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阚炜  张钟宁  杨新玲  方宇凌  肖春 《科学通报》2005,50(20):2203-2207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叠合计算对棉铃虫性信息素主要组分之一(Z)-9-16-碳烯醛的单氟取代物进行了叠合比较, 初步研究了化合物的结构-活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对单氟取代来说, 在离分子官能团最远处的取代所得取代物与原来的分子结构最为近似, 并合成了该化合物. 经过触角电位测定, 与(Z)-9-16-碳烯醛活性基本相当, 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吴才宏 《科学通报》1989,34(8):611-611
在鳞翅目昆虫中,毛形感器已被公认为性信息素接收器。多音天蚕和柞蚕的雄蛾触角至少存在两种长短不同的毛形感器,分别称为长毛感器和短毛感器。Kochansky等鉴定了多音天蚕性信息素的两个组分为反-6,顺-11-十六碳二烯醇醋酸酯(E-6,Z-11-16:Ac)及反-6,顺-11-十六碳二烯醛(E-6,Z-11-16:A);Bestmann等鉴定了上述两种化合物及反-4,  相似文献   

3.
唐睿  苏茂文  张钟宁 《科学通报》2012,(25):2380-2389
在室内分别对美国白蛾雌虫和雄虫进行了55种寄主化合物的触角电位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雄蛾反应较强的化合物分别是(强度从大到小排列,下同):反-2-己烯乙酸酯、壬醛、己醛、反-2-己烯醛、己醇、乙酸异戊酯、顺-3-己烯乙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和香茅醛及(+)-香茅醛;雌蛾反应较强的化合物分别是:己醇、己醛、苯乙酮、乙酸异戊酯、壬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香茅醛、顺-3-己烯-1-醇及反-2-己烯醇.从55种化合物中筛选出了7种活性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剂量反应实验,结果显示,美国白蛾雄蛾对7种化合物的反应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而且雄蛾对每种化合物最高剂量1000g的相对反应值都与同种化合物其他剂量的相对反应值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4种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及在近缘种生殖隔离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孔祥波  赵成华  高伟 《科学通报》2001,46(17):1435-1439
利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和触角电位(EAG)等技术结合田间试验、鉴定了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的性信息素成分是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Z5,E7-12:Ald)和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Z5,E7-12:OH),GC与GC-MS分析表明,思茅松毛虫D.kikuchii性信息素腺体中含有顺5,反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Z5,E7-12:OAc)和Z5,E7-12:OH;这两种成分及顺5,反7-十二碳二烯丙酸酯(Z5,E7-12:OPr)对雄蛾有显著的EAG活性,来松毛虫D.spectabilis的性信息素曾被鉴定为Z5,E7-12:OH,但在田间试验中发现Z5,E7-12:OH和Z5,E7-12:OAc及Z5,E7-12:OPr及1:1:1的比例组成的诱芯的诱蛾量是Z5,E7-12;OH单一组分诱峰量的3倍,EAG分析表明除Z5,E7-12:OH之外,Z5,E7-12:OAc及Z5,E7-12:OH,还有少量Z5,E7-12:OAc,因此在赤松毛虫中,Z5,E7-12:OAc为一种性信息素微量成分,而Z5,E7-12:OPr是一种性引诱剂成分,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经GC分析发现含有Z5,E7-12:OH和Z5,E7-12:OAc及Z5,E7-12:OPr,这3种成分有很强的EAG活性,组成了油松毛虫的性信息素,探讨了这些性信息素成分在松毛虫属昆虫近缘种生殖隔离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景尧 《科学通报》1986,31(23):1839-1839
家蝇性信息素-(Z)-9-廿三碳烯是一种雌性家蝇的性信息素。由于该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卫生防止疾病等方面意义重大,引起人们对它合成的兴趣。Carlson等人于1971年用三苯基膦十四烷基叶立德(ylide)与壬醛为原料的Wittig反应首先合成出这  相似文献   

6.
孟宪佐 《科学通报》1982,27(17):1088-1088
马尾松毛虫(Dendra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中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一种毁灭性害虫。通过Wittig缩合反应合成了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的三个活性组分:顺,反-5,7-十二碳双烯-1-醇(Ⅰ),顺,反-5,7-十二碳双烯-1-基乙酸酯(Ⅱ)和顺,反-5,7-十二碳双烯-1-基丙酸酯(Ⅲ)。Wittig反应是在六甲基磷酰三胺溶剂中,以正丁基锂作碱完成的。经气相色谱分析,主要产物是颇,反异构体和反,反异构体的混合物,两者的比例约为91:9。用二甲基亚砜代替六甲基磷酰三胺作溶剂时,产物中顺,反与反,反异构体的比例约75:25。  相似文献   

