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综合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空间变差函数和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了东北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加深的空间格局,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显著;10年间高-高集聚区由南向北扩展,低-低集聚区由北部向南收缩,整体的空间集聚态势和空间自组织性有所减弱,空间差异有所减小,最终导致老龄化成为多数县域面临的常态.这种格局的形成及演变的特征与当地特殊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始终具有主导作用,迁出率、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城市化率的影响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对河南省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根据老龄化系数,将河南省老龄化进程划分为:成年初期、成年后期、老龄化初期、老龄化中期和老龄化后期5个阶段.借助ArcGIS分析软件,展示河南省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老龄化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结论如下:(1)河南省整体老龄化问题在逐渐加重,区域之间的差异在不断扩大;(2)老龄人口分布由2000年的核心向外递减辐射的"中心-外围"模式转变为2010年的东南高-西北低的"两极分化"模式;(3)各县域人口老龄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特征,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状态;(4)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差异与人口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镇为地理单元对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间差异减小,在空间上以圈层结构向外扩张;2人口老龄化速度以中心城区內缘最为迅速;3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整体上老年人口和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弱化",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向中心城区扩散,近郊区北部作为年轻型街镇的集聚区域,其集聚作用将更加明显;4就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而言,人口迁移的作用相对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愈发显著,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时期老年人口向中心城区內缘集中的主要因素,文化教育水平对老龄化的区域分异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庆市统计年鉴资料,选取人口老龄系数作为人口老龄化指标,运用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010—2018年重庆市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布规律,并使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解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并逐步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人口老龄系数空间上整体形成"西高东低"的格局;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重心呈现由中部向西方向逐步迁移的趋势,标准差椭圆呈现"东北-西南"空间分布特征;重庆市人口老龄系数空间集聚态势明显,空间扩散效应在渝西片区增强,渝东北片区有所弱化而渝东南片区基本保持不变,形成了"西热东冷"、"三极分布"的格局;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净流入率与人口老龄系数呈负相关,人均GDP、每千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与人口老龄系数呈正相关;重庆市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空间分异的根本因素在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净流入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成为促进全市老龄化加深、加快及养老负担加重的首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人口老龄化的乡镇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区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化特征,可为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人口、经济和社会差异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2000年、2010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变异系数法和空间冷热点分析对贵阳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贵阳人口老龄化在空间上呈现中心高、近郊次之和远郊低的特点,2010年则呈现中心高、远郊次之和近郊低状态;2000—2010年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动呈由内到外的城市圈层递增态势。2) 2000—2010年贵阳市乡镇老龄化在全局空间上集聚效应放缓,而局部空间自相关以正向空间彼此连接。3) 2000—2010年贵阳市各乡镇人口老龄化变异系数大体呈现由近郊区龚家寨街道向外先递减再增加规律。4)2000—2010年贵阳市老龄化冷热点空间呈现显著的转移与扩散态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2000年第五次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全国区县为基本分析单元,从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和城镇化等角度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和城镇化的空间分布变化.研究认为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具有格局相对稳定和分布极不均衡等特征,人口净迁入呈现"中部低、四周高"的鲜明特色,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轨道,但受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区域间工资差异的缩小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中国城镇化增速将会减缓,这种趋势在外来劳动力依赖性较强的沿海地区已有所体现.在全国3大城市群中,珠三角仍具有最强的人口集聚能力,而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和城镇化等空间集聚结构上珠三角呈典型的核心-边缘模式,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则呈典型的多核心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县域为研究尺度,基于山东省136区县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人口重心始终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并向东北方向缓慢移动。(2)山东省人口分布集中指数与不均衡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人口分布总体向集中与不均衡分布发展。(3)山东省人口密度莫兰指数>0,呈现出显著空间正相关;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呈显著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特征,且有增强趋势。(4)不同影响因素对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力不同,其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房价、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气温、降水、高程、地形起伏度。人口空间格局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任意两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均大于单因子单独作用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安慧  王利  曹昊天 《河南科学》2013,(11):2004-2008
以山西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82-1985,1985-1991,1991-1995,1995-2000,2000-2005和2005-2010年6个时段年均人口增长率作为研究指标,采用ESDA方法,对全省人口分布空间变化格局进行研究,以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人口分布演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山西省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县域单元在西部偏南地区形成人口增长率高的空间集聚分布,而在中东部地区形成了人口增长率低的空间集聚分布.2005-2010年这种空间集聚程度正在不断降低,各县域的空间关系呈现随机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人口分布与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本文以青藏高原人口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2000-2020年青藏高原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整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分乡(镇)人口数据,构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青藏高原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集。研究方法采用重心分析法和改进后的人口集聚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青藏高原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四川省石渠县境内,在此期间人口重心略微向西移动;全域人口分布显著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区划和省区间人口集聚度评价结果差异显著,但各地内部的人口集疏模式保持相对稳定。研究结果为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优化青藏高原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及空间类型,可指导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老年友好城市相关政策制定。