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从更深层次研究地质学思维的特点 ,利用中西方哲学比较法探讨了中国古今地学思想的特征。结果表明 :从自然观来看 ,中国传统思维体现了有机性 ,而西方思维可称之为机械自然观 ;从动态角度来看 ,中国传统思维关注自然现象的生命性 ,而西方则重点强调物理运动 ;从理性形式来看 ,中国传统思维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沉迷于纯粹抽象的推理 ,而发展了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上述三点决定了中国传统地学及当代中国地质学思维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佳 《科技信息》2011,(22):I0287-I0287
本文从中国原始先人的思维方式谈起,分析了影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生及演绎的思想文化因素的成因及根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美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佛教禅宗非逻辑思维深刻的影响.禅宗之渐顿思维、禅定思维、明心见性说直接作用于中国艺术的创作和审美,形成了中国艺术美学的灵感思维、形象思维、虚静思维、文即心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决定着逻辑形成的方式。古代中国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古代中国的逻辑形态不同于古希腊逻辑形态。有必要从古代中国思维的整体性、自发性和合目的性方面,来说明古代中国思维方式所拥有的自身的独特之处对古代中国逻辑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艺术美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佛教禅宗非逻辑思维深刻的影响。禅宗之渐顿思维、禅定思维、明心见性说直接作用于中国艺术的创作和审美,形成了中国艺术美学的灵感思维、形象思维、虚静思维、文即心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本体论、运动观及社会史观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老子的否定思维方式的表现,这种与常规思维相抗相补的思维方式,不仅开拓了人的思维空间,而且更为深刻地揭示了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本质,增强了批判现实的力度。否定思维方式是道家本质特征的显现,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道家风骨,并奠定了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唐国梁 《科技信息》2012,(30):220-220
《周易》中的"象"思维模型,是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模型的代表,是从古至今普遍地被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是深远和重大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养生文化的发展。本文从观物取象、阴阳、五行思维模型分别探讨了思维模型对中国饮食养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谢恩莲  庄青 《科技信息》2011,(30):87-87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生活习俗不同,导致了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中国人擅长形象、直观、类比、综合、对立统一思维,是整体思维或相关思维;西方人擅长概念、推理、分析、微观思维,是形式思维或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在"内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很多研究的瓶颈。造成中国新时期文学"内部研究"困境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学者自身的思维困境。文学的"内部研究"发端于西方,其内部的思维形态也更多呈现的是科学的思维。新时期中国从事文学"内部研究"的学者们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造成科学思维训练不足,传统思维固化,激进主义思维突出等思维缺陷,这些思维困境严重影响了文学"内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情况的观察和反思,提出了疫病防控决策须考虑的主要问题,认为疫病防控应有可传染性思维、流行病学思维、成本-效果思维、爱心抗疫思维、疫期法治思维等5种思维,主张建立疫情早期防控和失控阶段防控两套标准,以期辅助科学决策、理性施策,有效减轻疫情发展及防控带来的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11.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太原科技》2005,(4):90-92
试述了体育美的含义以及体育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的方法,同时将体育美学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汉诗之美,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英诗之美,也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样道理,汉诗英译之美,也多在于译诗的语言之美.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应将汉诗的语言之美,转变为英诗的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之美,主要包括典雅之美、通俗之美、简隽之美、借鉴之美、和谐之美、精当之美等.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内涵,简约美、对称美和和谐美是物理学美感的主要特征,大学物理教学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物理科学美感的教育,尽可能向大学生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以知识传播为载体,培养学生欣赏、发现和追求科学美的素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图式的形式审美观念的传入,传统文入画的形式美附庸于内容美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从高剑父、高奇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等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再到吴冠中等人对形式美的推崇,开创了文人画形式美的新传统。通过对文人画形式美发展脉络的再梳理,可以认为在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中,形式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识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诗意境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所进行的审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由宙美主体的人生观念所形成的审美情志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汉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却在国内被人们普遍忽视。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课,正面临边缘化的倾向。本文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现状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以利于探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审美观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他们都否定现实美,追求一种超越时空的绝对美、永恒美.但是,由于他们对当时现实态度的不同,以及本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形成了在达到这种永恒美的途径和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充分显示了东西方哲学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张孝祥的词品与人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故而在探讨其词风格特征的同时,其人格特征也不可忽视。从气势美、人格美、意境美三方面对张孝祥及其豪放词作了一番美学上的探源。  相似文献   

19.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国古诗英译理论。该理论充分彰显了许的"求美"观。许在古诗英译中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为了能让读者"乐之",能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目的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景点设立原则,即:只有瑰伟奇特的自然物和对族群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才能成为景点纪念内涵并得到开发和保护。文章还根据古代文献提炼出中国古代景点设计的四大要领,即:重视景点所在环境的整体美,非名胜不宜选址;重视建筑与所在环境的协调美,非建筑不足显胜;重视建筑文化氛围营造的意境美,非文字不能醒目;重视诗词书法艺术境界的装饰美,非名篇不能垂远。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旅游景点营造应该减少模仿,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营造意境,突出诗情画意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