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公交车人流量统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体目标识别和跟踪的研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目的是让计算机代替人类完成诸如视频监控和人流量统计等任务.根据公交车上下客的特点,作者构建了一个统计乘客人数的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统计的计数算法.该算法既可以独立完成乘客人数统计的任务,也可以作为具有更高准确率计数算法的前端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计数准确率达到85%以上,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城市交通严峻的拥堵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公交调度系统优化模型。将公交基础设施与多种分布式传感器设备联合,构建终端交通信息监测系统网络,实时采集公交信息。利用视觉候车人数检测系统、IC卡及GPS等实现上车人数的检测,通过公交车内置摄像机对下车人数统计,根据3D模型车辆识别法对车流量统计,并且由公交查询软件实现了基于"互联网+公交"大数据技术的实时公交信息挖掘。然后由网络传输系统将各区段乘客信息迅速反馈至调度总部,最终实现有效地公交系统调度。由基于Extendsim及元胞自动机的仿真表明,文中设计的系统模型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系统调度的实时性与精准度。  相似文献   

3.
实时视频对象识别与计数系统的模型和算法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动态视频对象的识别与检测是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个前沿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实时视频图像识别技术 ,对无规则行进队伍的人员进行检测与统计的系统模型和算法设计。基于颜色模型转换、减影、膨胀、腐蚀、聚类、匹配、跟踪等技术 ,实现了对特定检测区域内运动对象的识别、检测和计数。着重讨论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以及对象运动的物理模型和多目标识别跟踪算法。该系统于1998年开始成功地应用于毛主席纪念堂 ,对每日的瞻仰人数进行实时统计 ,计数误差小于 3% ,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地铁高峰期出行人流量大,容易在楼梯两侧拥堵,造成候车乘客分布与各车厢拥挤程度不匹配,进而使得乘客在车厢分布不均的情况,设计了上车点择优系统。该系统利用2对红外传感器和2对超声传感器来监控每次上下车厢的人流量,通过STM32F103单片机处理,统计出各节车厢内人数,然后将数据传输至候车区的USART HMI串口显示屏上,使候车乘客了解各节车厢内的拥挤情况,从而选择更优的上车点。上述系统可以改善人们在采用轨道交通出行时,候车位置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避免候车客流分布差别很大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5.
人体运动跟踪是基于视频的人体运动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人体肢体运动的跟踪方法,通过基于分块的帧间变化检测和二维人体块模型检测出人体运动区域,利用背景统计的技术从累积的帧差信息中构建出完整的背景区域,进而从运动区域中提取出头部和四肢的区域,通过区域形状分析确定各肢体区域的位置信息,从而判断出关节点的位置.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对人体肢体的大幅度运动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6.
视频人数统计利用视频图像特征,通过监测公共场所中的人群密度,可防止公共场所人群拥堵,确保行人安全.提出一种改进的视频人数统计算法,对于中低密度人群,利用个体特征法实现人数统计,对于高密度人群,利用纹理特征法实现人数统计.使用提出的算法,设计了视频人数统计系统,分别对多组视频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误差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实时监测和控制某公共场所内的人流量, 设计并研发了基于CC1100无线传输模块的人流量统计系统。数据传输部分采用CC1100无线传输模块与微控制系统相结合的采集方式, 实现了基于自动查询地址式通讯协议的无线通信。经过测试, 下位机的实时数据能无线传输到上位机以实现远程监控每个采集点的人流量的功能, 具有布线简单、 操作方便、 性价比高和功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复杂背景及运动状态下城市公交客流量的准确检测、识别与统计问题,提出了运动矢量跟踪方法,研究了公交乘客头部运动特征及客流量统计算法.传统的帧间差分、边缘检测等目标检测算法很难处理紧邻的多目标情况.利用类圆形处理提取类似圆形的目标连通域,对目标特征点进行运动矢量跟踪,实现了上、下公交车人数的准确统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视频监控中单目标的跟踪及目标统计,提出采用一种背景差分和帧间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对运动物体进行有效的目标检测,提高了目标检测的精度。首先采用中值滤波去除图像中所含的椒盐噪声,通过形态学处理对提取目标二值化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利用多点定位算法实现目标跟踪。最后根据运动目标体的轮廓高宽比、面积、质心等特征量识别人体,当行人进入视频中特定区域后,进行人流量的统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强、准确率高,所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实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公交车调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条公交线路上各时段、各车站的上下车乘客流的调查统计,采用矩阵对原始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在兼顾公交公司和乘客双方利益的情况下,建立了公交车调度的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求解,制定出公交车调度时刻表。最后针对一条实际的公交线路进行应用验证,并对实际的结果加以统计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陈彩华 《广西科学》2011,18(2):181-184
为了满足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中对稳定、可靠的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的迫切需求,设计一种机载前端嵌入式监控系统.该系统以S3C2410X处理器为核心.通过扩展MOTOROLA无线通讯模块G24以及U-BLOXGPS定位模块LEA-5S、采用CAN总线技术并与远程监控中心通信.该监控系统既可以实现数据传输、工程机械的定位,也可...  相似文献   

