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维什尔伦(Vesrhcueren)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也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可从顺应论的视角去研究翻译。本文借用这一理论模式,尝试从顺从语言内部实际与语言外部语境两方面,研究翻译过程中的顺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来顺应语境的过程。这一理论给软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软新闻翻译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译者需要做出无数的语言选择去顺应读者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运用语言顺应论对软新闻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目前的软新闻的翻译现状进行评价,旨在为软新闻翻译提供一个理论支撑,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丽娜  李静静 《科技信息》2009,(10):113-114
Jef 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语言各层次的顺应以及文化顺应等方面。本文以语境顺应论为基础理论,探讨言语幽默翻译中的语言语境顺应问题。本文对顺应理论的语境进行综述,并以大量实例为证,论述了幽默翻译中做出的顺应。  相似文献   

4.
吕盼 《科技信息》2009,(4):68-69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提出了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模式,认知语境则为语用推理提供了相应手段。而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也包括语境关系的顺应。Verschueren指出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是顺应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种语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交际得以进行,交际过程中语言选择要与语境相适应;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构成的交际语境。只有当交际的语言选择顺应语言语境和社交语境时,交际才能顺利,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而"入乡随俗"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境顺应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胡月婵 《科技信息》2010,(10):175-176
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商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商标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及语言结构的顺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8.
袁洪 《南昌高专学报》2009,(2):70-71,87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在运用语言顺应论有关语言语境顺应原理的基础上探讨词汇翻译过程。该过程是根据语境顺应选择译语语音、语形、语义的最佳结合点的过程。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不断选择与摒弃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国辉 《科技信息》2010,(26):180-180,183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而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顺应性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提出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过程是译文读者寻找文化语境的顺应过程,因为文化是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文化,翻译也就是不同文化层次的内容的翻译。用例句说明文化语境在翻译实践中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以及对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的影响,来说明翻译是不能脱离有关的文化语境而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探讨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译文的选择应该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言语交际中语言的使用过程即是语言的选择过程,交际双方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会受到语言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入手,分析文化价值观对语言选择的影响,论证了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丽娟 《科技信息》2011,(32):I0078-I0078
语言顺应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是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顺应不同语境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这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从交际语境入手,探求语境顺应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根据顺应论的观点,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语言选择,从而实现语言顺应的过程。翻译过程自然也不例外。在汉语诗词英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往往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顺应语言结构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本文探讨了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常用的顺应策略,为解读诗词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语言学顺应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探索一个描述性分析模式,从五个方面即情景思维、双关语隐含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称呼语、中国传统民族性格来考察社会文化语境下译者主观能动性在翻译时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贯穿了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语言手段去顺应相关因素,以实现预设的交际目的。而且,受原文不可摆脱的限制时,译者往往会从全文的整体出发,有意识地采取变通的办法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颖  廖述霞 《科技信息》2008,(2):161-162
口译教学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语言顺应论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本文从语言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概述了语言顺应论理论,重点从语境关系顺应和动态顺应两方面探讨语言顺应论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关联—顺应语用翻译模式,是译者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找关联,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的翻译过程。该语用翻译范式指导下的苗族文化翻译,要求译者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通过恰当的语言编码形式重现原语文本的文化因子,确保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苗族文化认知达到共享与体验的可能。调查研究表明:关联—顺应翻译模式的解释力,在于译者获取足够语境效果的基础上选择顺应于读者的语言来实现交际,而这种选择的可接受性取决于翻译策略的调整与择取。  相似文献   

17.
维索尔伦1999年创新性地提出了语用综观论下的顺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以交际为目的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而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而科学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认为翻译也是一种不断选择的过程,并以对语言结构对象的选择和顺应为研究重点,总结出一种全新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8.
郑秀梅 《科技信息》2010,(19):22-22,163
语境化是指交际双方通过经验和推理,将语境内在化或认知化,使语境内的新、旧信息互相作用以增强或减弱话语的意义,达到预期的语境效果。在此过程中,交际者必须顺应语境关系,选择与交际者、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顺应的语言及结构,才能实现交际的成功和高效。  相似文献   

19.
话语冲突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普遍而复杂的社会现象,频繁地发生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中,常常导致交际中断,从而成为成功交际的一大障碍.Verschueren的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要对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因素作出动态的顺应,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否则冲突就会产生,导致交际的中断.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家庭生活话语冲突为语料,着重从顺应过程的环境因素方面对交际过程中的话语冲突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冲突的原因,进而避免冲突的发生,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20.
王永红 《科技信息》2007,(24):216-217
本文从顺应论和选择性注意理论的视角描述了微观翻译语境的构成要素,语境因素对译者选择的影响以及微观翻译语境中的互动制约机制,进而指出,译者随着微观翻译语境的动态变化而进行动态地顺应。所以他/她的语言处理方式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