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叫卡布其诺,听着就活泼俏皮;如果泽作嘉布虔,"兄弟我请你喝杯嘉布虔兄弟会咖啡",庄严肃穆,氛围都不同了。咖啡这玩意,英语写作"coffee",读音更接近"柯非";法语写作Cafe,读起来才像汉语里的"咖啡";但其本原,却是阿拉伯语,读音像是"咖哇",意思很简单:植物饮料。有种传说,称最初这玩意产在埃塞俄比亚咖法省被羊误吃了,才被人发现云云——这些更像是  相似文献   

2.
咖啡溯源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eh”,意 思是“力量与热情”。 有关咖啡起源的传说各式各样,不过 大多因为其荒诞离奇而被人们淡忘了。但 是,人们不会忘记,非洲是咖啡的故乡。咖 啡树很可能就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卡发省 (KAFFA)被发现的。后来,一批批的奴隶 从非洲被贩卖到也门和阿拉伯半岛,咖啡 也就被带到了沿途的各地。可以肯定,也 门在15世纪或是更早就已开始种植咖啡 树了。阿拉伯虽然有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 的港口城市摩卡,但却禁止任何种子出 口!这道障碍最终被荷兰人突破了,1616 年,他们终于将成活的咖啡树和种子偷运 到了荷兰,开始在温室中培植。  相似文献   

3.
车耳 《世界知识》2012,(18):58-59
我对爱尔兰的感性认识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多年前去英国访问,记不得是哪个西方人给我推荐了这种饮料,当时还认为咖啡像中药的我觉得这种咖啡味道还不错。以后在国外生活,了解到这种咖啡还挺著名,好多酒店菜单上都赫然写着"爱尔兰式咖啡",而且价格比其他咖啡贵。爱尔兰人往咖啡里放威士忌就如  相似文献   

4.
咖啡琐谈     
咖啡是一种热带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种子经焙炒、研碎,即成咖啡粉,为著名饮料,也可供医用。咖啡的故乡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咖法省。咖啡作为饮料的历史远没有茶叶那么悠久,茶叶在中国的栽培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西周,而咖啡被人类认识则是公元六世纪的事。相传一位阿拉伯牧人发现羊群吃了一种野生的植物果实后,异常活跃,窜来跳去。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当他尝了几粒这种果实以后,确有兴奋之感。秘密一经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分享的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我有一位研究非洲狩猎-采集群体哈扎族人(Hadza)的朋友赫尔曼·庞泽(Herman Pontzer)教授,他说他与哈扎人一起工作时学到的第一个单词是"za"。哈扎人总是在说"za",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给"。当某个人拥有其他人也想要的东西时,哈扎人会互相说这个词。举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正我有一个朋友叫小牙刷,它每天都"生活"在杯子里。小牙刷有一头整齐的"白头发",就像是一个个站得笔直的士兵,正等着我发布命令呢。小牙刷的"脖子"长长的,细细的,像是一位长颈美女。小牙刷的"肚子"圆圆的,鼓鼓的,像一位怀了小宝宝的妈妈。小牙刷的"衣服"白白的,像一件洁白的婚纱。小牙刷很喜欢跳舞。每天早上和晚上,只要我一呼唤,它就会来到我的口中,欢快地跳起来。它跳着跳着,我的牙齿就被"打扫"干净了,真是太神奇了!这么可爱的一位朋友,我当然希望每天和它见面啦!  相似文献   

7.
美食诞生记     
<正>咖啡历史上,咖啡一直都很流行。拿破仑把咖啡称作"智力饮料",而且据说法国哲学家兼作家伏尔泰每天要喝七十二杯咖啡。有一个时期的土耳其,如果丈夫不能为妻子提供咖啡,妻子可以和丈夫离婚。1735年,德国作曲家约翰·赛巴斯蒂昂·巴赫完成了他的"咖啡大合唱",这支曲子专门歌颂了咖啡。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4月我从赞比亚卸任回国,就在我离开非洲的前一个月,美国时任国务卿蒂勒森出访非洲。如果他是去加强美非关系的,那么无可厚非,但他却在由中国援建的非盟总部说中国的坏话,指责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是在搞"债务陷阱",污蔑中国"想通过债务控制非洲"。这就十分荒谬了!当然,这一言论马上就遭到了中方的驳斥,也遭到了非洲国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无需完美     
一位朋友的妹妹高考时因为生病,没有发挥好,成绩不理想,结果没能被她向往的北大录取,而是录取到上海的另一所重点大学。为此,她十分痛苦,朋友让我去劝劝她。在她即将赴上海之前,我去她家看她。一见面,我就问她:"你们学校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能占多少?"她回答说:"大慨不到15%。"我说:"你现在就在这15%里,光你们学校就有85%的学生在羡慕你呢!"她想了想说:"这算什么,我们家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我这个重点大学在我们家只能排到末位。"可你将来还有别的机会超过他们呀!"  相似文献   

