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秦腔表演包含的台词、身段、唱腔、脸谱和服饰等要素,构成了秦腔语言与非语言模态,为目标语受众呈现秦腔的多层次意义,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语料库作为新兴的语料库研究领域,为秦腔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型,提出秦腔汉英多模态双语语料库构建的基本步骤,并从指导秦腔翻译实践、创新CAT教学内容和搭建秦腔外宣资源平台三方面探讨该语料库如何应用于戏曲翻译人才培养和戏曲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杨洁 《科技资讯》2011,(5):234-234
秦腔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在经历了千余年发展变革后,秦腔艺术已形成了独立完整及稳定严格的表演程式及音乐表现体系。单就秦腔音乐而言:它已成为西北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方戏曲音乐形式。秦腔音乐风格豪放、韵味独特,地方特点及地域色彩极其浓郁。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实现西安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西安"文化名市"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升西安文化软实力,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科学决策,必须明确城市定位和文化发展目标,着力于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中国传统演出空间与西方新型舞台革新的一系列共性与特点,分析了两种文化互相渗透的图式。从四个方面剖析研究其相似点,即剧场性、空间的自由、空间的暗示和空间的开放。中国传统戏曲舞台所具备的一系列优点正是西方舞台革新者所追求的目标。剧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螺旋式上升的,这就是现代西方新型舞台革新设计从一种古老文化中获得启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荆轲刺秦王未遂被杀,尔时"秦腔"已传遍咸阳城,并被注入了许多秦国文化的元素,即从唱到吼。秦地老百姓喜欢的就是那慷慨悲凉的味道。秦腔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相当成熟,六种唱腔、十三门角色都有严格的规矩。适值易俗社成立12周年之际,鲁迅专门题写了"古调独弹",包含着对秦腔的赞美。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原功能"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秦腔名段"西湖山水还依旧"语言风格及艺术成就,必然有助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大众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陕西民间社火的文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社火内部的文化因素并非单一,而是扭锁着社、傩、歌舞、百戏、戏曲等不同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按历史文明的发展逐步累积在社火内部,呈现一种文化“地层”关系.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剥离,并试图对陕西社火的文化属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梨园戏是流行于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的一些古老戏曲剧种的统称。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南戏的重要剧种之一,发祥于以福建泉州为中心的广大闽南语地区,孕育于唐五代,形成于宋元、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其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在发展进程中,有大梨园(过去成年演员的班社)和小梨园(儿童演员的班社)之分,大  相似文献   

8.
赣东北地区处于浙赣、闽赣、皖赣交界处,这里交通发达,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是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明代江西四大名镇,其中的河口镇和景德镇就属赣东北地区。受多种文化的交流冲击,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孕育出了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受此影响,这里的木偶戏非常活跃,民间木偶班社也很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赣东北木偶戏正濒临消亡,为了能保护好这一濒临消亡的艺术形式,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民间走访,对其源流、班社、艺人、音乐、剧目、表演程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台湾歌仔戏新一轮的发展依托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环境中乡土文化的重建和转型,也是乡土文化重建和转型的构成部分及实效体现。乡土文化重建和转型中,台湾歌仔戏拓展庙口、社区、剧场等多种演出场域,演出场次不断增加,年轻观众得到扩充。台湾歌仔戏发展为大陆探索地方戏曲振兴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和启示,这包括政府支持和推动、复兴庙宇文化、发展文创产业,戏曲从业者既要坚守传统又要大胆创新,同时努力培育新一代戏曲观众。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安"城市名片"的大雁塔文化休闲广场,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并分析大雁塔文化休闲广场的游客满意度,从游客那里最直接的找出大雁塔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旨在将作为西安城市名片的大雁塔文化广场建设、发展得更加完美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悦 《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66-166
文化自觉源于对社会与人生的,是指人类在进行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形态。建筑是城市文化风格的显著性标志,是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一种视觉上的具体体现形式。任何一座城市都应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十三朝古都西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浓郁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如今,西安城市建设如何继承和发扬其古建筑风格并取得文化创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926年刘镇华率军围攻西安,西安被围困长达八月之久,围城期间西安城内大量难民涌入,情状极其悲惨,对于难民的慈善救助成为当时西安城内的重要任务,而这一时期的慈善救济措施被大量刊登于《新秦日报》。本文以《新秦日报》的慈善救济报道为中心,主要探讨围城期间社会各界的慈善救济举措以及在慈善救济中存在的不当之处,以期揭示慈善救济对于西安围城事件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论述图像检索技术在西安城市网络视觉文化中的应用,了解网络城市文化形象对西安城市发展的作用.认为这种新的艺工结合的分析方法是研究互联网中城市视觉形象的有效方法.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将使西安城市的整体视觉形象在网络环境中得以提升,为西安城市软实力的加强和战略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90年12月至1994年12月,对我区城内9所中小学、农村130所中小学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进行防治传染病效果调查,结果如下:我区城内9所中小学农村130所中小学传染病率%针对学生中传染病特点及其规律,健康教育以农村及城市并进。农村开课率为80%,城内开课率为95%;农村中小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为75%;城内中小学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为90%;肝炎、痢疾、麻疹、猩红热传染病发生率城市大于农村。因此,必须在城市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完善管理方法,在农村做好巩固和提高工作。分析与讨论:一、遗传因素:有些传染病有家族史,…  相似文献   

