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描述了以(n1,n2)标记的各种布基管的几何结构,采用经验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LCAO)的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直径和旋转度的布基管的能带结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它们的能态密度,结果表明,它们的电子结构不仅与石墨存在较大差别,而且相互之间差异也很大,通过紧束缚近似下对层状石墨Pz轨道的分析,并考虑到边界条件的限制,得到了关于布基管电子结构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3.
布基球是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面形笼状分子结构,在催化、超导、新材料诸方面有重要用途。采用李向平教授建立的分子轨道的差分方程法对C60的分子轨道、电荷分布、能量分布及键级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具有:能级方程被分解成10个6次方程,从而使计算简化;得到简单的轨道系数公式;电荷聚集数只与纬度有关。与经度无关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神奇的布基球世界──C_(60)研究中的新发现布基球(即球状碳分于)充满了许多神秘色彩。自1985年9月美国化学家发现这种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后,在世界上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天文物理学家也对Q。发生了浓厚兴趣,认为在星际空间可能寻找到q。。尽管天文...  相似文献   

5.
用结构化学的原理和几何的方法研究了布基球碳原子簇的一般结构特点,指出碳原子簇都是由只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组成的类球形碳笼,碳笼的曲率愈小,对称性愈强,该碳原子簇的稳定性愈大.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用阳极电弧在氦气氛下蒸发含镧石墨棒高效制备宏观量C60的内含镧原子的衍生物La@C60及在常温常压下以铁粉为催化剂高效制备C60的外修饰衍生物C60Br24的方法,还给出了C60Br24的红外吸收谱、C60,C69和La@C60混合物的质谱、13C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性质。经红外谱分析,产物为单一结构的C60Br24分子,而非混合物。核磁共振谱、质谱、液相色谱分析表明,镧原子被囚于C60内,但并未引起C60分子笼体的膨胀、缩小及变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阳极弧蒸发石墨法合成C60,C70的技术,及C60,C70的萃取、提纯和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着重研究了影响C60,C70产率的各种因素,如气体种类、弧电流、气压、石墨纯度等,得出了合成C60,C70的最佳条件:当氦气气压为20kPa,弧电流为65A时,产率最高可达15%;当氖气气压为16kPa,弧电流为70A时,产率最高可达21%.绘出了产率随氦气气压变化及弧电流变化的曲线,并给出了C60,C70的13C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谱和质谱.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碳原子系统的经验性模型势,通过优化总能量,系统地计算了碳小分子C2,C3,C4,C5的结构,结合能,键长和基频,并和其它模型势结果及可靠的文献值进行比较,明确了各模型势的适用范围.同时本文还计算了各种单层布基球C60,C240,C540,C960,以及多层布基球C60@C240,C60@C240@C540的结构和结合能,总结了其键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层布基球的单键(长键)随其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而其双键则随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单键和双键均随尺寸的增大而光滑连续地趋于相应的单层石墨的键长。而对于多层布基球,外层原子的键长相对于孤立情形基本保持不变,而内部各层的键长则相对于孤立情形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 人们早已知道碳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即石墨和金刚石,一软一硬,但都是碳的同素异性体,前者是层状结构,后者碳原子取回面体结构,现在又发现碳的第三种存在形式,即“布基球”——C_(60)、C_(70)等,其中C_(60)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有60个顶点的多面体结构,并已测得它的x一光照片证明了这一结构。目前已制得碳原子数为60、70、76、84、90的  相似文献   

10.
纳米是什么? “纳米”是nanometer(nm)的中译名,是长度的国际度量单位,“nano”是拉丁文的前缀,意为“矮小”。1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人的头发粗细一般约为60-80微米,即6-8万纳米,所以1纳米大小是一根头发直径的6-8万分之一,这样的纳米粉粒,当然是人眼看不清,手摸不到了。 现在所说的纳米科学,是研究大小为0.1纳米(包括原子、分子)到100纳米之间的物质特性、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的高新科技、纳米科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研究出提纯布基球(C_(60))的新方法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6年4月11日报道,美国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的化学家文森特·罗泰洛(VincentRotello)研究出一种提纯布基球(即C60碳分子)的新方法,从而有可能最终使布基球这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厦门马銮湾虾池附近外来物种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的种群动态及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2003年8月~2004年9月在虾池外侧水域布设4个挂板点进行挂板实验,同时调查沉积物沙筛贝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马銮湾虾池附近水域周年内7个月有沙筛贝幼体附着,从5月份开始至11月份。附着高峰期是6月份.无论是挂板还是沉积物,靠近虾池排水口的水域沙筛贝附着密度较低,而远离虾池排水口的水域沙筛贝附着密度较高.沙筛贝的垂直分布随不同月份而有所变化,6、7月份沙筛贝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随挂板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而8月份沙筛贝的垂直分布基本上是随挂板深度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在水深40cm左右形成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