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讨省属院校林学专业校内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与方法,该文在分析了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林学综合实验教学基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实施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院内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资源共享机制,搭建了林学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平台,提高了林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本科教育新时代、新要求下,根据工程专业认证创新性工程人才的培养标准,非专业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深远意义。工程训练是非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知识、能力、实践、创新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理论—基础—综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5个层次之间可以采取串联、并行以及层次递进的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理论与技能、综合训练、多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实践和创新创业等5大非技术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进行机电控制综合实验、陶艺+3D交叉融合实验和创新创业竞赛等课程体系实践,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非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3.
食品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特点,本科生实验教学存在因其课程学习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而与理论学习争学时的问题。同时,作为实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室安全教学因为缺乏硬性考核指标而被压缩,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次序并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着重探讨了食品学科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和开展教育教学方式,高效地传播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依托于国家级科研课题,在光学工程与高分子材料、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过程中进行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在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完善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同时具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肩负着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设计多学科的交叉型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注重与知识技能与职业需求挂钩。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提升,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教育形式。为此,该文重点对以职业行动为目标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牛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PPE)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发现,PPE专业集中体现了文科人才培养从传统文科到新文科的发展趋势:从侧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设置逻辑转向;从“教师”单一中心到“教师-学生”双中心的教学方法选择转向;从单一终结性评价到多元评价方式并存并用的人才评价方式转向。可见,传统文科遵循知识逻辑培养单一学科专业人才的模式正逐渐被新文科遵循应用逻辑造就跨学科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模式取代。为此,新文科建设应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培养;从多学科知识罗列的课程结构走向不同学科知识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综合运用“教师中心”(ITTF)和“学生中心”(CCSF)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善于使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树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整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分析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础+应用+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构建面向"机械工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问产业需求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练、赛、创"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赛学结合,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研教合一,以科研促教学"教学模式等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多学科交叉复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性和跨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领域之一,其倡导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工科建设理念不谋而合。结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12所案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显示,案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可分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管理型、引领型、卓越型和研究型6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学制以4年为主且均授予工学学位,大都实施学科大类招生和中期分流制度,基本建立了各富特色和各有侧重的课程体系,但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学科专业培养特色凝练不足、学制与学位类型单一、中期分流机制不完善、课程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优化,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阶段内容和目标,坚持前期实施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培养,中期进行专业分流与专业教育培养,后期贯通培养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强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校级层面要对课程结构进行重组与优化,院系层面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计,研究方向层面要努力打造专业特色课程(群);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和精细化培养,实现课程的国际化,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机会和贯通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环境与健康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旨在深入认识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该领域研究涉及环境学和生命科学两大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环境与生命科学学科交叉领域人才的培养,可以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进环境健康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分析了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包括从生源选择上的选拔,课程设置上的联合培养与定向开课,到交叉融合研究平台的建立。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的定向培养,将由具有单一学科背景知识的专业人才培养,逐步转向培养具有更广知识结构、更深知识水平和创新性思维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环境与健康领域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实践是促进高师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高师学生发展的根本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研发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长期以来,由于知识本位论思想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过于注重知识接受的单向传递与基于符号逻辑演算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基于实际情境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研发有助于学生依托实践课程,加大实践教育力度,加强实践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的教育境遇下获得教育实践能力的长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也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与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使得如何设置并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型软件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软件工程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多层次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层次实践环节体系,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平台,从特色专业教育、实训平台、精品课程、远程辅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实训、就业等多方位资源,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就业率稳步提高,社会认可度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是对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的一种全新制度,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和缄默知识理论是导师制实施的前提基础。导师制的实施模式要突出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实施导师制以及导师制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技能训练教学包括课程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两大类。通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仪器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五届学生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证明技能训练是高校扩招后弥补人才培养中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缺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其灵活性与实用性并存,有着传统的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及其教学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确定,也可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本科已逐步由精英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的大趋势下,作为传统学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作者根据我校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实际,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层次的就业趋势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态势,推行宽厚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以学科知识为平台的专业教育,设计个性化、多层次人才实践培养模式。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第二课堂加深模块形式,根据兴趣和特长自由选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分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养培育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在培养阶段存在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专业知识不能互利等问题,对此应遵循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同等重要、教育理念与教学安排相统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教与学相统一的原则,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不同阶段要求,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全过程、五位一体"职业生涯实践体系建设提升我院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轨问题,改变原有的单纯、片面以理论知识、就业技巧为主的教育体系,探讨适合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程,搭建医学生教学获取知识与执业行为统一的平台,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执业观和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结合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际,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师高水平科研课题为依托,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改革以及加强科研训练为抓手,通过采取教学、实践、科研、生产相结合等教学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成果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人文社科文化知识贫乏,创新精神缺乏,理想追求迷茫,心理素质差,道德修养欠缺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力传承、弘扬八一精神,对于引领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八一精神丰富的内涵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执着追求的斗志,指导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大学生永葆先进性。我们必须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突出主流价值观;改进价值观教育载体,多管齐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完善人文公共课程体系;增强社会实践的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