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齐尔塞尔论题的评判需要放到具体学科的发展史中考察。近代科学标志性成就——力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希腊以工具为研究对象的机械学;中世纪用数学和理想条件来解析各种"力"的"数学力学";近代完全靠公式、定律等来表达宇宙中各种"力"的"标准科学"。近代力学的发展进程也是工匠的经验知识与制造技能被学者逐步吸收与"内化"的过程,因而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与贡献。  相似文献   

2.
奈塞尔是当今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他为认知心理学学科的创立和生态学转向与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开拓性贡献.文章结合其生活背景梳理了奈塞尔反叛主流而又引领主流的非凡学术人生,展示了一位人人皆知而又不得详知的伟大科学人物的独特学术品格和卓越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3.
费米学派是由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1926-1938年间创并领导的一个著名学派。该文从这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探索春形成,发展至解体的全部历史过程,了它的主要科学贡献,并初步探讨了这个学派的成功原因。其中对于它在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及其主要成果的发现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参照传播学学科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二元框架,对国内科学传播硕博论文进行了全面梳理,发现在科学传播研究领域,也存在着经验研究和批判研究两类与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相似的研究范式。目前,经验研究占科学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多借鉴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批判研究则更多继承了源自科学元勘领域的批判传统和思辨色彩,主要立场是对科技发展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和对科学主义现象的批判,而两个学派之间的研究范式差别也正源自于立场和科学观之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哲学由理论优位逐渐转向实践优位的背景之下,本文以科学与哲学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为线索,重新梳理了20世纪科学哲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了逻辑经验主义(尤其是维也纳学派)所具有的实践意蕴。首先考察了维也纳学派兴起的理论渊源;其次深入挖掘了维也纳学派实用主义的内涵,比较并分析了二战前后逻辑经验主义在理论目标、研究方法和核心问题等方面的变化;最后结合历史经验与"情境"反思了西方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困境,并尝试给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意义的科学哲学研究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发展,塞尔对专名的研究由前期的"簇摹状词"理论转到"簇意向内容"理论,其研究方向也由语言哲学转向心灵哲学。塞尔认为专名的含义就是意向内容,指称是由一根意向内容的,因果历史链条决定的。本文指出,由于塞尔忽略语境因素,且意向内容本质上是心理的因而是私人性的,这使专名的意义在其理论中失去公共性。本文对塞尔、克里普克和陈晓平三人的因果历史理论作了比较和评价,进而指出,在语境中两种因果历史链条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从“危机”到“新方向”六十年代末,非理性主义思潮在西方日益泛滥,科学哲学面临着“危机”。许多哲学家尖锐批判了非理性主义,但何去何从,傍徨不定。正在此时,夏佩尔(Dudley shapere)提出了“信息域”理论,被认为指出了“新方向”,后来形成“新历史学派”,在七十年代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历史学派”继承了“历史学派”重视科学历史分析这一基本原则,并吸取了其中一些合理因素,如批判“积累观”,重视科学革命,承认科学活动是个开放系统,要考虑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同时他们也尖锐批判了“历史学派”的某些严重的理论缺陷。“新历史学派”认为,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学派”过分夸大社会和心理因素,夸大“科学共同体”的作用而贬低理性在整个科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范式”具有僵硬性,不能随时“倾听”事实的声音。他们否认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宣扬革命前后理论“不可比”。他们否认科学进步意味着逐渐接近客观真理,而以解决问题能力和预见能力作为进步标准。凡此种种,“新历史学派”都给予批判。他们对费耶阿本德的批判更多,因为他把“历史学派”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符号互动论与科学社会研究的互动关系是揭示科学的社会建构论兴起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考察了崔蒙学派在生殖科学、脑神经科学及癌症遗传学三个领域的经验研究工作及其提出的"社会世界"的理论内涵,阐释了符号互动论为当代科学社会研究提供的批判和反思视角,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46-52,11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理性主义知识观受到挑战后,如何评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判SSK相对主义知识观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现代科学哲学中相关的理论做出历史反思和辩护来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社会一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后现代的转向。就现代主义科学哲学而言,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这是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第一次转向。逻辑主义着眼于科学理论的逻辑分析,追求科学语言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其代表为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及其学派可以看作是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过渡和中介。历史主义超越了传统的科学哲学作为“科学的逻辑”的定位,认为单靠逻辑的解剖刀必定歪曲科学,因而把焦点聚集在对科学的社会一历史考察上,更多地关注科学的实际发展,试图建立历史的模型,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12.