10.
正孩子自卑怎么办?身为父母,你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有位在学校当老师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情:班里有位小女孩,弹得一手好钢琴。校乐团想找一位会乐器的女孩,班主任就顺理成章的推荐了她,结果面试当天她给老师打电话说"自己弹不好",然后直接消失爽约……令人不解的是,早在一年之前,女孩就告诉过我的朋友,说进入校乐团是她的心愿,可是怎么机会来了又放走呢?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女性来说,创业所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要更多,必须要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商场规则做出调整,"卜怡文说。和卜怡文见面是在壹元管家办公室的咖啡吧。她端着一杯咖啡迎面走来,招呼我坐下,随意中散发出成熟女性的优雅。"我其实是人到中年才开始创业的。"这是壹元管家CEC卜怡文在接受《华东科技》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提到"中年",我们常常联想到的一个词就是"中年危机"。如果说中年的初始,是看到人生的不可控,那么,从卜怡文身上我看到的关于中年女性的形容词则是平和与从容。  相似文献   

12.
旅途之忧     
Lena  贝加 《世界博览》2008,(18):7-7
一次跟几个朋友在聚会聊天,突然聊到厕所这个话题。我的这几个朋友都跟我一样是旅居中国的"老外",其中还有在中国呆了很多年的。然而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头。我相信对于大多数的外国人来说,在中国入厕是—件头疼的事情,同时也是有趣的经历。中国食物美名天下,而中国的厕所就臭名远扬了。说起中国的公共厕所,它的味道是让  相似文献   

13.
克里斯迪 《科技潮》1999,(12):82-83
"桑给巴尔"——提到这个名字,非洲妇女就感到亲切。正是在这个东非海岛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妇女们团结起来,建设和平文化"项目,并在这个项目之下召开了有300多位代表参加的非洲妇女大会。非洲是全球战乱最频繁的大陆。代表中的教师、政治家、科研工作者与普通妇女聚首一堂,围绕自己的亲身经历展开了讨论。1995年,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决定,要认真研究妇女在防止和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14.
正希腊文化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有时甚至要给孩子一点小小压力,推动他们一把。而犹太血统使他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不知是受当地人影响,还是孩子不配合,在北美这个虎妈原产地,我仿佛注定与此称呼无缘。尽管如此,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在中国朋友圈内显得过于不入流,我还是按照孩子意愿,象征性地给他报了钢琴和跆拳道两个课后补习班。如果说我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是华人中的另类,那他就是加拿大人中的奇葩。必须强调的是,我用这个词,完全取其原意,绝无贬低之心。我是个偷懒的人,  相似文献   

15.
穆拉德在10年前与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结下了忘年的友情。我与袁世海的忘年交始于1998年。说到与袁老认识的过程,还是通过一个在中央美院穿着工商服的女画家——那媛。认识那媛大概一年后,她在美术馆办画展,她的许多朋友前来捧场,当中就有京剧界重量级人物袁世海袁老,以及中国美术界大腕级人物、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主要设计者韩美林老师。在那媛的介绍下我才有幸认识袁老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从我见袁老的第一面,就觉得他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他的笑声非常爽朗,一听就知道是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老人家也非常喜欢和照顾我这个外国"小朋友",对我非常热情、非常好!那次我们刚认识,他就和我贴着脸合影。无论从他的身份地位及性  相似文献   

16.
天南地北     
一杯咖啡定终身在南斯拉夫中部地区,年轻人结婚流行着一种有趣的习俗。如果哪个小伙子看中了一位姑娘,就可以到女方的家中向姑娘求婚。在那里,允许他呆上几个小时,吃呀、喝呀都有,还可以尽情地倾谈他对姑娘的爱慕和渴望之心,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以及他打算怎样筹办终身大事……。这时他可以不必管女家对这桩姻缘持何态度。等到主人把一杯咖啡端到他的面前,让他品尝的时候,是喜是忧便能全部揭晓了。原来咖啡的味道很有文章:  相似文献   

17.
就像约旦人不了解中国一样,我们与约旦也相隔很远。朋友,想听听约旦的故事吗?我采访了一位中国驻约旦使馆的外交官。他泡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接受了我的采访。一位穷得抵押房产向银行贷款的商人,把孩子送到印度去留学。你感觉约旦人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什么?尽管约旦有自己的大学,并且位于首都的“约旦大学”颇具规模,但是约旦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国外特别是西方的教育。再穷的人家,再没钱的人家,也要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即便是囊中羞涩不能把孩子送到美国、送到欧洲,也要送到土耳其、送到开罗,还有的钱  相似文献   

18.
<正>"有强烈证据支持每天喝3~5杯咖啡是健康饮食,甚至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今年5月初,一篇《速溶咖啡喝不得,致癌物比抽烟多》的文章,开始在全国各大主流网站传播,文章讲述的是从速溶咖啡中检测出的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浓度,高于薯片、炸薯条、蛋糕和香烟等4大"致癌食品",从而得出喝速溶咖啡的危害远比抽烟大的结论,并扬言与其戒烟,不如戒速溶咖啡。  相似文献   

19.
1971年11月,《纽约时报》引述一位非洲国家代表谈及联合国大厦休息厅里的景象时,说:“这里是第三世界会合的地方。中国人显然很快就了解到这一点,所以常到这里来。我从来没有看到美、苏常驻代表到这里来喝杯茶或咖啡。  相似文献   

20.
穆清 《世界博览》2010,(18):62-63
一个穿着白色亚麻长裙的女子坐在一家颇具情调的蛋糕店里,慢慢地啜着面前的一杯咖啡。而在店外,一辆敞篷车里,一个穿着时髦的男子正在悠闲地抽着烟。这是在欧美街头常见的一幕。但是他们所在的这条街,这个蛋糕店的背景却是青翠欲滴的火山、田野——因为他们身在非洲东海岸的印度洋小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