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吸血蝙蝠的血液大餐会降低它们的味蕾对苦味和其他恶心味道的敏感度,对于我们而言,血液是一种腥臭的东西,随便喝几口就会吐,最近有一项新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吸血蝙蝠为何会有这种独特的饮食爱好。该研究的成果将吸血蝙蝠添加到了味觉异常的动物名单中。海豚也位列其中,它们吃东西都是囫囵吞枣、整个下咽,从来不在乎味道这种浮云般的感觉。吸血蝙蝠和海豚一样,也不是美食家。该研究的作者,武汉大学的洪炜、赵华斌说:"吸血蝙蝠是唯一一种只食血的哺乳动物。"他们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你认为周一是蓝色,莫扎特音乐带给你草莓的香气,数字2让你感觉到冷,字母A是黄色……那么你就是一个拥有联觉感的人。这种认知上的异常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意识的神经学基础。品尝音乐味道  相似文献   

3.
走进山西平遥的南大街,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街道、房屋的格局依然保持明清建筑的原汁原味:酒肆、客栈的风貌诉说着百年前的市井故事:钱行、镖局记录着一个历史王朝的跳动脉搏;乘人力三轮车、喝百年老字号的黄酒、吃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触摸古人衣食住行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正>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黄酒分类按黄酒的含糖量干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分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所以酒中的糖分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1.00 g/100 mL(以葡萄糖计)。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3倍左右。发酵温度控制得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所以发酵彻底,因而  相似文献   

5.
嗅觉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和情绪,使你“性”趣昂然,甚至有助于减肥——试想你最喜爱的味道,比如说新鲜的刚磨成粉的咖啡、刚烤熟出炉的食物、山中的常青乔木、花园里的玫瑰,现在你试着用语言描述这些味道……尽管不可名状,味道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美国作家海伦·凯勒(H elen  相似文献   

6.
吕斌 《科学之友》2007,(7):63-64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是垃圾的来源。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每天,我们都离不开吃。早上到超市购买食物,大部分食品都用塑料袋包装,这无疑为生活带来了一种垃圾——塑料袋。这种塑料袋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之后很难再次使用,但就是这种塑料袋最难被降解,即使埋于地下也不能很快溶入泥土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永远呆在泥土里,从而破坏了土壤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酒为先。古往今来,不管是祭祀、乔迁、荣升,还是祝寿、欢聚、婚庆,人生似乎无事可离酒。挥书作画、抚琴起舞、观花赏月之时,若有美酒助兴,也多了些灵动和生机。追溯起来,如今的白酒从元朝才开始出现,而在元朝之前,不管南方、北方都是黄酒的天下。可以说,自从有酒就是黄酒。历史上许多与酒有关的传说、故事,如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等,说的都是黄酒。武松上景阳冈打虎前喝的那十八碗酒是米酒,实际上跟黄酒差不多,酒精度没有现在的高,都在10°以下,而且都是加水的,所以可以大碗大碗  相似文献   

8.
正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我们将人生比作了巧克力,并将其中的苦涩与甜蜜认为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我们当然要知道这苦与甜的来源,探一探隐藏在幕后的巧克力的身世。巧克力,英文名为"Chocolate",这个词来源于"Xocolatl",意为"苦水",即清晰地指出了最初的巧克力的两个特征:味苦,呈液体状。一颗种子的丝滑世界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感觉另一个人的活力所在,除了第一印象外,还有就是心灵的感应,即第六感观的认知所起的作用。人体的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是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气息经不断地流动所形成的。人的气息是构成这一气场的支架,人体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气场的真实内容,而人的健康活力,则是被人感知的气场亮点。人的气息是生命的支点,没有了气息,也就不存在气场。人体所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由保护人体免受细菌和真菌侵扰的气场组成,它的产生得益于一种被称作单线状态氧的启动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免疫细…  相似文献   

