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污染物是造成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研究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关系有助于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调查16个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借助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SO2、NO2、PM10、PM2.5、CO、O3等6个大气主要污染物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提取占总方差84.364%的2个因子来反映空气的污染程度,分别为:1)PM2.5、PM10、CO和SO2;2)O3.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准确探讨出空气各污染物的内在关系,该结果有助于为环保部门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Fluent 6.3数值模拟,研究含高架桥的十字路口在不同风向条件下,街谷内空气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当来流风向平行于高架桥主干道方向时,来流在高架桥上引桥下方收缩形成低风速涡旋,造成高浓度CO淤积,随着高架桥水平路段的延伸,高架桥下方CO浓度逐渐降低,而高架桥上方行人呼吸高度处CO始终保持极高浓度;当来流风向垂直于高架桥主干道方向时,高架桥改变了污染物的爬墙效应,其下方主干道迎风面和背风面CO不易扩散,保持较高浓度;行人应避免长期在高架桥下方、街谷背风面及十字路口拐角处停留,以减轻街谷内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十字路口处引入高架桥会改变污染源的位置、强度,改变来流风的流动特性,从而影响街谷中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甲醛是一种空气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其降解主要通过光解离过程实现.深入研究这类大气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性质及其演变过程,实现对它的光化学反应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尹鸿鸣研究发现.甲醛光解离主要有两个反应通道,一种是生成稳定的分子H2+CO;另一种是生成自由基产物H+HCO。并且,甲醛光解离反应通道会随着解离光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尽管甲醛(H2CO2)是个简单的分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地下交通废气排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地下交通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人体的影响,CO2,NO2,PM以及SO2等地下交通主要污染物会造成心脏功能的风险,并在短时间内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肺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尤其会对儿童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其次结合国外典型的实验研究,对地下交通污染对人体可能造成的疾病和健康影响进行了数据分析,对地下交通废气排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说明,总结出隧道内的空气中,对使用者影响最大的是颗粒物(包括粗糙、细小和细微的颗粒物)、CO和NO2。最后从外部居住区和内部使用人员2个方面总结了地下道路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指出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地下交通释放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准确测试,对儿童的健康影响需要进行直接相关的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构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1988-1992年兰州市气象站逐日08h(北京时,下同)常规气象探空观测资料及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变化特征及其与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CO和NOx)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全年以弱稳定为主,一年四季皆有逆温层存在;在冬季,逆温层性频率最高(95.8%),贴地逆温层厚度最厚(平均740m)、强度最强(平均0.53℃/100m),脱地逆温层底相对高度最低(平均935m);同时,贴地大气层结温度递减度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反相关,由此表明,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状况是影响该市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室内空气污染及排放源的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虹  曾宝强 《江西科学》2008,26(4):639-644
介绍了国外关于室内源排放率、室内污染物浓度、室内外污染物浓度比值(I/O)、室内外源贡献率及人体呼吸道受室内空气污染影响等方面模拟的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理论基础、模型形式和参数确定,对国内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8年春节期间晋安区五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PM_(10)、PM_(2.5)、CO、NO_2、SO_2、O_3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晋安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重点讨论了除夕、初一两日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小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安区春节期间首要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烟花爆竹对PM_(10)、PM_(2.5)、SO_2、NO_2浓度有直接影响,对PM_(10)和PM_(2.5)浓度的影响尤其突出,对CO、O_3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汕头市API指数年变化规律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头市全年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数年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其年变化规律受季节及气象要素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与人群活动有较密切关系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控制、工业污染源管理和做好垃圾有效处理、主干道定期洒水降尘及绿化固土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27(6):565-576
篇名作者卷(期):页 广义KDV方程的准确周期解及相关结论 张卫国,安俊英,膝晓燕27(1):1 超细煤粉燃烧NOJ析出特性试验 陈占军,金晶,樊俊杰,钟海卿27(1):6 企业知识交流系统中知识专家的优化选择模型 程钧谈,徐福缘,李春昌,梁琳27(1):n 一类广义Li如ard型泛函微分方程的周期解 贾梅,刘锡平27(1):16 交通主干道旁室内外空气污染物分析 张道方,黄晓晶,杨晓燕,马晓旦,刘建兵,翁俊27(1):21 方柱绕流的大涡模拟 王远成,吴文权27(1):27 TTCAN网络的响应分析及系统矩阵的优化 王庆祥,陈家琪27(1):32 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成员…  相似文献   

10.
以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针对某型空调客车,运用k-ε湍流模型及贴体坐标对空调客车室内流场、温度场及CO2质量分数进行数值计算。以人体呼出的CO2作为污染源,研究车室CO2质量分数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人体散热和太阳辐射对客车室内流场、温度场影响较大;乘坐区乘客头部高度水平内温度分布较均匀,驾驶区温度偏高,对热舒适性产生不利影响;驾驶区的CO2质量分数较低,车箱后部区域CO2质量分数低于中部区域CO2质量分数,但座位区由于乘客密集,人体呼吸区污染物易聚集,CO2质量分数偏高;车内空气都从回风口排出,车室内中部污染物CO2质量分数严重偏高。  相似文献   

