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人类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本土化的目的是发挥中国人的创造力和保持自己自尊、自信的独立性 ,创立适合研究中国人和各民族社会与文化的理论与方法 ,本土化的途径主要是创新 :一是模仿———创新 ,二是综合———创新 ,创新是 2 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主题 ,也是本土化的核心问题。同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结构 ,2 1世纪的中国人类学中国化和国际化都将同时加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目前正在努力创建自己的社会科学体系 ,人类学本土化明显具有了中国特色 ,无论在理论上、方法上和组织结构上都发展出了自己的新路子 ,但在全球背景下去看待中国人类学 ,自然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由于中国探索人类学模式的独特经历及其独特的田野调查工作方式 ,中国可望对全球人类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学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文学的人类学主词是人类学,是一种借助于文学的语言和形式来实现思想表述的人类学文本。而人类学的文学的主词却是文学,即借助人类学的方法、手段来写作文学文本,或从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文学文本。它们之间是有着明显分别的,但如果不加仔细辨析,也很不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第一批民族学博士的庄孔韶先生从他选择专业的兴趣、早期的教学感受、田野工作谈到对中国人类学的重要学者费孝通、林耀华的成果的评论及《金翼》与《银翅》两书的连接意义。庄先生还就人类学怎样看待历史文献与撰述等谈了自己的见解 ,并说到其本人提出的“不浪费的人类学”的初始思想。认为人类学家既是文化梳理的专家 ,又是文化观察的杂家。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要介绍了法医人类学的内涵、历史渊源和研究进展,阐明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法医人类学都是十分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是费孝通先生1980在美国接受马凌洛夫斯基应用人类学奖时的演讲,在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把这样的题目视为“政治色彩”太浓而忽视其学术性。笔者认为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题目是有着不平常的意义的。我记得20年前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顾定国(GergGulding)先生来中山大学访问,我问他来中国想了解什么,他说想看看费孝通先生讲的“人民的人类学”是怎么一回事。他说美国、英国有应用人类学,有发展人类学,但没有人提出人民的人类学。顾定国先生的话,其实道出了费孝通先生在世界人类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是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在艺术人类学领域中涉及到艺术人类学对自身认识和思考,而并不仅仅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在艺术人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思想意义以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藏族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认为藏学与人类学关系密切,人类学拓展了藏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理论与方法。提出构建“藏学人类学”、提倡田野调查法、人类学要承担起避免文化冲突的重任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文艺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形成的新型边缘学科文艺人类学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厘清学科名称与概念、学科地位与构成、研究对象与范畴、学科品格和学科价值等基础性学科问题,对该学科体系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形成的新型边缘学科文艺人类学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厘清学科名称与概念、学科地位与构成、研究对象与范畴、学科品格和学科价值等基础性学科问题,对该学科体系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顾 定国 (G .E .Guldin)教授是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的专著《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1994年 )是在运用大量第一手访谈材料并结合文献的基础上写就的。这是近年海外专业人士研究中国人类学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学术机构史”。我们知道 ,英语是强势语言 ,所以尽管不乏中文撰写的中国人类学史的著作 ,但是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却不能与顾定国这样的作品同日而语。作为同行 ,笔者觉得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类学家、更多的中国人借助…  相似文献   

12.
回顾政治人类学的崛起与发展历史,并集中讨论了过去七十多年来该领域的几种有影响的范式的形成与发展,尤其对结构功能、行动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几个主导范式作了较深入的讨论。认为政治人类学的崛起虽然有为殖民主义服务之嫌,但应当看到,这并非当年那些为政治人类学的奠定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类学家的初衷。相反,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是殖民地政治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13.
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及成果自觉运用到艺术研究当中,便有了艺术人类学,2006年12月22-24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办了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相关议题有“中国艺术人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人类学与艺术学交叉学科的意义”、“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个案”,等等。  相似文献   

14.
人类自我认识可分为两种方式 ,即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 ,由此形成了关于人的问题的两种理论 ,即人的哲学和人的具体科学。人的哲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是主要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科学 ,属于人的具体科学。人学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超越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之外的第三种方式 ,而是两者的综合。在一定的意义上 ,人学就是哲学人类学。人学作为一门完整而严密的学科 ,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 ,对人学、人的哲学和人类学进行比较研究 ,可促进人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现代人类学的内容之一。作者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对现实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人类学之路辛苦而寂寞 ,但同时也是风景无限。做学问、看风景 ,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研究方法》将当前人类学者使用的各种质性和量化研究的方法基本囊括了进来,尽其所能地反映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前沿,在编撰过程中,使用了大量人类学领域的经典案例和典型案例,并结合当前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进行了汇总,构筑了符合当代中国人类学发展研究实际需要的方法理论体系。这对于未来规范人类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关于方法论方面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打破了国内人类学只注重田野调查、历史文献使用、跨文化比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的人类学家当中有很多人专门致力于中国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如孔多、李穆安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就甚密。本文对这一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最大特点就是如何用分群的方法、分类的角度,而不是个体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整个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质的研究,也要擅长使用量的研究方法。但是最为重要的,人类学研究还应该加强概念提炼。以往的人类学研究都是描述太多,而提炼太少。中国的人类学研究需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有着长久而又复杂的历史,这似乎是为人类学后来的种种理论分野以至于学派分化种下了“祸根”。对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向来是人类学理论基础研究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而对于有关文化概念的讨论和辩论及其与人类学各理论分野的关系的研究,也应该是人类学思考和“再思考”、“重新把握”和“反思”的起点。本文从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出发,试图说明文化概念的发展对于人类学理论发展乃至于学术流派分野的重大影响,进而探讨在新时期条件下关于文化概念的研究对于中国人类学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席勒的审美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勒的美学著作是对18世纪人类境况反思的结晶,也是发挥康德以人为目的的哲学和美学的成果,它的中心旨意是通过美和艺术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的、真正的人。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的问题的“审美人类学”。席勒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审美人类学问题: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基础,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属性,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结构,美和艺术的人类学功能,美和艺术的人类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