基于第5、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重庆市为研究范围,以乡镇街道为最小空间尺度,以10a为时间尺度,构建由老年人口数量、比例和密度组成的综合老龄化指数,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市老龄化集聚性及集聚位置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空间类型划分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重庆市老龄化程度加剧,并由主城区向郊区扩张,老龄化集聚效应减弱,分布格局由"中心—边缘"向"圈层结构"转变;2)都市经济发达圈以自然老化和集聚稀释为主,虽有大量年轻人涌入,但老化型乡镇街道数量仍多于年轻化型;3)渝西经济走廊呈现以年轻人大量流失为主的残留老化型,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以自然老化型为主,重庆市老龄化整体呈现一种主城区和边缘地区低于近郊地区的夹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粤东地区1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选取粤东地区1990、2000、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分别计算各区县的老年人口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和老年人口密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人口重心模型,对粤东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图从空间视角丰富对人口老龄化区域特征和差异的认识,并为人口优化措施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粤东地区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初期;粤东地区老年人口分布不均,各区县差异显著;老年人口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推移的趋势;老年人口分布表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高值集聚区分布在粤东地区东北部的区县,低值集聚区出现在粤东地区南部的区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藏、青、川、甘、滇的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与GDP数据,利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空间探索性分析技术,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联性及动态变化,探讨人口格局与经济格局的空间一致性,对各地市州经济与人口耦合性进行等级划分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在2000—2010年间整体上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在缩小,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相对等级变动不大,青藏高原区2000—2010年间人口、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口与经济耦合性未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选取贵州省县域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数据,基于重心变化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贵州省2006~2014年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省人口分布重心从几何重心的西北部逐渐向西部迁移,在2009年迁移距离减小,分布重心的位置逐步稳定;GDP的重心分布于贵州省几何重心的西部,位置变化较小;第二、三产业分布重心与GDP分布重心较近;第一产业重心不断向人口分布重心靠近。2)贵州省经济空间分布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县域人口、GDP和第三产业Global Moran's I指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仅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通过了该检验,要素集聚水平低。3)贵州省县域人口和GDP变化热点区呈现集聚特征,进一步向黔中地区集聚。4)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贵州省要进一步提高城市首位度,提升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宝鸡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数据对比、空间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宝鸡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地域差异、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00年,宝鸡市的老龄化特征已十分显著;人口年龄结构地区差异明显;市中心区老龄家庭比重较大;年龄中位数、老龄人口密度、迁入人口数等与老年人口比重关联度较大。结论宝鸡市中心区人口老龄化特征显著,且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昌市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南昌市人口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南昌市人口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人口密度大致呈现"中心外围"格局,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西湖区系马桩街道内部,并向西南方向缓慢移动.(2)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呈显著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特征,且有增强趋势.(3)不同自然因素对南昌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力有所不同,其由大到小依次是河网密度、起伏度、海拔、坡度.人口空间格局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任意两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均大于单因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第4~6次3期人口普查数据,在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人口性别比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老年人口性别比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2015年有所回落.在空间上,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一字型"向"工字型"演化的特征,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有所缓和;省际老年人口性别比差异不断缩小,但差异仍显著存在,极高值、极低值出现在新疆和西藏.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老年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中国表现出一致性,但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较发达地区水平.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受自然环境(海拔、温度)、人口迁移、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地方性疾病等多要素共同作用,自然环境是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人口迁移及地方性疾病等对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起扰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19个县(市)为基本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4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揭示2004年以来宁夏县域经济的时空动态,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宁夏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相对稳定,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银川市是辐射宁夏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单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模式.经济发展时空格局的变动是自然环境、产业结构、资本投入、人才技术、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年和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GIS和GS+Version 7软件对乌鲁木齐市街区人口数据空间化,分析其人口变动情况,并运用莫兰指数和半方差函数探索10年来各街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相关性和变异性.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人口增长迅速,且各辖区表现出"人口数量增长率大密度小,增长率小而密度大"的差异性格局;各街区人口增长分布不均匀,街道之间人口数量差异越来越明显;2000—2010年乌鲁木齐市各街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正相关性,且相关性增大;空间变异性分析显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整体结构越来越稳定,但影响空间分布的随机因素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9.
明晰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人地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巴山区为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揭示交通可达性对人口分布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1)秦巴山区人口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现外高内低、南多北少的总体格局,2000—2015年秦巴山区常...  相似文献   

20.
选取滇中城市圈42个县市区人口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ArgGIS和GeoDA软件支持下,对2000~2008年滇中城市圈人口增长率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人口增长率存在空间集聚性,人口增长空间正相关多于负相关,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演变过程体现了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集聚,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县域,人口有反向集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