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现代化的运动训练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提高训练质量,保证训练的优化效果。正越来越多地在运动中运用各门新学科的应用结晶,从而使运动训练系统始终处于最优的动态平衡状态,文章拟用反馈控制的基本方法,来指导田径运动训练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发掘运动员(或学生)的运动天赋,并通过系统训练有效地排除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各种干扰,使运动训练工作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是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过程,同样也是机体进行超量恢复和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过程,认识和了解篮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疲劳的产生机理、分型、诊断,采取有效的恢复手段,将有助于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目前田径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剖析,论述了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对策。以期为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提高运动成绩,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传统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相结合构成了现代运动的完整体系.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展现出来的竞技状态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网球运动员心理能量的发挥水平,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研究网球运动心理训练的概念、意义、重要性等,分析网球运动心理训练的心理学基础,及其影响因素,以对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孙鑫 《科技信息》2011,(4):262-262
由于参与体育锻炼,机体出现疲劳现象是很自然的事,但在正常情形下,这类疲劳经过十二到廿四小时后便应该逐渐消失。但如果训练计划安排失当,例如忽略了训练与恢复的配合,令到运动员有疲劳的状态下继续承受大强度运动量的刺激,已经疲劳的机体便难以得到恢复,超量补偿将无法达成,运动员亦可能出现衰竭的现象。如果仍然坚持训练下去,就会形成过度训练状态。过度疲劳是过度训练的前提,在过度疲劳的基础上出现集体形态和机能的明显变化后,才发展为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过度负荷与机体机能状况过于不相适应,导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一系列功能素乱或病理状态。过度训练多见于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6.
田径比赛是现代奥运会举足轻重的第一大项.田径46块金牌占奥运会金牌总数的近六分之一,田径赛场是世界各体育强国必争之地;主赛场的恢宏场面和数万热情洋溢的观众群体使田径比赛始终成为奥运会的重头戏;健身走、健身跑及马拉松运动的广泛普及使田径运动成为人们增强体质和保持健康体魄的重要运动方式.因此,田径运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运动之母”;通过对中国田径运动训练研究特征的分析,总结分析了田径运动训练研究的特征,并提出了田径训练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本文对我国田径运动训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必须加强各级田径运动队的管理;加大运动队的经费投入;改善训练的基本条件;提高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自觉性、积极性;加强教练员的学习与交流,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水平;科学的进行选材和训练;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增加运动员的比赛、锻炼机会。为我国田径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金牌增长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尚尧 《科技信息》2007,(35):246
科学的指导和低损伤训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良好的治疗与恢复,并应用运动训练与康复,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本文从运动影响血液流变的宏观和微观出发,为以后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以及如何降低运动员的损伤,加快疲劳后的机体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若干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球类运动实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使运动训练中的训练周期的观念更新、训练负荷的安排、恢复手段的采用有了深刻的新认识。注重整体力量训练,运动员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紧密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田径运动性疲劳恢复训练问题进行探讨。笔者从理论上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其判断,并结合平时有关恢复训练的措施与体会,掌握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恢复手段,对训练工作和提高运动员成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表象训练法是近年来各国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它对于运动员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表象训练对武术中的跳跃动作的训练有着良好的效果,这对于提高武术跳跃动作训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有。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业余田径训练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田径训练由于受业余性的限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四年区间训练过程,为使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得到提高,就应确立一个以校、省、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获胜为目标的三级阶梯式诊断训练模式,使训练具有连续杜、可控性和有效性,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逐级提高,进而保证其在训练比赛中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3.
击剑运动的体能训练是击剑运动的基础,不同的专项,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时期,采用的训练方法是不同的,这就要求采用适合运动员个人的训练方案。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四项身体素质和运动员体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结合这四项素质进行体能训练。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状态、身体状况、生理生化指标、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对运动员素质、体能的检测,得出素质、体能基本数据,然后完成制订方案前的最初评价。根据所得的评价,依据运动员身体素质、体能与专项结合的训练手段和实施原则,再综合考虑运动员个人营养、伤病、心理、训练期、赛季调整等因素,制订出科学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在国内外中长跑项目训练中运用广泛,但近年来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高原训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但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就是对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调控。通过对心率这一常规检测指标在高原训练中调控运动员训练负荷运用的研究,探究负荷项目规律的负荷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高原训练是目前各个国家广泛运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其中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与持续训练相比更为明显。不同海拔的高原交替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逐步适应。中等高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在中等高度范围内小范围的高度变化对运动员影响不大;在较高高度训练后再回到较低高度训练,运动员运动能力均有不同能力的提高。对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做了综述,并预计了交替训练在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跳水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身体处在不平衡状态,而要使运动员身体在转体过程中保持平衡的话,那么必须加强核心控制力的训练,进而稳定腰腹躯干,才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本文通过阐述核心训练的定义,并与实践相结合,阐明了核心力量训练对增强青少年跳水运动员腰腹力量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在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归纳了训练思路,为在运动员训练中推广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增强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脚竞速运动是一项大负荷、高强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素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田径运动"之称。通过对湘西州高脚竞速运动队中10名一线优秀运动员集训期进行全程监控,测量并分析晨脉、血红蛋白、尿蛋白、尿胆元、尿隐血、胆红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其与运动量、负荷强度的关联性,为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的负荷调整、训练方法改进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SSCI、A&HCI数据库中2003-2012年10年间有关速度训练方面的文献索引资料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找出国际速度训练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结果表明:速度训练研究文献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等院校,Wilson G J、McBride J M、Paavolainen L等是该领域的高影响力作者,《力量与训练研究杂志》是刊载速度训练相关文献最多的杂志;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速度训练的生理生化基础、速度练习与提高手段、专项速度、训练监控四个方面;围绕优秀运动员机体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和运动项目的特征设计专项速度训练手段,严密监控训练过程,注重赛季或赛场表现是速度训练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项群运动员不同生化指标训练值的适宜界限,更好地开展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和训练监控,笔者对山西省备战全运会的摔跤、柔道、跆拳道、散打、击剑、武术、蹦床、体操、跳水、游泳、田径等11个重点项目的男、女优秀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研究。方法:在长训练周期中的每个月末周六清晨,取运动员静脉血,测定全血血红蛋白(Hb),血清尿素(BU)、肌酸激酶(CK),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血清睾酮(T)。采用SPA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均数95%的可信区间作为运动员各指标训练值的适宜界限,初步制订了我省体能耐力类、技能难美类和技能对抗类三个项群男女运动员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尿素和肌酸激酶指标的训练值适宜界限,通过测试与评价,基本适用我省优秀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和训练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