7.
白艳  方小敏  聂军胜  孟仟祥  迟云平 《科学通报》2010,55(15):1499-1509
利用色谱质谱(GC-MS)技术,首次在60个贡嘎山(海拔1230~4500m)和西昆仑山(海拔1300~5500m)表土以及6种贡嘎山木本植物中检测到8个(7-14)-甲氧基十六酸和9个(9-17)-甲氧基十八酸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其中甲氧基十八酸占绝对优势;而且,甲氧基在第9和第10个碳位的异构体都较丰富,随着取代基的碳数增大,相应异构体的丰度依次降低.在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的贡嘎山表土样品中,广泛存在甲氧基脂肪酸化合物,并在6种树叶中都能检测到;而在主要分布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的西昆仑山,除了可能出现山地森林草原或半灌木荒漠的较窄高度范围外,大部分表土中未检测到甲氧基脂肪酸化合物.该研究显示甲氧基脂肪酸可能来源于某种或数种类型的木本植物.如能排除其与草本植物的关联,甲氧基脂肪酸类化合物很可能是一类具有指示特定木本植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将对精确反演古植被和生态演化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1,18-十八烯-(9)-二酸是某些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合成塑料、涂料及香料等方面有广泛用途。由于该酸有一个不饱和双键,所以用化学合成法获得该α,ω-二酸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株Candida tropicalts多倍体突变种能选择性地氧化十八烯-(9)-一酸的甲基末端,生成1,18-十八烯-(9)-二酸。经过试验,发酵120小时后,加硫酸酸化至pH 1~2,用乙醚提取得1,18-十八烯-(9)-二酸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螟曾被鉴定为Ostrinia nubilalisH(?)bner,但Mutuura等认为是O.furnacalisGuen(?)e,O.furnacalis的性信息素未见载于文献,而O.nubilalis的早有大量报道,其主要成份为顺或反-11-十四烯醇乙酸酯(Z或E11-14:Ac).此外另一同属异种为害玉米的O.obumbratalis (Lederer)在田间也能为1:1的Z及E11-14:Ac混合物所引诱.但我们及兄弟单位均曾进行过田间试验,不论Z或E11-  相似文献   

10.
氯化石蜡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土壤样品中氯化石蜡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博  王亚韡  傅建捷  张庆华  江桂斌 《科学通报》2010,55(19):1879-1885
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拟增列名单中的一类化合物, 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 ated paraffins, SCCPs)因其与已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相似性而引起广泛关注. 我国作为氯化石蜡(CPs)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尚处空白. 本文比较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GC-ECD)、气相色谱-低分辨电子捕获负化学离子源质谱(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capture negative ion low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GC-ECNI-LRMS)及气相色谱-电子轰击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electron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EI-MS2)测定CPs的方法, 建立了土壤样品CPs总量的分析测定方法, 回收率达到82.4% ± 17.0%, 检测限为0.25 ng. 利用所建立的方法, 对我国电子垃圾拆解地土壤中CP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有证据表明,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的嗅觉识别中是必需的,起着运输外界脂溶性气味分子通过嗅觉感器淋巴液到达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的关键作用.克隆和表达了一个新的苜蓿盲蝽气味结合蛋白(AlinOBP3),采用qPCR方法解析了AlinOBP3的表达谱,结果表明,AlinOBP3绝大部分在触角中表达.使用1-NPN作为荧光探针,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研究了AlinOBP3蛋白和9种棉花挥发物及5种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在9种棉花挥发物中,月桂烯、β-罗勒烯、α-水芹烯能够与AlinOBP3相结合,其中α-水芹烯和AlinOBP3的结合能力较强,结合常数为56.68μmol/L.在5种性信息素类似物中,丁酸己酯和AlinOBP3的结合能力最强,结合常数为59.53μmol/L.丁酸丁酯、丁酸反-2-己烯酯、丁酸乙酯和AlinOBP3的结合能力中等,结合常数分别为227.39,108.77及143.47μmol/L.据此推测,AlinOBP3可能是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PBP)并在感受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的过程中起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维善 《科学通报》1991,36(4):313-313
由于19-失碳甾体(19-norsteroid)的医疗用途日益扩大,特别甾体口服避孕药的广泛应用,激励着人们继续对其直接的半合成和全合成或间接地通过雌甾酚酮的转化作出广泛的研究,以期获得更为经济的合成方法. 已经报道3β-乙酰氧基-19-羟基胆甾-5-烯(1)和3β-乙酰氧基-19-羟基雄甾-5-烯-17酮(2)能分别为CSD-10和节杆菌(Arthrobactor simplex)转化成雌甾酚酮(5),产率很高,这  相似文献   

13.
中国豆荚软珊瑚内酯A的全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其煌 《科学通报》1992,37(19):1801-1801
中国豆荚软珊瑚内酯A(Chilobolide A、l)是一从中国南海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分离得到的大环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子内含有一个14员环碳架,α,β-不饱和γ-内酯结构片段和环氧结构片段,有5个手性碳。这类化合物具有Michael受体的性质,大多具  相似文献   