10.
<正>饮酒,在宋代以前是黄酒为主,方法是很讲究的。由于黄酒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因而要想真正饮用得法,有味有趣,就要懂得饮酒佐餐的艺术。据文献记载,古时君王进食必"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不仅注重"饮"与"膳"的匹配和谐,而且十分讲究饮食的规格和礼俗。这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典范。黄酒的低酒精度、高营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酿酒技术发明以来,即先有黄酒,后有白酒(蒸馏酒),且北派黄酒自成一体,口感独特,深为当地和周边地区民众所喜爱。它还有独特的保健功用,是其他酒类所不能替代的。历史价值我国有历史记载的酒类史,就有黄酒生产,其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喝雄黄酒,其酒就是黄酒加中药材雄黄调制而成,寄托了人们战胜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蓝调音乐(blue notes)凭借一股"反骨"气息,在叛逆的摇滚乐中显山露水. 捧读平凡和陈淑芬的<蓝调>这本漫画,思考蓝调的画面、文字、情节,和蓝调的音乐相比,会带给我们一些特别的什么.蓝调的画面很平凡,就像你我都曾经历过的往事的碎片;不同的是,她将这些碎片拾了起来,在水中淘洗,在风中晾干,随性地拼装或者剪裁,然后夹进书页之间.蓝调的文字也很简单,就像随处生长的浅草;你永远不会猜到你能听到什么样的起承转合,就像你不知道什么样的命运在下一步守候.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种美食,河南人一旦离开了家,就不知道上哪儿去吃了。它不仅凝聚了河南人的味蕾回忆,也成为在外漂泊游子的一种情怀。它就是胡辣汤,不过就是这么一碗稀糊糊不上相的食物,河南人的早上要是没有它,那这一整天也就不是完整的了。这种平民创造的食物,带着乡野气息,并不精致漂亮,却有着特别的味道,而它更是冬日的绝配,酸辣有料,还能御寒取暖。胡辣汤在河南的地位,就犹如火锅之于重庆,钵钵鸡之于乐山,肠粉之于广东。在河南人眼里任何美食都比不  相似文献   

14.
黄酒的起源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作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用粟(在古代,粟是秫、梁、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梁,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襦米为最佳)为原料酿造黄酒.  相似文献   

15.
<正>民间泥塑,这种早先的立体视觉艺术,携带着与生俱来的原始魅力,历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在人们的意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泥塑讲究的是独创,要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塑造的永远都只是赝品。平遥泥人雕塑艺术是人、土地和自然的故事,是每个人心灵的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长河之中,它以其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塑造出诸多的艺术形象,记载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  相似文献   

16.
心中的蓝天     
我把玩着手中的杯子,器皿中的液体浑浊而且永远散发着浓浓的过滤剂的气味。但愿永远也不会再喝这样的水了,我把它一饮而尽。 离开地球的前一天我们狂欢了一场,就连老成稳重的老沙也喝得大醉,羊跳到桌子上举着酒瓶大喊:“为永远离开这个肮脏的星球,干杯!”我们在四周拼命地跺脚狂呼。  相似文献   

17.
神创论者认为上帝是万物之主,神创造了多少物种,世间就永远是多少物种;上帝赋予一个物种什么形象,它就永远是什么形象,生物物种不变是神的意志。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20,(9):72-75
正上海的夜,在霓虹闪烁的高楼大厦之外,总有着另一抹充满了市井气息的温柔。曾经热闹的十里洋场,如今渐渐蜕变成了老马路和小弄堂,但深藏其中的,是上海数十年不变的平民味道。2019年,上海大肆推广"夜经济",其实这三个字还是有点精致洋气的意味在里头。作为呼吸着烟火气长大的上海人,我们对夜经济最深的理解就是:来点夜点心吃吃。夜点心可以是点心,又完全不止于点心。生煎锅贴馄饨炒饭是夜点心,烧烤海鲜小龙虾甚至小火锅也都是夜点心。夜点心就是夜宵的本地化说法,听起来比夜宵更小巧,实际却比夜宵野心更大。  相似文献   

19.
正电子邮箱免费,易于使用,但是用户体验越来越差,各种即时通信应用层出不穷,那么电子邮箱会从我们生活中消失吗?让我们先说下这个故事的结局:你不可能消除电子邮箱这种通讯方式的。但试图使邮箱消失是科技行业一个数十年的传统。美国在线即时通讯公司(AOL Instant Messenger)曾试图使电子邮箱消失,聚友网(My Space)也曾这样做。后来,Facebook也曾致力于这一目标,接下来是Slack、Symphony、Whats App和Hip Chat。经历了这一切,电子邮箱依然存在——而且似乎永远不会消失,事实上电子邮箱并未出现消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神创论者认为上帝是万物之主,神创造了多少物种,世间就永远是多少物种;上帝赋予一个物种什么形象,它就永远是什么形象,生物物种不变是神的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