"齐尔塞尔论题"被部分学者认为存在一定的解释困境,因为它没有具体解释学者与工匠阶层之间的社会壁垒是如何瓦解,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他们的"互动"。从微观编史学的角度重新考察"齐尔塞尔论题"有助于我们化解这一困境。借助于哈金所提出的"表征-干预"模式,不仅有助于在微观史学层面,围绕"学者-工匠"问题这条主线,考察近代天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了解其中学者与工匠之间"互动"的真实图景,从而为"齐尔塞尔论题"提供合理辩护。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进步问题的研究中,俄(苏)与西方在历史与逻辑两个路径上展开。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主要是逻辑路径,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无历史存在的逻辑分析,批判理性主义远离历史的逻辑分析到社会历史学派以重建科学史为目的的逻辑分析三个时期。俄(苏)科学哲学的研究采取了历史的路径,其研究的特点是:以综合的社会历史分析为背景,以完整的历史分析为前提,以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分析为目标。60年代,库恩等人尝试寻求逻辑之外的发展,向历史路径靠拢;80年代,俄(苏)学者注意到逻辑分析的长处。俄(苏)与西方的研究互补明显,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研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理论化学学派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70、80年代得到发展和壮大并在国际理论化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理论化学学派在量子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成就,领袖人物是以唐敖庆为首的卢嘉锡、徐光宪三位资深院士,核心和骨干人物是吉林大学承办的高分子物理化学学术讨论班(1958-1960)和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1963-1965)的主要成员,主要研究基地分布在以吉林大学为首的国内几所著名大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哲学史上关于"事实"的定义的争论出发,推测塞尔的社会本体论从区分制度事实和原始事实开始的原因.塞尔对二者的区分,对于解决话语分析家的困惑有什么帮助呢?对科学事实的建构论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一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知识具有历史的维度,这是20世纪科学哲学研究的重大成果。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科学哲学的几个主要学派争论的焦点和内在的发展线索,尤其是历史主义科学观形成的基础和其革命之处,阐明了科学知识是一种历史产品这一科学观形成的缘由。文章最后还对后库恩时期的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与工程,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是两个既相关联又有差异的研究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对话,并试图对二者关系做一梳理和探讨.文中当代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波塞尔教授认为,就技术哲学是与工程哲学的关系而言,尚无必要把二者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研究领域.文中强调了技术(工程)不同于科学的特质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意向或价值因素.工程中使用的是人工制品,工程哲学是否属于技术哲学,取决于有关的定义.从理论的意义上看,工程哲学已经预设了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方法论的新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籍德裔哲学家亨佩耳今年四、五月间来我国讲学,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欢迎。本文是他在华讲学期间应本刊之请,在几次讲演基础上为本刊撰写的。文章介绍了当前西方科学哲学中的分析经验主义和历史社会学派对科学方法论基本问题的观点,特别在科学合理性、理论变革等主要问题上的分歧。他还着重分析了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社会学派的实用主义倾向的得失,由此引出他自己既承认方法论的经验描述、也承认非经验指令的比较持平的观点,反映了后期逻辑实证主义的某种灵活态度。  相似文献   

19.
对科学变革理论的再考察─—评劳丹等人对历史学派科学变革理论的总结与检验殷正坤自从库恩1962年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以来,科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发展迅速。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坎贝尔、图尔明、霍尔顿、劳丹、赫斯、夏佩尔等等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基础研究导致了数理逻辑的兴起和公理化浪潮。作为科学发展的哲学反响,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科学研究活动的理性重建纲领。由于逻揖实证主义者过于注重科学理论和科学评价的逻辑学、语言学特征,忽略了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影响,因此,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历史学派的攻击下,逻辑实证主义的理性重建纲领被搁置起来.但几乎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把人工智能研究提到日程上来了。它要求进一步认识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方法论规则,同时也表明了启发式规则在问题求解、机器学习及其它智能模拟过程中的方法论意义;另一方面,科学哲学开始重新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的结果使一部分科学哲学家认识到;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