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长期缓解的因素.方法 对12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口服至骨髓缓解,之后采用ATRA与COAP,或DA、HA、CODP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化疗间隔时间随骨髓CCR时间逐渐延长,化疗剂量渐减量.结果 12例中2例患儿骨髓持继缓解(CCR)分别已达17年和6年,长期无病生存,正常工作、学习,另10例患儿1例明确诊断后即放弃治疗,7例在治疗中骨髓缓解后放弃治疗,2例骨髓缓解后复发再化疗达缓解,未坚持巩固治疗,10例先后均死亡.结论 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坚持合理的化疗,加强支持疗法是可以治愈的.医护人员与家长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长期缓解的因素。方法对12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口服至骨髓缓解,之后采用ATRA与COAP,或DA、HA、CODP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化疗间隔时间随骨髓CCR时间逐渐延长,化疗剂量渐减量。结果12例中2例患儿骨髓持继缓解(CCR)分别已达17年和6年,长期无病生存,正常工作、学习,另10例患儿1例明确诊断后即放弃治疗,7例在治疗中骨髓缓解后放弃治疗,2例骨髓缓解后复发再化疗达缓解,未坚持巩固治疗,10例先后均死亡。结论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坚持合理的化疗,加强支持疗法是可以治愈的。医护人员与家长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及残留白血病细胞分析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常规髂后上嵴骨髓穿刺涂片,用环钻法获取骨髓组织制成印片,印片与涂片同时进行染色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结果:在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白血病细胞分布和数量的观察上,骨髓印片优于涂片检查。结论:骨髓涂片与印片同步观察是判断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增生程度及白血病细胞残留情况分析的有效方法,骨髓组织印片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以弥补涂片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并获得一定的疗效。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后骨髓造血重建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不仅可以从骨髓,而且还可以从外周血获得。由于从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比较方便,可重复进行,并且在缓解的早期其所含的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有可能比较少,因而具有一定的优点。为了避免在骨髓保存和“净化”过程中因意外造成不良后果,我们用 Haemonetics V_(50)从1例巩固化疗后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采集到较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G6PD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白血病患者和3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标本中白血病细胞G6PD蛋白的表达,比较白血病患者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G6PD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G6PD蛋白在白血病骨髓组织白血病细胞中呈现弱阳性表达。3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G6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5.7%(9/35),而3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中G6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可能存在G6PD蛋白的表达上调,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淋系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 -AML)和不伴淋系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在FAB和WHO分型中的分布和它们的治疗反应.方法:117例初发的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用常规瑞氏染色及细胞化学染色对骨髓细胞进行FAB分型,采用白血病免疫分型欧洲协作组(EGIL)积分系统,用单克隆抗体标记,经流式细胞仪对骨髓细胞进行免疫分型.其中115例用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按WHO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每个病例用标准方案诱导缓解1个疗程后复查血液学缓解情况.结果:117例FAB分型为AML的病例中,免疫学分型为不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 89(76.1%)例,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 -AML)28(23.9%)例.WHO分型中,AML伴有重现性染色体异常在Ly -AML和Ly--AML的发生率分别为23.1%和50.5%(P=0.013).用AML的标准诱导治疗方案1疗程后,Ly--AML患者完全缓解率(CR)69.7%,Ly -AML患者CR率34.6%(P=0.001).结论: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可客观反映细胞来源及分化阶段, 经标准诱导缓解后,Ly--AML患者CR率高于Ly -AML(P=0.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转归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接受正规化疗者骨髓持续完全缓解率[CCR]高,不正规化疗者出现并发症,预后差。结论:正规长期化疗与长期生存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移植对复发 难治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例患者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2例 ,初治时均以标准诱导化疗方案化疗 1疗程未达到完全缓解 (CR) ,第 2疗程重复诱导化疗方案后达到完全缓解 ,巩固化疗过程中 ,患者于第 6— 8疗程复发 (中位数第 7疗程 ) ,CR2 至ABMT的中位时间为 5月 ,预处理方案为CBV(即BCNU +CTX +VP 16 ) ,采集骨髓悬液约 2 5 0~ 880ml,中位数 5 90ml,含单个核细胞数为 1 5 4~ 2 3× 10 8 kg ,中位数 1 94× 10 8 kg ,采集后 4℃冰箱保存6 0小时。结果 :患者通过。细胞期 ,白细胞升至 0 5× 10 9 L的中位数时间为 2 7天 ,血小板计数上升至 2 0×10 9 L的中位数时间为 36天 ,骨髓恢复正常工作造血的中位数时间为 33天。结论 :自体骨髓移值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碱(HA方案)与G-CSF联合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率31.25%(5/16),占总数(CR+PR)68.75%(11/16).结论本方案可明提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对过渡到标准剂量强化治疗创造机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作为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碱(HA方案)与G-CSF联合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率31.25%(5/16),占总数(CR+PR)68.75%(11/16).结论本方案可明提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对过渡到标准剂量强化治疗创造机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作为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治疗多次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经改良 Bucy方案预处理后对一例第三次复发的急粒患者行无关供者骨髓移植 ,同时给防治 GVHD、抗感染治疗 .结果 + 2 1天骨髓在患者体内植活 ,+ 35天细胞染色体分析呈供者型 ( 4 6,XX.正常核型 ) ,+ 84天血型转换成供者型 ,至今已无病生存超过 6个月 .结果表明 ,无关供者骨髓移植对多次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3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化疗,观察缓解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6例中2例早期因脑出血而死亡,其余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4.4%,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1~70d.