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通过分析鞍山人口增长、结构、质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鞍山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研究鞍山人口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鞍山市"三普""四普""五普"及历年的统计年鉴数据的开发利用,使用Excel软件,对鞍山市区,即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和千山区的人口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鞍山市区人口数量增长趋于平稳,劳动适龄人口男性比重下降,女性比重上升等若干结论,以期为科学发展鞍山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鞍山市“三普…“四普““五普“及历年的统计年鉴数据的开发利用,使用Excel软件,对鞍山市区,即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和千山区的人口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鞍山市区人口数量增长趋于平稳,劳动适龄人口男性比重下降,女性比重上升等若干结论,以期为科学发展鞍山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鞍山市"三普…"四普""五普"及历年的统计年鉴数据的开发利用,使用Excel软件,对鞍山市区,即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和千山区的人口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鞍山市区人口数量增长趋于平稳,劳动适龄人口男性比重下降,女性比重上升等若干结论,以期为科学发展鞍山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鞍山市“三普”“四普”“五普”及历年的统计年鉴数据的开发利用,使用Excel软件,对鞍山市区,即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和千山区的人口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鞍山市区人口数量增长趋于平稳,劳动适龄人口男性比重下降,女性比重上升等若干结论,以期为科学发展鞍山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鞍山方言作为东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很少有人研究。为了保护作为鞍山地方文化一部分的鞍山方言,通过实地考察,从语音方面记录和描述了鞍山方言在声调变化和声韵母转换等方面的特征,得出了鞍山方言与普通话在不同语音特征上的主要表现,指出了鞍山方言在平翘舌发音、声母[r]的硬腭化等方面的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语音现象与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1949年以来三水区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动态变化特征,指出三水区人口、耕地和粮食的发展对三水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及其原因,提出实现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资源和多元化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8.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不断塑造着人口分布的格局.本文基于第六次乡镇级人口普查数据,利用ArcGIS 10.3可视化山西省人口信息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计算Moran’s I指数、G统计量、信息熵等空间分异指标,结合地形、经济、资源、产业等特征,得出山西省各人口要素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山西省各项人口指标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人口分布受矿产资源导向和经济因素影响显著,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7—2017年中国省域数据,采用系统耦合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三系统的协同发展特征,并利用空间重心模型进行拓展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人口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北地区人口结构指数表现较为平缓,东部消费指数最具活力,东北地区自2011年后经济增长指数呈下降趋势;考察期内全国三系统耦合水平由濒临失调阶段发展为勉强协调阶段,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向西呈现递减态势,且"消费经济增长"、"人口结构消费"和"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三类二系统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渊源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其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又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回顾了2000多年来区域人口增长,区域开发的历史过程,分时段论述了人地关系演化的特征,分别从人口增长与水土资源开发,水土资源开发与河湖的演变、河湖演变与洪洪灾害等环节揭示当今复杂的人口、资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居民消费特点和消费结构出发,结合鞍山市的具体情况,阐述了鞍山市城市居民近几年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变化状况,特别是消费性支出结构的变化,分析了鞍山市城市居民未来的消费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鞍山及鞍山高新区发展柔性输配电及冶金自动化装备产业的产业基础条件、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技术创新优势、人才优势等。论述了在鞍山高新区建设鞍山柔性输配电及冶金自动化装备产业基地的可行性,提出了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和下一步实现产业聚集、产业升级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鞍山如何借助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发挥更重要作用。探讨鞍山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地位、城市空间的拓展与重构、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鞍山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鞍山-海城组合城市将是鞍山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新市区的建设,鞍山最终形成"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转型是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鞍山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鞍山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绩效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产业效益等层面研究了产业结构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一、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亟待优化升级.研究表明,2007-2011年,鞍山市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其中,经济、社会、产业3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上升趋势,资源与环境2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下降趋势,鞍山市绿色转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优越性和其在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鞍山市在地籍管理上应加快信息化的速度,并重点对鞍山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鞍山的资源、地理位置、工业等城市内部优势的分析及对资源型城市自身存在的劣势的分析,从区域角度论述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球化经济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寻求一个符合鞍山特点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查阅古籍文献基础上,对鞍山境内历年来的考古发现成果进行梳理,按时代划分,详细介绍鞍山地区各个时代最具代表的考古成果和遗迹,进而以点带面,以这些考古遗迹为出发点,勾勒出鞍山地区各个时代之风貌世情。旨在传承历史文明,弘扬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厚板轧后高密度管层流快冷控制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鞍钢厚板厂投产的国内第一套中厚板轧后高密度管层流控冷装置的特点,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厚板轧后快冷的控制用数学模型.该模型由层流冷却预设定冷却模式、各预设定冷却模式下终冷返红温度预报模型、终冷返红温度修正模型、自学习模型等组成,且该套模型已在鞍钢厚板厂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