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介绍了电火花加工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它也朝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在一些难加工材料加工领域表现出了加工优势,还与传统切削加工技术的复合应用。在深人研究电火花放电机理的基础上,加强工艺理论和控制理论的研究,改善机床结构和设计,实现智能控制技术与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操作安全和环境保护,推动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彩芬 《科技资讯》2006,(28):10-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精密加工技术作为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在不断发展,加工精度、加工效率部在很快的提高。我国的精密加工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发展精密加工技术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激光束加工技术是一种智能化的先进加工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万能加工工具"。它主要是利用能量密度很高的激光束使工件材料熔化、汽化和蒸发而予以去除的高能束加工工艺。与计量、图像技术、信息传递等激光应用领域一样,激光束加工技术随着激光器及外围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目前,激光束加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业、太阳能电池制造等领域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束加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 ,现代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加工范畴、加工方法 ,及其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超精密加工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这种技术已经突破了许多传统观念和概念的束缚,进而产生了新的技术应用在新的领域里。通过对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分析,简单介绍了其具体发展形式,并对电火花的成形技术有关理论与加工装置进行了探究,从而确保电火花的成形技术可以朝着数控系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中国远古时期——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切削工具 ,其切削加工技术也领先于全世界 .在近代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 ,中国变得落后 .文中阐述欧美各国和俄罗斯在切削加工技术、机床设备与切削机理方面的发展 .工件与刀具双方交替发展 ,是推动切削加工技术向前发展的动力 .解放后 ,中国的切削加工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  相似文献   

7.
旋转超声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旋转超声加工是集传统超声加工与磨料磨削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加工,是硬脆性材料加工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旋转超声波加工技术发展历程,概述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旋转超声加工机床的主要技术特征,概括旋转超声加工在机理分析和模型建立上的发展,重点介绍了旋转超声波加工技术在钻削、铣削和磨削等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提出旋转超声加工技术在机床研制、理论研究、工具制备和实验加工等方面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数控加工技术对现代机械制造加工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浅谈了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特点及现状等。  相似文献   

9.
磨削加工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水军  闫勇刚 《科技信息》2011,(12):138-138,140
磨削加工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精密超精密加工的基本工艺技术。本文介绍了磨削加工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综述了精密超精密磨削、高速高效磨削、磨床磨具磨料以及磨削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尖端技术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故世界各国对此都极为重视,投入很大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同时实行技术保密,控制关键加工技术及设备出口。随着航空航天、高精密仪器仪表、惯导平台、光学和激光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各种高精度复杂零件、光学零件、高精度平面、曲面和复杂形状的加工需求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粉末粘结剂含量非织造布的研究表明:线性和非线性的简易三元件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非织造布的拉伸性能和应力松弛性能。根据模型的拟合参数计算和讨论提出了应用力学模型可以检验非织造布加工中纤维网粘结程度优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三利,不同粘合加固纤维网方法(乳液喷洒法,双组分低熔点纤维和热熔粉末粘合法)所制得的高膨松非织造布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各生产过程特点和产品性能逆行了比较。在高膨松性非织造布的体积密度范围内,有空气对流传热机理存在。导热系数随体积密度增加而降低,在单位面积重量相同条件下,膨松度高的非织造布。织物表现厚度大,虽然导热系数高,但织物传热量较低,其绝热保暖性好。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 scattering intensity and basis weight of nonwoven fabrics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 and scatter-ing in random media.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ackscattering intensity of nonwoven fabr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basis weight,and 2 series nonwoven samples manufactured by spun-bonded and thermal-bounded processing methods are tested for checking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cattering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basis weight of nonwoven fabrics in exponential equation,and theoretical expres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annualincreaseofnonwovenfabricsproductionisabout2 0 %[1] ,whichisthehighestinthefieldoffabricproducts.Themostpopularfibersofnonwovenfabricsarepolyethylenetereph thalate (PET) ,polypropylene (PP) ,polyvinylalcohol (PVA )andNylon .BecausePETandPPbelon…  相似文献   

15.
非织造布粘结剂含量和粘弹性模型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一纤维网制成的不同粉末粘结荆含量非织造布的研究表明:简易三元件模型的参数和欧林模型的参数随着其粘结荆含量变化呈一定规律变化,且欧林模型的时间修正常数不变。根据模型的拟舍参数计算和讨论证明了应用力学模型可以检验非织造布加工中纤维网粘结程度的优劣。用MATLAB语言编写整套程序。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复合凝胶的强度与界面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物理交联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强度,制备了PVA无纺布复合水凝胶. 当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为10%、无纺布体积分数为15%时,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为5.90MPa;随着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和无纺布体积分数的提高,复合凝胶的强度提高;当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为15%、无纺布体积分数为25%时,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为10.90MPa. 利用A系数研究了不同PVA质量分数以及无纺布体积分数的复合水凝胶中基体与无纺布的界面作用,在无纺布体积分数相同时,界面强度随PVA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大;在基体凝胶PVA质量分数相同时,无纺布体积分数较低的复合凝胶的界面强度较大. 复合水凝胶的结晶度低于纯水凝胶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微波检测技术对非织造布的组分配比进行了测试研究。非织造布由不同配比的双组分(ES)纤维和蚕丝下脚料经混和,开松,梳理成网,并加热,熔融粘合而成。测试结果表明:微波谐振腔传感器检测电流示值与非织造布的配比关系曲线呈指数方程形式,指数值与组分配比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同时,检测电流示值与非织造布强力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水刺法、针刺法非织造布的成网工艺,以及水针能量对聚酯纤维和聚酯/聚酞胺分裂型纤维的合成革基布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聚酸胺分裂型纤维的水刺基布具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needle-punched composite geotextiles, compounded by polypropylene filament woven-fabrics and nonwoven fabrics is studied by using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nsile strength and peeling strength is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ffered as reference.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光技术测量原理研究了非织造布的激光散射强度与面密度的关系,并应用计算机程序控制非织造布激光散射强度测定系统测定和分析了3种加工方法的非织造布试样。结果表明:非织造布面密度与激光散射强度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述的方法具有无放射性和易于采用计算机测量的优点,可用于薄型非织造布面密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