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2017年12月1日,美国《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与巴西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对哈密翼龙蛋与胚胎发现的重要成果。通过对一件产自保存有超过200枚翼龙蛋,并且其中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标本的细致分析,首次提出一种新的假说或观点:虽然是一种相对早熟型的胚胎发育模式,但翼龙胚胎发育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么早熟,还需要成年翼龙的照顾。这是继2014年在哈密戈壁发现大量雌雄哈密翼龙和世界上首枚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十多年持续的野外科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在新疆哈密戈壁发现了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富集的翼龙化石分布区。大量翼龙骨骼、蛋与胚胎化石的发现,尤其是世界上首枚三维立体保存翼龙胚胎的发现,为了解亿万年前翼龙动物群生存、繁衍、发育的奥秘提供了难得的证据。哈密戈壁,翼龙曾经繁衍生息的乐土,堪称"翼龙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3.
在翼龙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都推测其为卵生,直到2004年先后报道的三枚来自早白垩世含有胚胎的翼龙蛋才证实了翼龙的确为卵生。之后,在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一件悟空翼龙类的标本,在其体外腰带附近和体内共发现了两枚大小相当的翼龙蛋,据此了解到翼龙具有双侧功能性输卵管,不同于现生的大多数鸟类。在中国新疆哈密首次报道了5枚早白垩世的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化石,对其中一枚蛋化石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其与现生锦蛇蛋的蛋壳结构十分相似,具有一层薄的钙质外层和一层厚的壳膜层。在今后的考察中,有望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三维立体保存的含胚胎的蛋化石,并在翼龙胚胎发育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12):7-7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了一种长着犬牙的新翼龙,并将它命名为“三牙龙”。科学家这次发现的是 一只三牙龙的化石——这种翼龙早在6500万年前就已和恐龙一起寿终正寝了。三牙龙的犬牙状门牙 很大,后面则是三颗小牙,再往后又是较大的牙齿,紧接着又是几颗较小的牙齿。三牙龙是食鱼动物, 它的嘴巴(鸟喙)前端长着一个鸟冠,它的翼展达5米,这使它成为当时体形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 翼龙实际上是长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大蜥蜴,它们生活在大约2.2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其大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我国古生物学家汪筱林等人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一个翼龙新种.并找到尚保持三维形态的翼龙蛋化石。翼龙是生活在三叠纪后期与白垩纪能飞翔的爬行动物。化石标本不丰富。卵化石更是少见。截止到本研究之前,世界上总共发现四枚翼龙蛋化石,都被压扁呈二维外观。难以用来了解蛋壳及蛋内部的形态和构造。汪筱林团队从2006年起对天山南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生活在6500万年前~1亿年前的—种翼龙竟然能站在地上捕猎小恐龙及其他类似大小的动物。这种翼龙的翼展超过10米,站起来的身高达5米。此前,它们一直被认为是像海鸥或鹈鹕那样,在飞过水面时抓食水中的鱼。但通过研究这种翼龙的化石和陋息地,科学家才发现它们原来很适应陆地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人类祖先的起源方面,科学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近日,河北地质大学的教授季强博士带领团队向世界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古人类人种——"龙人". 新发现的人种之所以被命名为"龙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长着龙角,能游走山间,而是因为其发现地为黑龙江,故以发现地为依据命名."龙人"化石除了下颌外,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8.
<正>考古学家在吕宋岛发现了一个人类远亲物种——吕宋人的骨头,这进一步扩展了人类的家谱。在菲律宾的一个洞穴里,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族谱的一个新分支。研究人员声称,至少在5万年前,曾有一种现已灭绝的人类物种生活在现在的吕宋岛上。研究人员称这种物种为"吕宋人",这一古人类可能不到三英尺(约0.9米)高。  相似文献   

9.
自1784年考古学家发现翼龙化石以来,有一个谜题一直困惑着古生物学家:翼龙是卵生还是胎生? 2003年6月10日,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和周忠和的论文,报道了在我国著名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世界首枚翼龙蛋及其胚胎化石。这一重要研究成果终于使这一谜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翼龙化石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的翼龙化石,其中包括带毛的热河翼龙等,为翼龙温血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翼龙胚胎的蛋化石,使翼龙的卵生生殖方式得到确认;最小的树栖翼龙的发现,显示了白垩纪翼龙的个体分异和对环境的适应。同时,此前仅仅在欧洲和南美大陆出现的翼龙化石在这一地区的大量发现和研究,揭示了热河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和动物古地理分布规律,为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翼龙类群的起源、演化和辐射提供了翔实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通过无人机巡视,美国科学家在佛罗里达州西北海岸发现了一个古人类定居点,其年代距今约3000年。从收集到的证据看,这个定居点的规模在200~300人,在当时算是多的。发现这个定居点的无人机配备了激光雷达。与普通相机不同,激光雷达可通过发射激光并探测反射率来建立三维地形图。考古  相似文献   

