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自交结实率低,严重影响产量,需要配置授粉树.为了给‘长林53号’‘长林166号’‘鄂油63号’‘鄂油81号’及‘鄂油102号’等5个湖北省主栽油茶品种筛选合适的授粉品种,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了授粉实验,对坐果率、果实性状、种仁含油率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其中‘长林53号’、‘长林55号’的盛花期约晚7 d;除‘鄂油63号’外,授粉品种对其他4个品种的坐果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果实性状、种仁含油率、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综合依据花期、坐果率、果实品质等指标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各品种的坐果率高、果实品质较好的授粉组合是:‘长林53号’ב长林55号’、‘长林53号’ב鄂油81号’、‘长林166号’ב鄂油81号’、‘鄂油63号’ב长林166号’、‘鄂油63号’ב鄂油81号’、‘鄂油81号’ב鄂油63号’、‘鄂油102号’ב长林53号’、‘鄂油102号’ב鄂油63号’.研究结果为这几个主栽油茶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山区5县10点的试验表明,贵毕系列5个玉米杂交种在山区具有增产作用尤其是贵毕302和贵毕303,分别比当地推广的品种增产34.0%和32.88%,这两个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好,值得在盆周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耐盐碱性优良的大豆品种是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的核心要素。在滨海盐碱地上对10个大豆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豆63”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性好;“齐黄34”品种产量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新疆春小麦品种演替规律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至今新疆春小麦品种经历了多次更替。对不同时期的54个品种所采用的育种方法和品种的形态、产量、品质性状以及抗逆性、抗病性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替,育种方法已由引种发育到新的育种方法;在形态性状中,株高明显变矮,株型由楹散型紧凑型发展;在产量性状中,产量明显提高,穗粒数及千粒重有所提高;在品质性状上逐渐向强筋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区域试验结果,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12个玉米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881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9511,cx-743综合性状最差。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估,计算简便易行,结果客观、全面,更接近品种的实际表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地区粳稻资源的性状差异,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将来自中国云南、四川凉山州和日本的部分粳稻种质资源进行同田比较。通过对多个性状数据的测定比较,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种资源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的品种资源性状各有差异,各品种性状优缺点共存,产量性状好的关联度排名较后,而关联度排名靠前的产量又较低,其中Y5和B130可以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来提高产量,也可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选择6个贵州自育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5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品种在攀枝花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产量和产值与对照云烟85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各供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为204-206d,烟叶外观质量为颜色浅桔~桔黄,光泽中,油份有~稍有,叶片结构尚疏松~疏松,叶片厚度适中~稍厚,评吸质量以黔西1号较好,表现微有醇甜香韵。  相似文献   

8.
以阳山油栗等6个板栗品种为父本,对农大1号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1.cu.Nongdnyihao)授粉品种的花期相遇情况、花粉量、座果率和花粉直感现象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阳山油栗雄花盛花期与农大1号板栗雌花相遇期为4d,铁粒头为3d,双季栗、河源油栗和韶栗18号都为2d;雄花长度及重量、花粉量的大小依次为:阳山油栗,铁粒头,双季栗,农大1号;以铁粒头作为授粉树的农大1号结实率最高,以双季栗为授粉树的次之。花粉直感现象对坚果单粒重存在一定影响。综合各种性状认为,铁粒头、韶栗18号和河源油栗是农大1号板栗的优良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和3个常规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产量相关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在所考察的19个性状中,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单株果节数、蕾铃脱落率、籽指、衣指、黄度和反射率品种问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棉的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和衣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但转基因棉与常规棉品种间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是转基因棉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而衣分和单株铃数则是常规棉品种皮棉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5个大白菜品种在4个试验点进行田间试验,重点比较了品种81—5和青杂3号的农艺、品质性状和抗病、抗冻能力。品种81—5苗期生长势、成株紧实度、单株重及亩产量几项性状均明显优越;品质性状总体上看也比较好,表现是含水量和纤维素含量低、蛋白质总量和维生素C及糖分含量高,但游离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8种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较低;对软腐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耐贮性和抗冻能力均较强,原生质体对冻害损伤的抵抗力较品种青杂3号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3组共99个玉米品种在绵阳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和品种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品种表现出较强的光敏感性,多数品种表现晚熟、植株和穗位均偏高,产量低,不易在生产上直接应用。但引进品种表现出一些特殊的优良性状,在育种上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春引进安排6个豇豆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夏宝2号作对照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是精纯豆角,其次是元帅豆角,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符合外销嫩豆荚市场和本地市场需求,适宜大面积推广。汕美6号、桂丰6号豆角综合性状表现分别名列第3和第4位,适宜当地推广;其余品种不符合目标市场需求,不宜本地推广。夏宝2号因种性退化,产量及抗性下降,会逐渐被其他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品种所淘汰。  相似文献   

