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门山前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鞍塘组在龙门山前缘多次出露和钻遇,由于其岩性的差别较大,对其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四川盆地西北部多个剖面的测量和龙深1井的分析,结合古构造背景和薄片观察,对川西卡尼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龙门山前缘马鞍塘期(卡尼期)沉积从北向南主要分为三个区:马鞍塘车站沉积区、汉旺-佛爷洞礁滩沉积区、龙深1井饥饿沉积区.结合当时构造背景,认为马鞍塘期沉积地层主要受到龙门山早期断层带控制.该断层带为正断层性质,但同时也具有走滑特征.由于断层间的互相作用,在龙门山后山带形成"龙门山岛链",在龙门山前缘形成川西北马鞍塘组的三个具不同特征的沉积区.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川西北绵竹汉旺剖面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与小塘子组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以马鞍塘组鲕粒灰岩与小塘子组钙质岩屑石英细砂岩的岩性突变为特征,风化壳层中含透镜状褐色铁质层、黑色炭质层,鲕粒灰岩顶部见凹凸不平的淋滤侵蚀界面,侵蚀界面之上充填泥岩、粉砂岩角砾。结合构造活动背景、全球海平面变化和该区相对海平面变化资料,认为晚三叠世卡尼末期到诺利早期为龙门山北段岩性变化(鲕粒灰岩到陆源碎屑岩)和局部构造隆升的关键时期。晚三叠世也是气候较为复杂多变的时期。通过对沉积剖面岩性分析,认为晚三叠世早、中期经历了由干旱—潮湿—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与超级季风背景下全球气候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黔南拗陷泥盆系—二叠系生物礁广泛分布,按其发育的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缘礁和台内礁2种类型。台缘礁受北西向垭都—紫云—罗甸大断裂和与之交叉的北东向师宗—贵阳大断裂控制,规模一般比较大;台内礁主要受水下局部隆起(或断块)控制和海平面升降影响,规模一般比较小。台缘礁成礁环境以中—高能为主,台内礁成礁环境以低能为主;造礁生物主要为层孔虫、珊瑚、叶状藻、海绵等,而且在礁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一定差异。礁灰岩类型有骨架岩、障积岩-骨架岩、骨架岩-障积岩和黏结岩4种类型。研究表明:黔南拗陷泥盆系—二叠系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有油气运移聚集的过程,油气勘探前景良好,是寻找生物礁油气藏的重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地区印支期正断层及其对沉积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关口断裂两盘沉积对比分析,认为关口断裂在印支早期业已生成,断裂性质属正断层;受印支运动正断层的控制,研究区岩相古地理在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具有东西分异的特点;以龙门山山前断裂为界,岩相古地理格局的东西部差异性明显,沉积水体在川西地区较浅,而在龙门山地区较深.中三叠统天井山组亦发育于此张性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北东-南西向碳酸盐台槽内,沉积水体较深;晚三叠世马鞍塘期,龙门山地区继承性存在的一系列正断层发育,使得古地势西低东高.  相似文献   

5.
在龙门山前缘地区的上三叠统卡尼阶为海相沉积,整体以下部浅灰色、灰色鲕粒灰岩、海绵礁障积灰岩向上部的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的岩性、颜色突变为显著特征.在安县雎水、绵竹汉旺一带,在卡尼阶碳酸盐沉积的上部,多见海绵生物灰岩,在地表形成带状分布的海绵点礁(丘)群.通过对雎水地区海绵生物礁和江油马鞍塘、广元上寺、绵竹汉旺等剖面对应层位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显微薄片分析,认为龙门山前缘的卡尼阶海绵等生物,生长在古地形复杂、水体能量低的较深水区域,海绵礁被卡尼期晚期沉积的黑灰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所覆盖,二者界限明显,这套深色岩石在全区分布稳定;在上覆的泥质粉砂岩中见植物茎干及植物叶片化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阿尔卑斯等地研究资料,认为雎水等地的海绵死亡反映了卡尼期洪水事件,与构造运动有关的陆源物质的大量供给和巨型季风气候对卡尼期海绵礁(丘)的死亡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川西雷口坡组古风化壳喀斯特气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在近期钻探中呈现出良好油气显示。为了探究其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有机地化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风化壳喀斯特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恢复其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该类型气藏具备马鞍塘组与小塘子组2套烃源层系,油气源充足;雷顶古风化壳喀斯特储层次生孔洞发育,储集性能良好;气藏生储盖组合为:马鞍塘组与小塘子组烃源岩+雷顶古风化壳喀斯特储层+上三叠统泥质盖层,匹配关系好,保存条件佳;油气在运聚过程中受印支古隆起构造带及雷顶不整合面双重控制,气藏圈闭类型为构造-地层复合型圈闭;气藏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中三叠世末表生成岩孔隙建造期、晚三叠世中晚期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古隆起构造带形成期、燕山期古隆起构造带继承发育-油气大规模聚集期、喜马拉雅期气藏最终定型期4个重要阶段。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古风化壳喀斯特气藏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坳陷是晚三叠世以来于四川盆地西部发育起来的前陆坳陷,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多期次构造运动.受西缘龙门山冲断带、北缘米仓山构造带和南缘川滇构造带的影响,川西坳陷相应发育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主要构造.川西坳陷现今构造具有东西倾向分带、南北走向分段和垂向分层的变形特点,据地表构造形迹和地腹构造展布,可划分为三个变形区(带):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主要受龙门山冲断带影响,发育北东向构造;川西北低平褶皱区同时受龙门山和米仓山构造带的影响,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川西南低缓断褶区同时受龙门山和川滇构造带的影响,发育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川西坳陷的构造形成受控于三大因素:基底结构和中下三叠统富膏盐岩层的分布提供了边界条件和物质基础,而周缘构造带影响下的多期、多组构造最终造就了倾向分带、走向分段、垂向分层以及复合-联合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