12.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在与德国科学家们关于阴极射线本性的论战中确认它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而不是"波",颠覆了长期以来被公认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论。但是,30年后他儿子和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戴维逊却又证明电子是"波"。那么你从这电子"波粒二象性"发现的曲折过程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欣 《大自然探索》2004,(10):59-59
最近科学家在巴西的阿拉里皮盆地发现了一具翼龙的头骨化石,这具化石有1.42米长,科学家将其命名为Thalassodromeus Sethi(海洋飞龙的意思),经分析,这是一种食肉性翼龙,以海洋和湖泊中的鱼类为食。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有计算能力,动物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科学家们近来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研究却表明,某些动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尽管它们这种能力可能是天生具有的,或者是以我们目前还不了解的某种方式进行的,但无论怎样,它都向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怎样看待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中那些似乎违背常理的现象。黑鸭在大多数人看来,黑鸭是一种既愚笨又爱吵闹的水鸟。但近来科学家们发现黑鸭并非像人们原先认为的那样愚笨,它们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证据之一就是它们会数数。科学家们同时还发现黑鸭与杜…  相似文献   

15.
翼龙生活在约2.2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曾统治着地球的天空.最开始的翼龙有较长的尾巴,而后来的翼龙尾巴较短,在进化链上这两者之间存在很长的化石空白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吕俊昌及其合作者研究了发现于中国东北的一批化石.这些化石属于一种新的翼龙化石,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6月25日,来自河北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在《细胞》(Cell)旗下期刊《创新》(The Innovation)上连发三篇论文,报道了一项研究发现:他们认为1933年哈尔滨一位建筑工人发现的一枚古人类头骨化石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古人类支系,并将其命名为"龙人"。在论文中,研究团队认为,这一支系可能是与现代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古人类物种,比尼安德特人与我们更为亲近。这一重大发现可能修订我们对人类演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动态点击     
银河围绕着两个黑洞旋转最近,巴黎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指出,银河在围绕着两个黑洞旋转,而不是先前认为的围绕着一个黑洞旋转。法国科学家发现,位于我们银河中心的黑洞附近还存在着另一个小黑洞。人们早已知道人马座А黑洞,它几乎比太阳大400万倍。而以让·皮埃尔·梅伊阿尔博士为首的研究人员发现的这个新黑洞则要小得多,仅比太阳大1300倍,两个黑洞之间的距离约为1.5光年。我们能找到外星人吗如果宇宙的其他地方确实存在生命,那么我们——甚至我们的后代——在有生之年找到外星人的可能性有多大?搜寻外星人——不论是否属于智慧生命—…  相似文献   

18.
<正>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停地向前奋进:当面对一个新现象时,我们在被迫寻求理解它的同时,运用掌控的知识不断推进技术的发展,使生活变得更轻松。——雷蒙·拉夫勒姆在量子计算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近百年来,好奇心驱使着科学家们一直徜徉在掌控这个曾经异乎寻常的世界的边缘。量子计算机,由于它拥有能完成瞬间计算的能力——传统计算机穷尽宇宙中所有时间和能量都不可能实现——将推动着下一场信息革命的到来。然而,有关量子计算的思想尚不成熟,迄今科学家还无法预测这场革命将于何时发生。对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的雷蒙·拉夫勒姆(Raymond Laflamme)或他的团队而言,开启这场革命所缺少的工具或将可能在钻石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19.
正看透大脑的构造?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这些真的只存在于科幻和魔幻小说中吗?NO!在科学家的实验室中,这些正在逐渐通过科技这一伟大的"魔法师"变成现实。在不久的未来,它们也将影响我们的生活。1.能够一眼看穿大脑结构的技术如果你百度一下"透明老鼠",一大波透明的啮齿动物便会向你"袭来"。由于日本RIKEN脑科学研究所科学家的辛勤工作,如今想要看穿动物的大脑组织,已经不算什么难事儿了。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由  相似文献   

20.
暗能量几乎占宇宙总物质能量的四分之三,但它的奥秘仍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宇宙中被称为"暗能量"的一种神秘力量,发现已近10年了。在这期间,它就像一棵卧倒在地面的红杉树,横挡在科学家前进的道路上,使他们无法到达物理学中的那片神圣领地——关于物质及其基本作用力的根本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