以及编码全谱.其中姿态编码(P码)9种,动作编码(A码)6类39种,环境编码(E码)4类15种.在只考虑现有观察强度下某种行为是否表达,而不涉及行为在个体中发生的频率的前提之下,将性别、年龄、繁殖状态与行为结构编码P码、A码、E码结合,共同编入PAE编码行为谱中,制定了包含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笼养褐马鸡个体的PAE编码全谱.  相似文献   

15.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冬季,银装素裹,蔚为壮观,呈现出一派北国的冬季风光、在这白雪皑皑的森林灌丛间,栖息着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每天下午4点以后,太阳偏西,气温降低,褐马鸡开始选择夜宿地。它们多选择向阳背风的针叶林(油松)和半阳坡阔叶林(辽东栎)的树冠栖息。在树冠上过夜,是为了避敌吗?当地的不少群众反映,夜宿树冠上的褐马鸡用手电照不飞,用枪射击打中者掉下来,没有打中者动也不动,人上树捕捉也不飞;另一种说法是,夜宿于树冠上的褐马鸡,人根本接近不得,只要听到响动或看到光照马上惊飞。说法截然相反,到底谁是谁非?难以断定。为此,我们在保护区的边缘地带郝家沟芦草圪洞对上述两种说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共有雉类(雉族phasianini)26种,占全世界总数(49种)的53%。其中黄腹角雉、绿尾虹雉、藏马鸡、蓝马鸡、褐马鸡、蓝鹇、白冠长尾雉、黑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9种,为特产种;在世界环颈雉的30个亚种中,有19个分布在我国。雉类雄鸟一般具有绚丽多彩的羽毛、矫健的  相似文献   

17.
珍稀濒危鸟类褐马鸡mtDNA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SDS裂解、氯仿:异戊醇抽提的方法提 取了褐马鸡肌肉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的方法特异性扩增了褐马鸡线粒体(mt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片段,PCR产物经凝胶回收纯化后与载体pGEM-T Easy相连,然后转化感受 态细胞DH-5α,在含X-gal、IPTG的氨苄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PCR和琼脂糖 凝胶电泳检测后,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经PCR特异性扩增出的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碱基数为1 237 bp,用Blast程序进行检索比较表明此扩增序列与GeneBank中发表的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同源性高达99%,且具有鸟类线粒体的标志性序列.  相似文献   

18.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为国家I级保护鸟类,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及陕西黄龙山3个区域,其中陕西黄龙山地区褐马鸡虽然发现最晚,但有关学者已经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从栖息地、觅食地、卧息地的选择及种群起源等方面对陕西黄龙山褐马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太岳山脉中段,近二百年来没有褐马鸡分布的记载和报道,2005年首次发现褐马鸡在此栖息。灵空山褐马鸡地理种群的来源和遗传背景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采用线粒体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灵空山褐马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只个体均获得长度为1 238 bp的mtDNA D-loop全序列以及1 458 bp Cyt b的全序列,分别定义了3个和2个单倍型。两条序列D-loop和Cyt b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分别为0. 833和0.5,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π)分别为0.002 83和0.002 06,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和0.002。反映了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与该地区褐马鸡的资源现状、分布范围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褐马鸡是我国的特有珍稀鸟类.由于各种原因,在某些地区褐马鸡种群数量仍在减少.有关研究人员经过探索、研究,在自然繁殖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饲养、繁育,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其养殖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褐马鸡保护对策,旨在总结出经验和方法,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及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