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新旧路基差异沉降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拓宽路堤填土的工作性状;试验共设计了在加筋拓宽路堤填土中不铺设土工格栅、铺设2层土工格栅,新填路基发生0、20、30、50 mm差异沉降等6种工况,测试和分析了荷载作用下各工况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分布和土工格栅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在加筋拓宽路堤填土顶层和底层加铺土...  相似文献   

2.
冉旭波 《科技信息》2011,(2):355-356
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中最早的应用是路堤加筋,近几年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处理软土路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软土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地基破坏和过大的沉降和变形,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将土工织物、土工网、土工格栅铺设于软土地基和路堤之间,加筋软基路堤,从而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在碎石垫层顶部分别铺设土工网处理软土地基基础,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3.
拓宽路基不均匀沉降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拓宽工程为例,通过实际沉降监测数据研究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特性,并从理论角度对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以便避免或减少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且对高速公路路基稳定、使用寿命及使用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路基拓宽不均匀沉降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燕 《科技信息》2010,(35):185-186
路基不均匀沉降是造成路面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变形的不协调可能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通过不均匀沉降监测实例说明了观测方法,以及由监测数据揭示了新老路基沉降发展特点,对于其他路基拓宽工程具有某些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旧路基结合处理技术是确保既有线路改造成功的关键。运用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Adina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局界到湖沿的新旧路基立体交叉结合的典型断面,对新旧路基结合部位的沉降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包括内侧路肩和外侧路肩顶面的纵向沉降、路基结合处三个剖面顶面的横向沉降,并分析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不均匀沉降主要发生在新路基一侧;地基的固结沉降和新旧路基的相对滑移是造成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沉降量最大值出现在新路基靠近顶点的一侧。结合立体交叉路段的沉降规律,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罗灵先 《广东科技》2006,(12):109-110
通过旧路改建工程综合处治设计分析,讨论了减少新旧路基之间不均匀沉降及原路幂处治之间不均匀沉降的处治原则及旧路加铺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双侧加宽道路改建中路基差异固结沉降规律,运用Biot固结理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发现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新旧路基结合部处不均匀沉降逐渐增大。在新路基坡脚处出现剪切裂缝,在路基顶面出现拉伸裂缝。  相似文献   

8.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影响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设计了1∶1有砟轨道模型试验系统.通过人为设定的空隙模拟路基不均匀沉降,采用激振器模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研究了在有砟轨道变形稳定后,轨枕空吊前后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有砟轨道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余弦型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道沉降变形曲线可用余弦型函数描述;当路基的纵向不均匀沉降槽面积较小且未引起轨枕空吊时,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为1,并据此明确了轨枕不发生空吊情况下路基不均匀沉降与有砟轨道轨面沉降变形之间的计算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随着路基不均匀沉降继续增加,当轨面与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槽的面积比小于1时,有砟轨道将出现轨枕空吊现象,并且面积比将随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粉砂土拼接路基与旧路基的差异沉降,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处治,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碎石桩长度及其模量、桩间土模量及粘聚力对沉降及水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长为5.0m时路基顶面最大沉降为9.8cm,最大差异沉降为5.3cm;碎石桩模量对沉降、坡脚水平位移及差异沉降的影响不显著;桩间土模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大,当桩间土的模量增大到14 MPa以后,路基的沉降趋于稳定,此时路基顶面沉降为7.15cm、最大差异沉降为3.87cm;桩间土粘聚力达10kPa后路基沉降趋于稳定,此时路基顶面沉降为9.8cm,最大差异沉降为5.2cm;新路基坡脚水平位移趋近于0.总之,碎石桩能明显减少沉降和侧向位移,碎石桩长5.0 m、桩间土模量14MPa、桩间土粘聚力10kPa时控制新路基沉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改琴 《科技信息》2013,(23):366-366,370
公路路基暴露于自然环境中,遭受多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将出现各类病害,影响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路基病害总体可归纳为路基沉陷、路基侧滑、路基强度不足及不均匀沉降显著四类病害特征。为了提高公路路基养护水平,加强预防性养护势在必行,从路基病害防治与加铺层结构改进两方面归纳总结了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海域中海堤公路拓宽工程的典型断面埋设沉降监测仪器,研究新建路堤在建设过程中对老海堤公路的影响。实测结果表明:老海堤公路左、右两侧路肩在新建路堤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沉降,且左、右路肩的沉降差异较大,易产生裂缝。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新、老海堤公路下均产生了水平位移,老海堤公路最大位移量0.5 m,新建路堤最大位移量达0.8 m,两者位移方向相反。拓宽海域海堤公路设计时应对这些位置的差异沉降采取适当修正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钢纤维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尤其是受标高和使用限制的特殊路段路面损坏后 ,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 ,以 10 4国道明光收费站站区加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工程为例 ,结合工程实践 ,介绍了钢纤维水泥混凝土较普通水泥混凝土具有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低和减薄结构厚度等优点的路面结构 ,采用直接加铺的办法对原收费站站区旧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根据道路的构成要素,从平面线型、横断面设计、道路绿化、路面铺装、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精心设计才能做好太原市道路旧路的改造设计工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准仪测量对通车后的高速道路路面标高检测不仅相当困难且影响交通,还存在着危险性.为此提出利用装载GPS的车辆,沿车道行驶来检测路面标高,进行路面沉降分析或竣工质量评定.介绍了车载GPS动态检测路面标高的应用实验,并进行了线路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从沈阳典型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实际出发,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重点,阐明了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拓宽路基荷载下管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拓宽路基荷载下管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征及采用管桩处治技术缓解地基差异变形效果,开发土工构造物变形测试系统,升级传感器电测手段,建立与实际应力相符的离心试验模型,并借助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新老路基表层和管桩复合地基变形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管桩处理能够快速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进而有效缓解拓宽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新老路基的沉降量对路堤高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路堤填方高度变化会带来较大的地基沉降量的变化;路堤填方高度越小,管桩对于减少新老路堤变形的作用就越明显;在拓宽路基荷载的作用下,管桩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值位于拓宽荷载的形心垂线处。  相似文献   

17.
刘星球 《科技信息》2013,(19):364-365
本文结合X264芙蓉大道扩建改造工程的实际,提出旧路加宽综合处治方案设计时的几点考虑。  相似文献   

18.
结合绍诸高速上三段拓宽工程的建设,采用FLAC3D对桩承式加筋土挡墙施工对原路基的影响、新老路基的沉降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原路基边坡开挖后的卸荷作用会使原路基变形出现回弹;管桩施工对原路基的影响较小;施工后,路基的新增沉降呈“~”形,在路基中心线处新增沉降最小,在拓宽路基部分新增沉降最大。  相似文献   

19.
旧路加宽综合处治技术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旧路加宽室内模型试验可以获得新旧路基间的变形和刚度差异,以及经过加筋处治的路基内压力分布特点,且室内疲劳加载试验可以较有效地测试路面结构内的应力应变状态。试验结果可以用来验证旧路加宽综合处治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可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