15.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块瑰丽的奇石,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但是对于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兼庄乡东填池村的迎神赛社--- --赛戏,知道的人肯定很少。邯郸市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就有邯郸的建制,当时邯郸已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豫西北明清及民国方志中记载有一些演艺史料,这些史料分布在风俗、祠祀、庙宇、艺文、金石、财政等卷中,是对现存石刻文献记载的演艺史料的补充,对研究豫西北演艺史有着重要价值。这些史料涉及豫西北地区的演艺场所、演艺习俗及禁止演艺并改良演艺、政府征收戏捐的内容。方志记载的豫西北演艺剧场由金至清,体现了豫西北剧场的演进史。演艺习俗涉及祠庙祭祀演艺、岁时节令演艺、人生礼仪演艺。这些史料还反映了官方及士人的“礼乐”观,禁止演艺并改良演艺内容是官方及士人想通过演艺来改良风俗、教化民众。由于戏剧上演的繁盛,演戏又成了政府征税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漫步古都西安,随手抓一把黄土,都会感受到岁月的凝重。当你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就仿佛走进了历史长河,秦砖汉瓦的亘古风情,八百里秦川的磅礴浩荡,都与这座城市水乳交融。如今,在秦腔古韵之外,西安人又用无形数码,谱写了一曲信息化的瑰丽华章。  相似文献   

18.
民间流行这么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名城之一,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两汉文化。所以城市建筑物色彩规划对徐州来说尤为重要。没有色彩规划,城市色彩就会显得混乱,不利于提升徐州的城市形象,更不用说将徐州所拥有的两汉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主要研究两汉文化语境下徐州城市建筑物色彩规划,希望能对城市决策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00~1949年间北京城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空间的变迁,成为维护城市的文化中心地位、支撑城市经济生活的关键因素.书肆和戏曲、曲艺则是显示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突出标志.教育、书肆、戏曲、曲艺的地理分布与变迁,构成了城市文化空间演变的重要内容,并为建设当代北京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鲜明本质个性、美学风貌、思想内涵。而电影是19世纪末在现代工业和高科技发展下诞生的艺术形式,同样具有自己的本质属性。电影可以提供一切可视、可听的片段,更能提供后期编辑及报道等现场观众难以看到的内容,却不能提供戏曲的剧场效果,这恰恰是戏曲之所以是戏曲的重要元素。再则,电影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作为载体传播戏曲的过程中,画面剪辑、角度选择、块面切割,不可避免的会对戏曲传统的表演体系产生影响。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发挥电影媒介的特长,突破舞台局限,以达到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蒙太奇手法相结合的两全其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