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开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传播过程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序幕。文章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等是20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给予了密切关注,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中,马克思分析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前途。从交往视角分析俄国当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俄国社会跨越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寻根文学主将韩少功在散文中充分利用了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语言新奇独特,充满哲学色彩。其散文语言的陌生化修辞艺术主要包括偏正、主谓、动宾等词语超常搭配,铺陈与穷举、复句变异、同语反复等句法结构,色彩的变异以及辞格优化。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张力,使韩少功的散文深刻有力,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4.
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文学并非脱离生话的虚构。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也就是说,哲学应该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的最高理性精神的反映,而且这种理性精神有时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十九世纪的俄国,其时代的最高理性精神就是通过文学、特别是“别、车、杜”等人的文论而表现出来的。虽说哲学对现实的沉思及具体哲学思想在文学中的本质规定,外在于文学,非文学的本质存在,不能直接取之,但文学要认识自己,把握时代与生活,在主客体的矛盾对立中追求突破,就须臾  相似文献   

5.
别尔嘉耶夫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角度发现在俄罗斯培育出了一种末日论的精神结构。这种末日论意识不仅在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身上最尖锐、最深刻地表现出来,在俄国诗人那里也以他们诗歌创作中浓烈的预言预感、先知先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成了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成为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国际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历程。今天,重温和学习列宁经济建设时期的哲学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四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无名氏的研究,人们通常只注意他的生命哲学或文体特色,而鲜有对其思想和创作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因此,从心理艺术、美学情致以及观念表达三个方面阐述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无名氏创作的影响便成为无名氏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给予了密切关注,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中,马克思分析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命运和发展前途。从交往视角分析俄国当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俄国社会跨越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戊戍变法与俄国吴国福(91历①)早在戊戍变法运动发生之前,俄国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它加快了侵略步伐。列宁曾指出:欧洲资本家贪婪的魔掌现在开始伸向中国,恐怕俄国是最先伸出魔掌的。它成为当时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正是俄国“欧洲野蛮人”...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俄国多次遣使来华,清廷亦两次遣使赴俄。中俄两国使团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外交礼仪之争。尽管清廷与俄国的交往中表现出希望与俄国和平共处、互谅互让的良好愿望,但俄国却表现出强烈的领土扩张野心和强权政治的真面目,向清廷提出领事裁判权的要求,并施以武力的威胁,中俄两国的和平交往开始为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家。他不仅以其新颖的美学观点、精辟的政治见解、敏锐的文学笔触震惊于俄罗新的哲学界、政治界及文学沙龙,而且还以其先进的爱情思想影响了俄罗斯的青年一代,“对七十和八十年代的青年读者具有真正巨大的、极其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列宁所制定的科学的反映论原理,是列宁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他的哲学著作如《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谈谈辩证法问题》、《哲学笔记》等,以及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赫尔岑、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的分析,从科学的反映论哲学的高度,非常精辟地阐明了文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文艺究竟应该反映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如何理解文艺的本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列宁没有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是结合现实斗争和具体作家的创作,在阐明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的基础上,把文学艺术看作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时代密切相联,这是俄罗斯文学的传统。这一传统到了十九世纪俄国作家手中更推向了高潮。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真实地记载了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全过程,并且塑造出了不同时期的典型形象系列。其中“多余人”的形象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他充分体现了贵族革命阶段贵族知识分子的特点。这组形象的出现,是世界文学中特有的现象,也是俄国社会生活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4.
俄国犹太人是在20世纪初俄国革命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1917年之前反犹太政策一直都是沙皇政府遵循的国策,经济上的歧视和政治上的压迫,使得他们投奔俄国革命寻找出路。20世纪初的犹太知识分子活跃在俄国各政党之中,并担任要职,他们对积极推动十月革命的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俄国形式主义有两个基点:一是类比于语言学,从所谓“绝无争议的材料出发”,一是坚持诗学的艺术本质,于是对“词汇的艺术作品”的研究,乃成为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俄国形式主义所称理论诗学的研究是侧重在语音、韵律、词法、句法与词义这个方向上展开的;然而,即使在俄国形式主义共时态的理论诗学的范围中,也仍然有着历史观念的渗入。材料、程序、风格,这三个词大体构成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一个最简括的基本的概念系统。俄国形式主义对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两点主张:一是用形式消灭内容,二是将内容归结为形式。  相似文献   

16.
俄苏文艺学派翻译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就其思想内涵而言,可追溯到18世纪乃至更早的古罗斯时期。文艺学派翻译理论完全是在俄苏文艺学框架内对翻译的文学研究。俄国文艺学把社会历史的研究原则广泛应用于文学研究,从而使俄国文学研究具有社会科学的视野和方法。在研究深度上,俄国文论深入挖掘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提出一系列有俄国特色的文学观念——如"真实性"、"人民性"、"民族性"等,它们也成为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1867年,马克·吐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访问了俄国。那时他只是一位对俄国人盲目同情的旁观者。二十年以后,他却变成了一位为俄国革命大声疾呼,并不倦地谴责沙皇暴政的批评家。当时人们对革命尚缺乏同情心,甚至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8.
百日维新运动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一样,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未能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把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罪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这是未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全面审视和观照世界近代史,是不符合中国近代历史之实际,不合乎历史哲学之逻辑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俄国于16世纪后期越过乌拉尔山,向亚洲北部殖民扩张,许多俄罗斯人在清初先后来到中国的史料。认为清初来华的这些俄罗斯人员大致由四部分组成:俄国哥萨克远征军、俄国东正教传教士、俄国来华贸易商人、俄国来华外交使团。  相似文献   

20.
<正>大国之间多年争斗和战争的结果是:乌克兰成为沙皇俄国的臣属,而克里米亚半岛则从一个"汗国"演变成为一个与俄国和乌克兰在不同时期或争夺、或依附、或臣属的地区。地处"边陲之地",动荡不定国家状况身陷"强权掌控",错综复杂外交关系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乌克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都是俄国和波兰、立陶宛、土耳其、奥匈帝国、德国等大国强国争夺与瓜分的对象,其中俄国和波兰对乌克兰的争夺尤其激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