14.
新入侵害虫蔗扁蛾蛹期蜕皮激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液相色谱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新入侵害虫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蛹内的蜕皮激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期明确蔗扁蛾蛹内蜕皮激素的主要组分及动态变化规律. 蔗扁蛾蛹期的蜕皮激素种类主要是20-羟基蜕皮激素. 无论雄蛹还是雌蛹, 整个蛹期蜕皮激素含量起初逐渐升高, 达到一个明显的峰值(每蛹80 ng左右)后则逐渐下降, 至蛹后期的几天里, 蜕皮激素含量相对水平较低, 为每蛹30 ng左右. 雄蛹的峰值只出现在第3天, 而雌蛹的峰植较为平缓, 横跨在第2~4天间. 特定蛹期(第1, 2, 4, 5, 6天), 雌蛹蜕皮激素含量明显高于雄蛹. 同时发现, 蛹期4 d后, 后半蛹的蜕皮激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前半蛹.  相似文献   

15.
徐广智 《科学通报》1982,27(12):767-767
我们用AEI MS-50质谱仪和DS-30数据系统,考察了十四种咔唑衍生物 N—R(R=H、CH_3、C_2H_3、C_3H_7、C_4H_9、C_2H_(11)、C_6H_(13)、C_7H_(15)、CH_2CH_2Cl、CH_2CH_2Br、CH(CH_3)_2、CH_2C_6H_5、CH=CH_2、CH_2—CH=CH_2)的高、低分辨质谱和亚稳跃迁过程,结果表明:(1)这些化合物都呈现一定强度的分子离子峰,其相对强度随R链增长而衰减。(2)当R为C_nH_(2n 1)(n>1)时,质谱有近乎相同的碎片离子,都有由分子离子峰经α-断裂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四氯化碳中的9,10-二氰基蒽敏化光氧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文 《科学通报》1985,30(24):1879-1879
氰基芳香化合物的光敏反应一般来说是通过敏化剂的单线态,以其电子转移的化学为特征的。Foote首先发现那些不能与单线态氧(~1O_2)反应的贫电子烯烃,如二苯基乙烯,四苯基乙烯等,在乙腈中用9,10-二氰基蒽(DCA)或9-氰基蒽(CNA)作敏化剂时,能发生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通过负氧离子基中间体,生成其相应的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17.
林国强 《科学通报》1984,29(1):27-27
手性2-烷基烷酸是合成许多昆虫手性信息素的关键中间体。我们曾应用Meyers的方法,从(口恶)唑啉碳阴离子经烷基化合成了(S)-2-甲基癸酸(最佳对映体过量e.e为70%,化学产率60%),但未能得到其(R)对映体。最近Sonnet和Evans报道了用脯氨醇酰胺得到e.e为64—94%的手性酸。我们也曾以为原料,但用二异丙基胺锂(LDA)代替叔丁基锂,分别得到e.e为70%和80%的(S)-和(R)-2-甲基癸酸。  相似文献   

18.
富勒醇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富勒烯衍生物,因其具有低毒、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抗氧化活性及光敏性等优势被广泛研究,发现其碳笼表面修饰的含氧基团决定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生物效应.然而,富勒醇的结构比较复杂,尚未能精确描述.本文以稳定同位素~(13)C标记技术,通过富勒烯(C60)胺碱催化-氧化合成~(13)C骨架标记的富勒醇,结合质谱、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XPS)及~(13)C核磁共振谱(~(13)C NMR)对其测试表征,探索富勒醇的精确结构.结果发现,稳定同位素~(13)C碳笼骨架标记极大地提高了~(13)C NMR信号强度,富勒醇分子结构的~(13)C NMR谱中清晰呈现出乙烯基醚碳、未反应烯碳、羟基化碳的信号,即不仅存在未氧化的碳和单氧化的碳,还存在高氧化的碳,与XPS测试结果吻合.富勒醇的碳笼表面修饰基团以羟基、半缩醛/酮、环氧以及羰基等结构存在.富勒醇复杂表面基团修饰结构的确定对其未来广泛的生物医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之光  王翠苹 《科学通报》2005,50(24):2769-2773
在墨西哥湾海底沉积物中检测到一组含有1~5个不饱和双键、不规则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烯烃(PMI)系列化合物, 其在色谱图上分布在nC22 ~ nC24之间. 这些化合物具有极负的碳同位素组成,13C比值在86.7‰~ 115.5‰之间, 而与其伴生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碳同位素比值在28.4‰~ 34.6‰之间. 这些化合物是海底甲烷古细菌厌氧氧化活动所产生的特征生物标志物, 指示着海底存在天然气渗漏或有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  相似文献   

20.
杨晖  孟祥雪  于黎  靳伟  张鑫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10,55(10):849-856
生物对外界环境中化学物质信号的识别和感知对其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两条嗅觉通路, 主要嗅觉系统(MOS)用来感受普通嗅觉信号, 而犁鼻器系统(VNS)则从异常灵敏的程度来识别小范围内特异性的化学感应信号-信息素(pheromone). 信息素是一类在同种内个体间传递的物质, 可引发群体内与个体交流和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变化. 本文综述了对哺乳动物犁鼻器信息素感知及犁鼻器系统特异(VNS-specific)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这些基因包括信息素受体家族V1R和V2R以及离子通道TRPC2,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哺乳动物信息素感知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