11.
樊小杰 《河南科学》2014,(10):2120-2124
2014年4—5月,在对南京某高校居住区室内和室外的大气污染物PM10进行采样、监测的基础上,分析并讨论其具体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居住区室内外PM10日均质量浓度基本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PM10日均浓度小于150μg/m3),只有少数情况下超过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室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室外污染物浓度变化有滞后;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和天气条件与PM10质量浓度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的实时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多区域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VAV)空调系统的新风控制中,现行的控制方案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使用预测的方法来实施前馈控制,对可能出现的扰动提前作出补偿将有可能改善目前多区域VAV空调系统的新风控制问题,ARIMA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非稳态随机过程的时间序列,以季节性ARIMA模型为预测模型,在利用CO2浓度检测室内人数的基础上,对一大楼中各区域的新风要求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季节性的ARIMA模型可以很好地满足空调系统新风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由于2012~2013年北京大气环境质量整体较差,且多天的PM2.5日均浓度值超过0.500 mg/m3。鉴于此,为了解大气污染期间住宅室内外PM2.5的浓度水平,于2014年4~5月对北京市内4所住宅A、B、C和D的室内外PM2.5浓度分别进行了随时间变化的同步测试,并对其浓度水平及影响室内PM2.5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测试期间4所住宅中,B、C和D住宅室内外PM2.5的平均浓度均高于0.075 mg/m3,室外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0.143 mg/m3、0.122 mg/m3和0.124 mg/m3,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0.129 mg/m3、0.089 mg/m3和0.104 mg/m3;(2)在室内无明显污染源或污染源强度相对较低时,较高的室外PM2.5浓度对室内PM2.5浓度水平起主导影响;(3)吸烟和烹饪对室内PM2.5浓度影响较大,开、关窗时间及室外PM2.5浓度水平影响室内PM2.5的衰减时间;(4)北京市朝阳区2014年测试的住宅A、B和2015年同期测试的住宅Z1的室外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0.037 mg/m3、0143 mg/m3和0.028 mg/m3,2014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使2015年北京市室外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In studying indoor atmospheric pollu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air pollutant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primary factor in judging indoor pollution level, while sensory effects accessed by olfactory analysis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wenty living rooms in Beijing including newly decorated,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decoration were sampled once a day for 10 d,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olfactory analysi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6 main compounds surpassed the limitation values releas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pollutants with highest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the most odor active odorants. Olfactory analysis which measured the odor characters such as odor detection threshold (ODT), odor active value (OAV) and odor quality was a helpful tool to identify possible chemicals which cause indoor smelling issues, and it was necessary to access indoor air qua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ir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judgment on indoor air quality.  相似文献   

15.
The indoor air quality is directly affected by particulate matters(PM).In this study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s of an apartment and an office were measured.The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outdoor particle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particles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s has 2-3 peak points during one day.The indoor to outdoor ratio increases as the size of particles decrease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fine particles penetrate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s more easily.The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particles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outdoor particles,and the correlation increases as the size of particles decreases.  相似文献   

16.
采暖季室内外细颗粒物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 年2-3 月和11-12 月对室内外环境中细颗粒物进行采集和分析, 研究通风条件、大气污染水平以及温、湿度等因素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 通风条件和大气污染水平是影响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重要因素, 对细颗粒物的 I/O、室内外相关系数、细颗粒物的渗透因子以及大气细颗粒物对室内的贡献率均有影响, 通风条件越好, I/O 越高, 室内外相关系数和室外贡献率也越大; 随着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的升高, 细颗粒物 I/O 比值有升高的趋势, 且其波动范围逐渐减小, 室内外细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强, 室外贡献率逐渐增大, 但增速逐渐减缓。温、湿度均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及其毗邻海区的空气微生物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沉降法测定了环海南岛和粤西两海区及海南岛两城市的空气微生物浓度,比较了测区空气中海洋和陆源性微生物的浓度变化,分析了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势态,反映了海洋与陆地、室内与室外空气微生物的状态以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低冷负荷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送风末端与冷吊顶结合时,最小新风量的有效利用,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上送风、置换通风、下送风三种气流组织形式与冷吊顶相结合时室内各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等参数,对三种气流组织下的室内空气质量水平和热舒适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冷吊顶结合时,采用置换通风和下送风形式,室内可获得更佳的室内空气品质,最小新风量可获得更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用CFD方法模拟了空调卧室内制冷制热运行时3种不同的住宅空调模式(包括普通窗式空调器、分体机及具有引入新风的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分别位于高位置和低位置时室内空气温度及流速、有机污染物(甲醛)浓度及CO2的分布,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调器的类型、位置及新风量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大.夏季制冷运行时,带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置于低位置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室内流场分布,稀释和携带走室内的CO2和污染物;而该装置置于高处时,流场结构不合理;其它空调模式下由于没有引入新风,产生室内污染物堆积.冬季制热运行与夏季制冷运行时的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