湖南新屋场二叠纪海绵-藻礁沿滨浅海台地相带和盆地相带的界线分布,生长在台地的边缘.它们是由海绵和藻类为主形成的障积-骨架礁.在礁的不同部位可认别出4个生物群落.Cyclocyclicus群落以丰富的海百合为特征.Squamularia 以各种腕足类为特征.Peronidella-Amblysiphonella群落和Peronidella-Sollasia群落主要由海绵组成.礁只发育在因断裂作用而抬升的部分海底上.礁生长于一个缓慢的海侵期间,结束于一个大的海退.图8,参5.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露头构造解析、地震剖面解释、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沉降-沉积等资料,对川西-龙门山盆山系统沿走向的构造变形、差异隆升-剥蚀和沉积记录进行系统梳理,探讨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走向差异演化特征及其关键构造变革期.受控于本身的地质结构差异及周缘多个构造带的多期交互作用,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在构造、隆升和沉积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走向差异.龙门山冲断带自北向南总体上具有韧性减弱、脆性增强、构造定型时间变新的趋势,龙门山北段和盆地北部定型于燕山期,而龙门山中、南段和盆地南部定型于喜马拉雅期.中生代期间,龙门山北段隆升较快;而新生代期间,龙门山中、南段隆升较快.川西前陆盆地同样表现出南北差异隆升的特点,北部隆升较早,大约在45 Ma B.P.;而南部隆升较晚,在20~25 Ma B.P..川西(北)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经历了4次明显的迁移,即从晚三叠世的龙门山中段前缘向东北迁移,中侏罗世到大巴山-米仓山前缘,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西迁移至米仓山-龙门山北段前缘,于晚白垩世-新生代期间再次向南迁移到龙门山中-南段前缘.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的走向差异演化表现为印支期向南递进扩展、燕山早-中期南北分异和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北隆南降.龙门山冲断带和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古近纪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晚三叠世构造变革期包括龙门山水下隆起和海相前陆盆地(马鞍塘组上部至小塘子组)、龙门山局部隆升和海陆过渡相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第二至第三段)以及龙门山全面隆升和陆相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第四至第五段)三大阶段,主要受控于扬子构造域并受秦岭构造域的强烈影响.中侏罗世构造变革表现为扬子构造域向秦岭构造域的转变;早白垩世构造变革表现为秦岭构造域向青藏高原构造域的转变;古近纪构造变革表现为川西前陆盆地由沉积向剥蚀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应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岩心观察、室内薄片和测试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纪生物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有北部的乌海桌子山地区下奥陶统桌子山组珊瑚生物礁,中部的棋探1井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层孔虫-海绵生物礁和南部的石节子沟上奥陶统背锅山组珊瑚生物礁。北部生物礁发育的时代早,南部晚;北段礁体生长发育2~3期,南段发育可达4期;北段及南段生物礁生长的水体环境相对较浅,中部相对较深。生物礁与各种滩共生,发育礁滩型储层,生物格架孔和组构选择性溶蚀的溶孔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条件显示其储集性能不佳;但是,生物礁处在有利于礁滩储层发育的台地边缘相带,可以作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盘锦地区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水源丰富,池塘泡沼、水库星罗棋布,适于渔业发展,特别是我省重要河流——辽河在此入海,所以河口及洄游鱼类尤多,我们在野外工作中收集了55种标本,隶属11目24科,观察了生境分布,对盘锦地区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T用改进密封法测定油气田高cl的COD。实脸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有效地消除干扰,并能节省时间和减少占用空间,降低费用,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考察、采集和大量解剖新鲜的和干燥的花果,获得了丰富的第1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产的五味子属(种数占该属种数的80%以上)进行了自A·C·Smith1947年发表五味子科专著以来的首次系统整理和修订,结果将分几部分发表。本文是第2部分,报道多蕊组内向药亚组的11个种、3个变种,即翅枝五味子,柔毛翅枝五味子,滇翅枝五味子,毛叶五味子,毛脉五味子,金绒五味子,鹤庆五味子,粉背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川滇五味子,阿里山五味子,绿被五味子,披针叶五味子和小花五味子.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用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与测定方法,对山西运城盐湖卤虫卵及成虫与天津塘沽盐湖卤虫卵及成虫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卤虫卵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高于成虫,而且卵的蛋白质电泳图谱与其成虫的不同,运城卤虫卵和成虫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天津卤虫卵和成虫。但运城卤虫成体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却略高于天津成虫的。可见运城卤虫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记者从信息产业部了解到,本次展会共有来自海内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信息通信运营、设备制造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报名参展,其中,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英国和印度等组成国家展团参加本届展览会.  相似文献   

17.
东灵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λ)、Shannon-Wei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1)研究了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7个群丛的植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于生境不同群丛类型各异,进而导致各个指数在不同群丛间的变化.R和H′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E1则随海拔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在旅游和放牧的双重干扰下,R和H′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E1则相反.旅游和放牧使物种向均匀化方向发展,同时促进了适口性差、耐践踏和伴人植物种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从而为本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静电场中的三维区域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而蒙特卡罗(MonleCorlo)方法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便且灵活的手段,浮动步长法即是一种改进的蒙特卡罗方法,文中用此方法解决拉普拉斯方程的数值计算问题,用格林函数提高计算效率,电位值和电场强度值均可直接计算,减少了误差。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通过野外考察,采集和大量的标本解剖,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A.C.Smith专著中描述的4个种作了修订.本亚组的5个种是:大花五味子,红花五味子,兴山五味子,高山五味子和柔枝五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