13.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新疆栽培的5个红花品种(系)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954017品种综合性状最好(r=0.8470),958060次之(r=0.7640),958039综合性状最差(r=0.6200)。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系)在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青海大黄、青油241和黄籽沙逊为亲本材料,配制成2个杂交组合的各6个世代群体,即P1、P2、F1、F2、B1、B2,研究了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不仅品种间自交亲和指数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内自交亲和指数变异幅度也较大,自交亲和品种中存在不亲和株,自交不亲和品种中存在高亲和株;自交不亲和性状和自交亲和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自交不亲和为显性性状,自交亲和为隐性性状,青海大黄和黄籽沙逊均为隐性纯合体(SCSC)。  相似文献   

15.
花生品种展示结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经广西区内外试验或试种,性状稳定,综合表现突出的广西、广东育成花生品种共39个,进行展示示范。结果表明,其中的164个品种比对照种中花117增产58.8%~7.6%,产量和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等综合表现较好,可因地制宜选择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对9个本区推广种植的春小麦品种和7个新引入的小黑麦材料进行生育期灌溉和不灌溉处理,测定产量和经济性状,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灌溉处理有4个主成份性状,第1为单株干重,第2为分集粒重,第3为株高,第4为千粒重;灌溉处理有5个主成份性状,第1为单株干重,第2为单株有效茎数,第3为株高,第4为第1节间长,第5为产量。春小麦品种和小黑麦各自之间的欧氏距离校近,基本归于一类,但也有交错,尤其在不灌溉条件下表现的品种数目更多,说明栽培条件对品种的聚类结果有影响,不同条件下,表现品种特性的性状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选取湘西北现行推广品种湘杂油6号、秦优7号、油研7号、9号、10号、中油821、蓉油4号七个品种作试材,对其抗菌核病进行田间鉴定,了解不同油菜品种的抗(耐)病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差异具显著性;开花始期与发病株率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小区产量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湘杂油6号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最低;油研9号小区平均产量最高。是优质高产、耐病的品种;油研10号抗逆性、耐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新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与对照品种在分蘖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9的分蘖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超高产潜力;品种1的结实率高,分蘖能力强,具有高产潜力;品种2,品种3,品种4的分蘖能力和产量性状较相似;对照种品种(粳籼89)的产量潜力有限,产量不高,分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筛选出适合新疆新源地区种植的具有优良果穗性状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客观地评价不同品种的适应性,本研究以国内产量表现优良的20个高产品种为材料,以当地主要推广的品种登海8883(CK)为对照,采用最小显著差法,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对玉米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进行评价,将其穗部性状与产量做相关性分析,综合上述评价结果将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明确适应性好的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显示:1)20个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5个品种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登海218和迪卡517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高产性;2)变异系数小的是银玉123、登海119和登海8883,高稳系数大的是登海218、迪卡(DK)517和陕单628,且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标准差(S)、变异系数(CV)与高稳系数(HSC)成显著负相关;平均产量()、最小显著差法(LSD)、S、CV估测的产量稳定性综合评价品种与高稳系数法评价的结果一致;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适应性较好的品种果穗的穗长、穗行数和百粒重性状优良,对玉米单株产量起决定作用。结论:结合果穗性状、各评价参数及产量聚类分析的结果,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高产稳产品种为登海218、DK517,其产量远超登海8883(CK)和其他玉米品种,高产性好,适合在新疆新源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用符合系数(COC)对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在黑龙江生态条件下的性状表现与《指南》中描述的标准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仅M017,V8112两个品种的符合系数小于0.90,27个品种的符合系数大于0.95,掖502,F24,F7,C8605-2,获白,中106的符合系数等于1.品种符合系数大小与品种来源、品种生态区域无显著关系.测试的46个性状中,有42个性状的符合系数大于0.95;其中5个性状的符合系数等于1.必测性状中约92.30%的性状符合系数大于0.95.从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和部位来看,符合系数大小依次为:雌穗性状>生育期性状>茎部性状>叶部性状>雄穗性状>根部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