12.
陈静  马惠珠 《应用科技》2011,38(3):29-33
要实现对视频中人体动作的捕捉和分析首先要提取出人体的运动肢体,当视频中背景和人体姿态比较复杂时,帧差法、光流法等传统的运动目标提取方法并不能准确检测出人体运动肢体的轮廓.在帧差法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区域边缘点保留法来获取运动区域的边缘点集,并根据人体先验知识总结出一种边缘点整合的算法,用于对运动区域的边缘点集进一步处理,得到了人体运动肢体较为完整的轮廓.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背景干扰和人体及服饰的非刚性问题,比较准确地检测出人体运动肢体的轮廓.  相似文献   

13.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作用下人体电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人体的三维模型,主要分析了输电线路产生的静电场和离子流作用下产生的合成电场两种情况下人体电场效应;以及在不同的风速下合成电场对人体电场效应。结果表明:在合成电场下:人体周围、人体内部以及头部的电场最大值均是静电场情况下的2.7倍左右,说明离子流作用下增加的电场是不可忽略的;并且对人体产生更大的作用。不同的风速情况下人体周围、人体内部以及头部的电场是不同的;风速逐渐增大,其电场值逐渐减小,说明在风速作用下,人体周围的离子流发生了变化并减小;且也减小了合成电场的大小,进而对人体的作用也变小。根据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ICNIRP)导则限值对比分析,静电场和合成电场下人体内部电场最大值均超过普通民众限值和专业人员限值;而两种情况下的人体头部电场最大值在普通民众限值内,但是对于长期居住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周边的居民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在实际建设中需采取一定的降低电磁暴露防护措施或者避免穿越居民区。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体各部位疲劳损伤问题,提出基于精细积分法的人体各部位动力学响应与分析方法.以人体生物力学为基础,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构建七自由度人体与起重机-轨道相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起重机优化参数,通过精细积分法求解人体各部位振动响应.将计算结果与现有人体各部位疲劳损伤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人体各部位损伤情况及振动舒适性.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RedHat Linux下使用MRTG软件实现网络流量的统计,从而为监测网络是否正常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达到更好维护网络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现有煤矿监测系统的现状,提出利用CAN总线进行分布式的煤岩应力动态监测,给出了系统设计的性能要求,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过程.系统结合高精度数据采集技术和先进的CAN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分布式煤岩应力的高精度实时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监控系统的视频序列往往受到环境噪声、运动目标繁多和目标遮挡的影响,针对传统视频监控无法对人员实施有效检测、跟踪和计数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ARM的智能多目标跟踪监控系统.从整体性角度阐述系统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环境搭建.在算法实现方面,基于改进的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实现了目标检测和跟踪,引入匈牙利算法进行数据关联来解决多目标跟踪的任务指派问题,同时利用检测目标和预测目标之间的欧式距离以及卡尔曼滤波解决了遮挡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场地和摄像头视角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跟踪到6个运动目标,其平均处理能力保持在18帧/s.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贴体坐标系来处理复杂边界,在同位网格中利用SIMPLE算法实现速率场与压力场的耦合,求解了平行平板通道一侧带有移动边界的层流对流换热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换热量发生极值的时刻并不与移动边界移动到极值位置的时刻相对应,而是有一定的相位差,表征运动周期的Sr及运动边界的振幅对通道的换热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相同的时段内,Sr对于壁面总换热量的影响较小,运动边界的振幅对壁面总换热量的影响显著,另外,由于边界的移动,上,下壁面的换热均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上的电控系统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电控单元之间互相通信性能和降低导线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CAN/LIN总线的车载通信网络,将CAN总线网络应用在高速的驱动系统,LIN总线网络应用在低速的车身车灯控制系统,两者通过网关进行数据交换.仿真测试表明,本车载通信网络的设计合理,通信可靠,能够实现CAN/LIN总线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20.
在人体运动目标检测部分,根据室内监控的特点,提出了先采用统计平均法获取室内背景,然后选用背景减除法对运动目标进行检测,接着利用改进的区域增长法对属于同一目标的像素区域进行合并,判断并提取人体目标。在人体跟踪部分,使用卡尔曼滤波器预测目标参数,再根据预测参数跟踪人体目标,得到行人的运动轨迹。利用Matlab/Simulink对整个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不断修正算法的参数。通过室内实际采集的几个视频序列进行试验,该算法能够正确地检测并且跟踪运动的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