结论:本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能够获得很高的完全缓解率,降低了复发率,缩短了诱导时间,可望长期生存,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患者骨髓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学方法以应用于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及分型。[方法]在对骨髓涂片中观察增生异常的病态细胞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细胞染色方法(POX、NAE、NCE、PAS、AKP积分等)帮助鉴别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结果]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FAB分型中M1—M7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及染色体检查异常现象均有本质的区别。[结论]骨髓象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非常有效的依据。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情况,对4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与45例中青年急性白血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急性白血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化疗缓解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骨髓移植法,这种方法能彻底根治白血病,但重建造血功能需要的时间长,移植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二是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这种方法造血功能重建快,安全性好,但远期疗效尚不确定.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在多次论证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骨髓及外周血于细胞联合移植获得了成功,这样就能兼具骨髓造血恢复快和长期造血功能稳定的两者优点.接受这次移植的患者两年前患了急性白血病,曾多次接受化疗,疗效不佳.到该院求治后,血液科为他实施了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移植方法,应用了最新的血细胞分离机和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5-FU/CF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001年2月~2005年8月对晚期结直肠癌采用伊立替康(CPT-11)联合5-FU/CF方案化疗.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可测量病灶.具体为伊立替康250mg/m2iv第1天,CF200mg/m2iv第1~5天,5-FU500mg/m2iv第1~5天.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者30例,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1例,RR占43.3%,稳定(SD)14例,占46.7%,进展(PD)3例.临床受益率为83.3%,疼痛缓解率83.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2月,中位生存期13.8月.主要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CPT-11联合5-FU/CF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Elf-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Elf-1基因表达水平的方法,了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Elf-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33例AML患者:M2型17例、M3型6例、M5型10例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的Elf-1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采用公式2~(-△Ct)×100%计算Elf-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AML组Elf-1表达水平(13.518±19.19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44±1.321)%(P<0.01),不同AML亚型之间Elf-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52),但各亚型AML的Elf-1的表达水平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外周血Elf-1表达水平的方法,检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Elf-1基因高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病理缓解及免疫标记表达变化情况,探讨这些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1例接受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并成功施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通过S-P免疫组化检测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21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的临床有效缓解率(CR+PR)低于其他3组病例(P=0.037),三阴性(17.54%)及Her-2过表达型(25.64%)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 CR)明显高于Luminal A型(7.14%)及Luminal B型(7.23%).新辅助化疗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ki-67的下降是有差异的(P=0.04)且Ki-67的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相关联(CR+PR)(P=0.000),而ER、PR、Her-2受体状态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降低Ki-67的表达且与分子分型密切相关,但对ER、PR及Her-2表达的影响甚微.Ki-67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及其骨髓的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为白血病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查阅总结近1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VEGF的性质作用特点以及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白血病细胞表达较高的VEGF,VEGF促使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增生,白血病细胞与骨髓新生血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抗VEGF和抗新生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急性白血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真菌感染者 16例 ,感染率为 10 6 % ,而其中肺部真菌感染率为 8 6 % (13例 )。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 15例 (占 94 % ) ,咳嗽、咳痰 13例 (占 81% ) ,胸闷、气促 9例 (占 5 6 % ) ,胸痛 7例 (占 4 4% )。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居首 ,8例 (占 5 0 % ) ,酵母样真菌感染 6例 (占 38% ) ,毛霉菌感染 2例 (占 12 % ) ;周围白细胞计数 <1 0× 10 9/L 3例 (占 12 % ) ,周围白细胞计数 <4 0× 10 910例 (占 6 3% )。 16例患者中 ,8例 (占 5 0 % )用二性霉素B ,10例 (占 6 3% )患者适量分次应用氟康唑 ,结果 12例好转出院。结论 :呼吸道真菌感染是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并发症 ,其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纤支镜检查不失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白血病病人的肺部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二性霉素B及氟康唑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